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悬吊术25例临床分析

2013-02-02 15:36:15赵长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5期
关键词:巩膜缝线晶状体

赵长龙

人工晶体悬吊术25例临床分析

赵长龙

目的 评价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25眼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手术15例, 二期手术10例。结果 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随访追踪8个月。视力≥0.5有22例, 占88%, 低于0.5有3例, 占12%。术后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角膜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 提高患者视力, 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选择, 值得临床推广。

晶状体;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无晶体眼;无后囊膜;临床观察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人民医院自2007~2012年共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25例(25眼),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2012年本院住院患者共25例。其中一期手术15例, 二期手术10例。超乳术中后囊破裂10例, 囊外摘除后囊破裂6例, 外伤病例3例, 晶体脱位6例;其中男18例, 女7例。均单眼病例, 年龄最小23岁, 最大75岁, 平均为56岁。术视力从眼前手动到0.05, 矫正0.3~0.8。术后门诊随访8个月。

1.2 材料 二期植入的人工晶体选用Alcon公司或Eyekon公司的带孔相径6.5 mm人工晶体, 一期手术的使用术前准备的进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直径5.5 mm无孔的一体式人工晶体或折叠人工晶体, 悬吊线为专用人工晶体直针悬吊线及10-0 Alcon公司的双针尼龙缝线。

1.3 方法

1.3.1 给患者做常规白内障检查, 术前检查生化及血常规、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眼压、散瞳查眼底、晶体度数测量, 有条件还要查角膜内皮计数。术眼术前3天抗生素眼液及双氯芬酸钠眼液滴眼, 各4次/d, 术前常规冲洗术眼及泪道。

1.3.2 麻醉和眼压控制0.5%爱尔卡因液表麻, 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2 ml球后麻醉。间断压迫眼球约5~10 min使玻璃体浓缩降低眼压。

1.3.3 手术操作 一期悬吊晶体是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乳的患者, 手术均做巩膜隧道切口, 常规手术术中均有后囊巨大破口伴有玻璃体脱出的患者, 先行前段玻璃体切除, 清除残留皮质及部分脱入前房的玻璃体。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手术中眼压较低的, 先将切口缝合, 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 其余手术步骤与二期植入悬吊人工晶体步骤相同。二期的患者麻醉奏效后, 于2:00, 8:00位角膜缘作扇形结膜瓣, 用规尺在2:00, 8:00位作巩膜表面定位后,在该处角膜缘后1.5 mm作以双针缝线的直针自8:00位垂直刺入后房, 然后转针向对侧, 瞳孔区可见刺人后方的直针。将1 ml注射器于角膜缘后1.5 mm 2:00位垂直刺入巩膜然后转针入后房, 在瞳孔区以接力的方式将直针套入注射器针筒内, 然后边送边拉将针拉出。上方11~2点位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以12点为中心用5.5 mm的钢刀在角膜缘后1.5 mm处作巩膜隧道切口, 内切口至透明角膜内1.5 mm,自此切口用晶体定位钩将聚丙烯缝线勾出后剪开, 将缝线对穿于悬吊人工晶状体固定孔固定, 普通晶体缝合线缠绕打结人工晶体上、下襻最宽处, 将准备好的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 用植入镊将人工晶体位置调正、双手同时拉紧固定两侧缝线, 并将缝线于巩膜呈波浪型缝合3~5针以固定, 然后剪断线结, 观察晶状体稳定, 尽量剪除前房内的玻璃体,注吸后, 注入少许1%匹罗卡品缩瞳, 曲安奈德注射液0.01 mg/ml,上方切口水密, 缝合结膜瓣。结下妥布霉素针2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2.0 mg注射, 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后包扎术眼。

1.4 术后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4.1 术后处理术后第一天常规典必舒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开放点眼, 口服抗生素及非甾体激术3~5d, 住院期间每天监测一次眼压。

1.4.2 术后并发症处理术后角膜水肿5例, 经典必舒及10%氯化钠滴眼, 症状逐渐恢复;前房渗出3例, 经保守治疗完全吸收;前房出血2例, 两天后自行吸收;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 因视力较好未处理;继发高眼压1例, 经切口放液后降至正常。

2 结果

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随访追踪8个月, 视力≥0.5有22例, 占88%, 低于0.5有3例, 占12%。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严重葡萄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术式的选择 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 常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虹膜支持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来矫正屈光状态。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由于可以导致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出血、对房角结构影响较大, 容易出现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 因而不能被广泛使用。双线固定手术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掌握[1]。晶状体袢的位置选择在2:0、8:00位不易致睫状动脉分支的损伤, 同时由于我们术者操作熟练, 动作轻巧, 手术中对眼内扰动较小可大大减低睫状动脉分支损伤的几率。我们使用眼科规尺在2:00, 8:00定位, 能保持人工晶状体袢固定的对称性, 角膜缘后1.5 mm进针使人工晶体较准确位于睫状沟内, 从而增加其稳固性。此类手术尽管简便易学但术后葡萄膜炎性反应, 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才能更好的完成手术。手术技巧包括缝线的松紧度、切口大小对角膜曲率的影响, 术后角膜散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2 手术体会 人工晶体悬吊术是晶体植入术中的一个辅助方法。对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眼外伤、晶体脱位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而且术后视力恢复理想并发症少。术中采用表麻及球后麻醉同时使用保证麻醉效果, 使手术更安全。手术切口选择自闭的5.5 mm的切口, 术中很少有虹膜脱出, 术毕前房立即形成并能很好维持前房深度, 同时此种手术切口为一次性钢刀做成术后散光小, 术后视力恢复较快。固定点的定位对于手术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患眼中, 定位相对简单容易。但应注意在切口穿透前必须将3点及9点进出针点做好标记。大多数白内障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后由于眼压过低, 前房塌陷, 眼球变软、变形。使定位相对困难。可以暂时封闭切口, 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 使眼压升高, 便于准确定位及操作[2]晶体植入后, 先收紧固定晶体的两根线, 确定人工晶体居中后逐一固定, 再注入缩瞳剂, 缩瞳后可以清楚看见前房内的成型玻璃体的牵拉[3], 同时注入曲安奈德会更加清楚, 清除前房玻璃体, 使瞳孔恢复圆形。

总之无巩膜瓣式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白内障手术和无晶状体眼患者人工晶体植入首选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术式,手术方法简单, 人工晶体固定稳定,切口小, 无需缝合, 散光小, 术后视力恢复快, 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行的一种手术方法。

[1] 邹玉平,林振德,李绍珍.四点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初步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19(3):197-198.

[2] 黄红深,孙健,胡桂荣,等.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0,18(4):230-232.

[3] 谢立信,董晓光.人工晶体植入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43-197.

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人民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巩膜缝线晶状体
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缝线抗议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5-08-29 01:54:42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