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3-02-02 20:09:26刘海彤袁辉杜媛媛高慧娟姜海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丙组吡格甘精

刘海彤 袁辉 杜媛媛 高慧娟 姜海红

不同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刘海彤 袁辉 杜媛媛 高慧娟 姜海红

糖尿病;老年;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为了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将99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采用了不同治疗方案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年龄60~75岁,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和分型标准[1]。治疗前1周内没有使用过影响本次治疗疗效的任何药物, 并且排除以下对象:①合并有严重感染、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肺、肾疾病的患者;③合并有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者;④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⑤应激血糖升高者;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将9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分为甲乙丙三组各33例, 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均接受包括饮食、运动、胰岛素、低血糖等方面的知识及有关方法等内容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 甲组只给予甘精胰岛素, 初始剂量为0.2U/(kg·d), 1次/d, 睡前固定时间皮下注射。乙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 甘精胰岛素给药方法与甲组相同, 二甲双胍为每次0.25 g口服, 3/d。丙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 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的给药方法与乙组相同, 盐酸吡格列酮为每次15 mg口服, 1/d。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空腹血糖低于7.2 mmol/L、餐后2h血糖低于8.3 mmol/L,24 h尿糖总量低于10.0 g。②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空腹血糖低于8.3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24h尿糖总量低于25.0g。③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血糖和尿糖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后, 经疗效判定, 甲组33例中显效7例, 有效10例,无效16例, 显效率21.2%, 总有效率51.5%;乙组33例中显效12例, 有效11例, 无效10例, 显效率36.4%, 总有效率69.7%;丙组33例中显效14例, 有效15例, 无效4例, 显效率42.4%, 总有效率87.9%。经统计学处理, 丙组和乙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甲组, 分别与甲组相同指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丙组和乙组相比较, 丙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乙组的相同指标,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显效率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 甲乙丙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在逐年增多。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相似于一般成人糖尿病, 但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呈现生理性减退, 不能对血糖进行有效调节, 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 使病情变得复杂, 甚至诱发其它疾病。因此, 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时, 应尽量选择既能有效控制血糖, 又较少引起低血糖的治疗药物。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降低空腹高血糖, 与中效胰岛素相比, 作用时间长, 无峰值,低血糖发生率低。甘精胰岛素每日注射1次, 不受时间限制,治疗依从性好[2]。二甲双胍能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胰岛素抵抗, 并且有减少肥胖的作用, 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不但能全面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 而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3]。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严重问题, 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抵抗, 纠正糖及脂肪代谢异常, 增加胰岛素效应, 所以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此类药物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联用时, 可显著提高疗效[4]。为了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作者将99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33例。甲组只给予甘精胰岛素, 乙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 丙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结果表明,甲组的显效率为21.2%, 总有效率为51.5%;乙组的显效率为36.4%, 总有效率为69.7%;丙组的显效率为42.4%, 总有效率为87.9%。经统计学处理, 丙组和乙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甲组, 分别与甲组相同指标相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丙组和乙组相比较, 丙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乙组的相同指标,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显效率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 甲乙丙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 本研究中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最高, 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联合用药能够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0.

[2] 刘波, 张晓艳.甘精胰岛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 2):3924-3925, 3928.

[3] 徐晚枫, 杜强, 韩萍.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 14(3):214-217.

[4] 洪亚君, 郭维英.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药房, 2010, 21(24):2258-2260.

163001 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丙组吡格甘精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美国警告吡格列酮引起的膀胱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