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
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常见于脑血管疾病出血,脑室及导水管堵塞,而引起恶性的颅内高压。脑室外引流术是目前公认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针对外引流及了解颅内压变化,笔者所在科于2010年11月开展颅内压的持续监测,现收集56例GCS评分8~12分的患者资料,作如下总结。
1.1 一般资料 56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男40例,女16例。年龄7~68岁,平均47.9岁。车祸伤脑室出血2例,高血压丘脑脑出血30例,小脑出血12例,血管畸形脑室出血3例,自发性脑室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颅内肿瘤4例。GCS评分8~12分,平均9.1分,其中双侧瞳孔散大8例,一侧瞳孔散大27例。
1.2 方法 56例患者均于脑室外引流及持续术后ICP监测,采用Codman脑室引流ICP管侧脑室额角植入探头,引流及颅内压监测同时进行。引流管接专用脑室引流装置,ICP探头接Codman监测仪,术中调零后,数字化显示颅内压。所有患者术后常规进入NICU病房治疗及护理。每小时记录颅内压数值及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24 h记录GCS评分及脑室引流量。
本组Codman脑室引流ICP监测管留置时间3~17 d,平均9.14 d。留置过程中出现22例患者ICP 16~20 mm Hg,病情平稳;34例ICP>20 mm Hg,CT复查提示引流管血块堵塞,颅内脑积水加剧,其中24例行脑室内尿激酶脑脊液置换术,6例行开颅血肿及肿瘤清除减压,其引流管再次通畅,颅内压下降至10~20 mm Hg,4例患者ICP持续>40 mm Hg,经抢救无效死亡。
本组患者随访6~12个月,采用GOS评价:共死亡15例,死亡率26.8%;植物生存5例,占8.9%;好转25例,占44.6%;治愈11例,占19.6%。颅内感染4例,脑室引流及ICP监测导管培养到细菌1例(培养菌群一致),3例脑脊液培养阴性。
3.1 持续颅内压监测 有创性颅内压监测,是目前较为公认的监测颅内压的“金标准”[1],而脑室内置管是监测ICP的主要方式之一。2007年美国第三版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指南[2]建议GCS 3~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均应该实行ICP监护。对于急性梗阻性脑积水,GCS 8~12分患者由于急性脑积水导致的恶性颅内高压,除了及时外引流减压外,颅内病变并未消除,颅内压监测显得更为重要。国内外学者采用ICP监测发现可较早发现颅内病情恶化[3-4]。
而本组56例患者中34例术后出现颅内压升高,较颅内脑室内引流管的堵塞更早提示颅内情况变化,CT复查提示引流管血块附着,脑积水增加,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预警。而对于昏迷患者及术后处于麻醉未苏醒患者来讲更是非常有益。本组其中24例行脑室内尿激酶脑脊液置换术,6例行开颅血肿及肿瘤清除减压,引流管通畅,颅内压下降至10~20 mm Hg。同时持续颅内压监护下,可以指导脱水剂的使用,减少脱水剂带来的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当ICP>20 mm Hg,则应在使用脱水剂的同时复查头颅CT,及时处理颅内病变[5]。
3.2 脑室外引流治疗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患者出现颅内高压,意识丧失等严重临床表现,脑室外引流可立即缓解颅内压的升高,但也存在堵管和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并随着引流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般可置管7~14 d,我们在用Codman脑室外引流管,56例患者中出现堵管34例,发生率为60.7%,4例颅内感染,感染率达7.1%。颅内感染患者均进行引流管及脑脊液细菌学培养。1例患者出现共同的“表皮葡萄菌”感染,而其他3例脑脊液未培养出细菌,表现为细胞数升高。但本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相关报道[6]。但防治引流管堵管和颅内感染,依然是脑室外引流面临的主要问题[7-8]。
3.3 脑室引流管及ICP探头的护理 (1)脑室外引流:首先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我们采用侧脑室额角穿刺,患者平卧,其引流管处于头部最高位,能保障引流管不被头部压迫;同时每小时观察引流管,及时梳理引流管和ICP导线。其次,采用脑室引流袋,每3 d更换1次。每次更换引流袋时,采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敷料,尽量减少由于引流管接口更换带来的感染机会。(2)ICP探头及导管:一方面是减少ICP影响因素,例如必要时吸痰,待患者平稳后再记录颅内压值,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同时密切观察ICP与脱水剂的使用疗效,及时汇报ICP变化。并注意膀胱尿液的引流是否通畅等。另一方面,头额部引流管和ICP导管的头皮伤口,每日采用碘伏消毒,更换无菌纱布,保持伤口干燥。在患者引流管堵塞时,常可见头部伤口渗液,伴有ICP升高,应立即复查头颅CT及进一步处理。通过对急性脑积水患者采用Codma的侧脑室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护,能及时观察ICP变化及了解颅内情况,虽费用昂贵,但取得良好效果,积极有效的护理是完成持续颅内压监护的重要保证。
[1] Smith M.Monitor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Anesth Analg,2008,106(1):240-248.
[2] Brain Trauma Foundation.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trauma,2007,24(Suppl 1):S1-106.
[3] 李洪波.颅内压监护[J].当代医学,2011,17(6):7-8.
[4] 周强,蒋栋毅,陈寒春,等.持续颅内压监护和脑灌注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5):386-389.
[5] 王迪,孟伟,张文辉.颅内压监护在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8):40-41.
[6] Marks Greenberg.神经外科手册[M].第5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956.
[7] 钱令涛,王永志,宁亮,等.脑室置管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93-1394.
[8] 胡慧勤.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护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09,7(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