糖尿病是一种已经被人们广泛熟知的慢性病,病程长是它的特点。但就是这种名副其实的慢性病,也可能表现为急性起病。睡状态,呼吸出来的气还充满了臭苹果的味道。当天晚上,小李被送到了医院,医生发现小李当时的状况已经是轻微昏迷了,马上抽血检查。
诊断结果让小李和家人都不敢相信,“酮症酸中毒,这个孩子有可能是患了爆发性1型糖尿病。”医生说,小李体内的病毒,已经侵犯了胰腺,致使胰腺大部分功能丧失,分泌不了胰岛素,血糖才会爆发性地升高,即酮症酸中毒。老师听到糖尿病三个字出了一身冷汗,虽然对糖尿病没什么了解,但他也知道糖尿病患者是要远离糖的,而在来医院之前,校医还曾经给小李输了一瓶葡萄糖补充能量。
小李是一个患病多年的1型糖友,他的发病和其他1型糖友的发病过程不太一样,医生当时的诊断是爆发性1型糖尿病。究其原因,竟然与一场感冒脱不了干系。
那年小李是一个14岁的男孩子,正在寄宿学校上初中。因为比较贪玩,一天在外面玩水回来后,就得了一场感冒。刚开始还只是感冒的症状,与平时不同的是他这次感冒特别贪睡。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感冒了人比较累,老师也没有强迫他去上课,让他在宿舍休息。可让老师没想到的是小李一下子竟然睡了一天一夜,这时候老师意识到小李的这次感冒不太寻常。他把小李强行叫醒,送到了校医务处。校医按照常规判断,诊断为感冒,因为当时小李觉得乏力,医生还给他挂了葡萄糖补充能量。可小李的症状依然没有缓解,一整天都处在嗜
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病率并不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很多因素都能诱发该病。
1.病毒感染:大多数患者起病前两周有前驱感染病史,在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亦可分离出柯萨奇病毒、埃克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国外有学者认为,该病与脑心肌炎病毒(EMC)有关,并通过腹腔注射EMS复制出了类似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鼠模型。
2.自身免疫:日本学者对发病5个月的三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进行胰腺活检,发现其胰岛B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但患者既无胰岛炎的表现也无急慢性胰腺炎的证据,故提出暴发性1型糖尿病与免疫无关。近年,有人发现,GAD阳转,且2/3抗体阴性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其外周血GAD反应性T细胞增多。
3.遗传易感性:本病在黄种人发病率高于白种人。日本的发病率较高,我国、韩国及菲律宾亦有类似报道。多数证据显示,人类基因HLA与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与经典的1型糖尿病的位点不同,目前报道尚不统一。
4.与妊娠有关:大多数女性的发病时间为妊娠中晚期或分娩后2周内,但这些患者起病前多有发热的前驱感染史,故也可能是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妊娠无关。
对于任何疾病,特别是急性发作的疾病来说,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从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诱因看,大多数患者在前1~2周都有前驱感染的病史。但是如果病毒没有及时控制,转移到胰腺,破坏胰腺功能,会在一周内演变成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中毒严重,全身器官功能都会被损坏。所以及时对感染的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要注意血糖的情况,在诊所看病之前,要先测血糖,避免误输葡萄糖,使病情加重。
由于该病没有明显征兆,发病急促,一般在一周内就会爆发。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和治疗,后果比较严重。酮症酸中毒超过1周,都会使人昏迷,但是只要在患者出现嗜睡之前,不等到患者昏迷才送医,治疗都会比较容易。
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治疗首先是针对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血糖的控制同一般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甚至要求佩戴胰岛素泵来更好地控制血糖。总体而言,患者血糖较难控制达标,胰岛功能几乎没有复原的余地。胰腺外分泌异常的处理类似与胰腺炎,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案,一般需要2~3周左右才可以恢复正常。
另外,爆发性1型糖尿病较传统1型糖尿病更易发生微血管并发症,所以,正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这类患者的长期预后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医生在诊断时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及时发现新的患者。
爆发性1型糖尿病虽然发病过程与普通的1型糖尿病不太一样,但一些基础的危险因素还是有共同点的。儿童往往因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特别是多吃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食物等而引发肥胖,而肥胖恰恰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者的组织细胞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尽管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水平并不低,但作用却大打折扣,以致血糖升高而引发糖尿病。儿童2型糖尿病一般很隐蔽,早期很少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症状。不少人看到孩子很能吃,白白胖胖的,就认为身体很好,从而容易延误诊断。对于肥胖儿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化验血糖。
防治糖尿病应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一方面应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做好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家长要做好掌控,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指导。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很多家长认为一定要给孩子吃好的,只要孩子喜欢吃就要尽可能满足。事实上,餐后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如果不运动,这种刺激长期下去就会加重胰岛的负担,再加上胖人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很容易把胰腺“累病了”,从而发展为儿童糖尿病。
儿童、青少年应选择适量蛋白、高纤维素,如蔬菜等食品,不要过多地吃“洋快餐”等高热量食品,并且慎用药品和补品。同时应多做运动,以控制体重。一旦体重超过正常人水平,也不要乱吃减肥药,而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鼓励科学的运动锻炼,避免儿童期肥胖,才有利于预防儿童和青少年中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要心肠硬一些,即使孩子喜欢吃高热量食物也不能多吃;不喜欢运动也要强制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以减少罹患糖尿病的几率。
对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应进行定期筛查,主要是血糖的检测,除查空腹血糖外,还应同时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并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