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①

2013-02-04 03:35叶淑香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辽东边墙

叶淑香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铁岭112000)

有明一代,北边兵戈不绝,前中期主要抵御故元势力的内犯,后期主要防卫后金军的南侵,故终明之世,北边防御甚重。为此,明廷修筑了军防工程长城,并沿线构建了以九镇为中心的九大防区,是为九边。①其中,辽东镇辖“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②之地,傲居极东,负京师肩背,为九边之首,而开原则是辽东镇中极具战略意义之城。

一、开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开原曾为“两国故都”、“五朝重镇” ,③素有“辽北古城”之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开元路治所移至咸平府。④朱元璋因避讳采纳宰相刘伯温的建议,改“开元”为“开原” ,既不变原名之音,又不变其开拓开创、宏大伟岸、吉祥安康之意,“开原”由此得名。

明代开原为形胜之地,“控临绝徼,翼带镇城,居全辽之上游,为东陲之险要。”⑤其东、北环山,西蔽于辽河,具有阻山带河、据险可守的有利地形,是易攻易守的军事要地。

人们习惯上把嘉峪关和虎山定为明代长城的东西两极,实际上,长城还有一极,那就是北极开原。在辽东镇所辖城镇排序中,开原的位置仅次于辽阳和广宁,但就防御而言,其要比二城重要得多。开原地处明朝北端,其西、北、东三面密迩蒙古和女真,经常受其劫扰:西北常有兀良哈蒙古的钞掠,东北时有海西女真的侵逼,东南不断有建州女真的窥探。这些少数民族在文化、生活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异于汉人,多以游牧和渔猎为主,生产力低下,好抢掠,成为明朝北边的主要威胁。对此,明人亦多有描述,如“开原地方,二卫孤悬,三面接虏,边情叵测,人民顽野,弊端易积,诈伪横生,宜设兵备。”“开原, ……多为胡虏窟穴, ……儆报日闻,人咸危之。”“开原当胡虏之冲。”李贡在《登开原北城》一诗亦云:“他边受敌惟一面,此独三面俱敌隅。孤悬境外楼上肉,谁能长磔鸢与乌?”⑥从这些明人对开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明代的开原在明朝北边防御体系中的位置真的很特殊,《全辽志》更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开原作为明朝九边之极边的独特地理位置和重要战略地位:“台史氏曰:‘夫辽左控朝鲜,而右引燕蓟,前襟溟渤,而后负沙漠,盖东北一都会也。而辽阳、广宁、开原三大镇雄据鼎峙,称为形胜之区,故宋元以往,强藩黠虏,更递窃据者不一,而成再世不失,岂非以地利之足藉欤。’”⑦

二、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

明初, 开元为元将纳哈出所踞。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派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及大将蓝玉等,率重兵围困纳哈出于老巢金山,纳哈出被迫出降,从此,开元尽归明朝管辖。开原作为明朝有效管辖的极北边陲,把守着明朝的北大门,可以说,开原城的安危关系到明政府的生死存亡,明亡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故有明一代极为关注开原,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内部防御体系苦心经略。

(一)组织管理系统

根据开原周边情势,明政府在开原建立和实行政治、军事制度,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以增强其抵御边外势力侵逼的能力。

1.封王建藩

朱元璋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 ……为久安长治之计”⑧,然唯其子孙才是最可靠的屏藩,故建国伊始,明太祖即作出封王建藩的决策,并加以实施。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定诸王封建之制”⑨。在其二十六子中,有二十三子被分封到全国各战略要地。为“捍卫北边、藩屏王室” ,明朝先后于北部边疆分封塞王十二人,其中分封在辽东地区的塞王有辽王、韩王和沈王,开原即为韩王朱松的封地。辽东三塞王制是明朝当时整个边疆塞王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体制的总体构想是东起开原,西迄甘肃,分设十二王府,形成卫所与藩王相互制约之势,从而巩固北部边疆。辽东三塞王虽因故都先后撤改,但足见明廷对开原的重视。

2.设立卫所

除实行封王建藩的政治制度外,明朝在开原还实行卫所军制,用以加强开原对周边的防御。

金山战役是明王朝在辽东地区设置卫所的重要分水岭:金山战役前,明政府设置卫所主要局限于辽南地区;金山战役后,北部顽敌纳哈出残余势力被铲除,明朝辽东地区的军事防线向北推移,急需充实边防的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于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廷“徙置三万卫于开元”⑩,使开原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三万卫也就此成为明朝北部边陲的防御前沿,其官兵担负起了安土守边的重任,对此史料不乏记叙。如洪武二十八年(1395)三月,“是月敕总兵官周兴,令都督佥事宋晟领辽王府中护卫、都督刘真领宁王府中卫,指挥庄德领三万卫军马,征剿野人,毕日领还。”⑪永乐八年(1410),三万卫指挥佥事裴牙失帖木儿“从征迤北,率所部精甲为前锋,至静虏镇败虏兵,进广截止,戍虏逆,战矢如雨。裴牙失帖木儿与麾下直当其前,下马列阵,引满齐发,虏不能支,大兵继至,虏众几溃,俘获无算, 升指挥同知。”⑫为了进一步巩固开原的防卫,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政府又将初置于牛家庄⑬的辽海卫徙治于开原城。这样,开原就在原有三万卫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辽海卫的建置,它使得开原的军事实力超出了同等路城。但是,此时明政府仍有隐忧,即开原与沈阳之间有一个近二百里的真空地带,其极易被夷人利用,借以切断开原城的退路,因而,同年四月,明廷又“徙辽东铁岭卫治于沈阳、开元两界古州之地” 。⑭《明太祖实录》上记载:铁岭卫“控扼夷落,保障边陲,山川环绕,屹为要地。”⑮有了铁岭城,开原就多了一道屏障,有了一个坚固的后卫。有关开原各卫所情况及所属关系兹列表加以说明如下(见表一)。

(二)长城防御系统

针对开原土旷人稀、“地多山险”的特点,明政府在设制建卫防守的同时,因地制宜,“量地缓冲” ,就地取材,在开原建立了防御工事边墙,即长城,以解决兵力有限和处处设防之间的矛盾。

开原的边墙由东至西大致呈“ ∩”型,绵延250 公里,沿线建有堡城、壕堑、墩台、关隘等辅助设施,边墙用以蔽障抵御,城堡用于蓄兵设伏,墩台用来守报警,这些设施相互配合,结成一体,形成了坚固的防卫体系,在开原边关防务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开原边墙,临边堡城、墩台及兵力情况列表如下(见表二)。

边墙筑成以后,由于自然损蚀和边地各族的拆墙进犯需要不断修增,明政府曾多次拨专款、组织力量对包括开原城在内的边墙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如成化十五年(1479),明政权对“自开原抵鸭绿江”⑯的辽东东路边墙进行维修,这是自正统十几年间整个辽东边墙修筑完毕之后,经过二十几年的时间之后的第一次维修。正德十六年(1521)十一月,巡抚都御史李承勋对开原的边备情况甚忧,上奏朝廷:“辽东边备久弛,开原尤甚,兵籍存者十之一二,墙堡墩台颓圮殆尽”,当他得知“自守将孙棠不巡烽堠,仅依城掘壕堑自守,而沿边延袤数百里皆为夷虏射猎之区”的情况后,亟请朝廷拨款维护边墙,朝廷也觉得“边垣圮废,夷虏猖獗”,有再次维修的必要,遂拨付巨款白银40 余万两对辽东边墙进行大规模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对中固、铁岭两地的城防设施也作了一定加固。⑰嘉靖二十二年(1543),巡抚辽东都御史孙会奏请:“开原等处孤悬一隅,三面受敌,墙垣损坏,急宜缮治” ,⑱于是朝廷从山东拨银八万余两用于开原地方的辽东边墙维护。万历元年(1573),蒙古兀良哈的泰宁部、朵彦部首领发兵深入铁岭境内,“辽东都督佥事李成梁率师御之,大破敌众于镇西堡”,并“增筑长边以严守” 。⑲三十七年七月十九日熊廷弼上《议屯田修边疏》:“自大黑山,东至三岔河,又逾河,起海、辽、开、铁至镇北关,地土坚,濠沟水口,俱如前式;惟累土为堑,当用土筏包砌于外,如土城然,以取其峻,且草长固可以坚久。”又提出:“东昌以北至庆云堡以南,数河横出,皆可引水灌入濠,深可丈,浅可五、六尺,入春、夏、秋间,边骑难越,冬间冰结,墙上凝固,又不得挖掘而入。”“东起靖安,迤东南至鸭绿江一带,边临海,山林丛薄,似亦不可无濠一道。”对于熊廷弼的建议,朝廷认为“廷弼言防边以守为上,缮垣建堡,有十五利,奏行之。”⑳明政府对包括开原城在内的边墙不惜多次拨巨款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大大增强了边墙的有效防御作用,同时,它也从侧面说明了开原在明王朝统治者心中所占的位置与分量。

表一 开原各卫所情况及所属关系兹列表

(三)驿传递运系统

明朝对驿传递运特别重视,在设立辽东都司之后,即着手经营辽东地区的交通驿道。当时辽东地区的驿路主要有四条,皆以镇所在地辽阳为中心:由辽阳至山海关的驿路称辽西路,也是通往北京的驿路;由辽阳至旅顺口关的驿路称辽南路;由辽阳至丹东鸭绿江西岸九连城,并通往朝鲜的驿路称辽东路,也称之为中朝友谊路;由辽阳至开原的交通驿路,称辽北路。在各驿路上,每相距三十至六十里(明里)路程,建一座驿站、递运所、铺、亭、路台等防御设施,形成了完备的驿传递运系统。明朝在开原及其周边地区从北至南依次建有开原驿、抚顺驿、银州驿、懿路驿4 个驿站,它们保证了开原城军情急务的传递和军需物资的转运通道的畅达,最大限度地强化了开原各卫所、堡城之间以及开原与外部的联系。

总之,明政府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北边安全。正是明廷的高度关注和苦心经营,才使得当时被战争和兵灾时时笼罩着的北部边塞整体形势较为缓和,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其中,开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它阻挡和减缓了后金军南下的脚步。

表二 开原边墙,临边堡城、墩台及兵力情况列表

①指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榆林、宁夏、固原、甘肃九镇边墙。

②《明史》卷四一《地理志二》。

③两国故都:东夏、东辽的开国都城。五朝重镇:辽为咸州城,金为咸平府城, 元为开元路城, 明为辽东地区的北路屯兵城,清为辽北驻防城。在这五朝, 开原一直是辽北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④今辽宁省开原老城。

⑤(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七《山东八》。

⑥(明)李辅.《全辽志》卷六《艺文》。

⑦(明)李辅《全辽志》卷一《图志考》。

⑧《明太祖实录》卷五一。

⑨《明史》卷一《太祖纪二》。

⑩《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九。

⑪《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七。

⑫《全辽志》卷四《宦业志》。

⑬牛庄即今海城牛庄。

⑭《明太祖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

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七《山东八》。

⑯《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⑰《明史◦李承勋传》。

⑱《明世宗实录》嘉靖二十二年十二月乙未。

⑲《明神宗实录》卷九。

⑳《明史◦熊廷弼列传》。

猜你喜欢
辽东边墙
施工期面板坝挤压边墙破损对填筑质量的影响
消力池贴坡式混凝土边墙稳定复核
浅谈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150m以上高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心向辽东
邻体干扰模型在辽东油松人工林中的应用
河谷地形对面板混凝土堆石坝边墙施工期挤压形变规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