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海波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始终和思想道德教育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教材因素、教法因素、课堂因素、品格因素几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业务提高上下功夫,讲究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道德;教材;教法;课堂;品格
语文教学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始终把思想道德放在育人的首位,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思想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新时代呼唤新的理念,新的理念通过新的方法去创新。在课程改革实施阶段,对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思想道德因素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应用。
一、教材因素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活用教材、创新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既然是教学,就离不开字、词、句、段、篇,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因此教学中,既要渗透情感教学,又要以此激励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教师的教学既传语文之道,又传思想道德之道。
二、教法因素
教法无定法。一个老师,一个教法;一个教法,一个学法。在教学中,教学效果怎样,主要看教师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引起共鸣。当前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的思想要走出教材,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挖掘学生潜意识里的东西,用情感和爱去沟通。
无论何种教学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胡适先生曾经说过:“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投入的重要性,也就是要将教材中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之中,用饱满的情绪去创造、鉴赏、分析情感氛围,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得到升华,达到以情感处进教学,以教学培养情感的目的。
其次,把积淀的情感释放出来。其主要的手段就是语言的表达。好的语文教学语言体现了演讲美和艺术美。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情感去挖掘教材,洞悉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情而抒,真正达到情感育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采取奖励和劝导的方法,使师生关系轻松和谐,互相信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教学方法中除了情感投入、语言的推敲外,思想教育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如今的教师已不再在“满堂灌”“一言堂”了,讲究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对个体差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思想教育的过程。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
三、课堂因素
人一出生便要学会说话,与人交流、沟通、学习、工作,这些都离不开语文,其实语文教学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几方面,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育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联系教育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新一代青年。
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我们会接触各方面的人和事,如何去适应如何去辨别如何去应对。这是在学校的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诸多方面的思想和道德准则。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点。因此要求学生课堂学到的东西到家庭和社会中去实践、去感悟、去领会,从而使学生走出课堂、扩大生活视野、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比如:让学生在休息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实践,了解一下家乡的发展变化,接触身边的人和事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繁荣引导他们弃恶为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创佳绩。这样做无论对于阅读和写作,无论对语文能力还是思想素质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在课堂上更是在社会层面上,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走向社会才不会茫然。
四、品格因素
教师的职业历年来被人称颂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优良的品格和职业素养,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标杆,因此教师的语言、行为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的品格因素对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说话要有条理,有感情,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要恰到好处。不能伤害学生自尊,用品格去感染人用情感去陶冶人,用爱去打动人。让学生在心理上互为感应,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行为上互为榜样,在共同的学习中去实现思想道德进步。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方向、观点、和情感能力,在社会中去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