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杜威德育理论比较及启示

2013-02-01 08:58陆祉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杜威蔡元培比较

陆祉亦

【摘要】蔡元培先生和美国的约翰·杜威先生都是著名的教育家。通过研究、比较二位教育家的德育理论,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二位教育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是异中求同可以找出德育理论相同点,同中求异发现德育理论不同点,把握时代命脉,推进我国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蔡元培;杜威;德育理论;比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而德育是指为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三方面的内容。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蔡元培和杜威生活在虽生于同一个时代,但所处不同国度,受到不同文化熏陶,在德育上都有各自独特的理论和见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比较这两位教育家德育理论的异同,对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异中求同:蔡元培与杜威德育理论相同点

1、德育理论:均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

蔡元培受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较大,其提出的德育内容基本上是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在他《对手新教育之意见》中便可以看出:“何谓公民道德?日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日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蔡元培说,对于公民道德的纲领,揭法国革命时代所举的自由、平等、友爱三项,用古义证明说:自由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盖谓之义。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古者盖谓之恕。友爱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也;古者盖谓之仁。”他把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与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伦理思想结合在一起,并不如其设想的那样容易做到。

杜威是在民主体制的美国成长的,他也受“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并把它贯穿于他的德育思想当中,他主张全面的自由观,即“基本的自由就是心灵的自由,以及产生理智自由所必要的行动与经验的适度的自由。”民主社会是杜威的理想社会,他认为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能越来越大地支配我们的公共教育制度。

2、德育目标:均以培养社会有用之人为目的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中,对学生提了三点希望。其中一点就是希望学生”砥砺德行”,不要流于污浊之社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要求学生“以身作则,力矫颓俗”,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去感染、影响社会。学校作为社会文明的摇篮,无疑对社会的道德风貌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不但可以使成千上万的学生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行的公民,而且它还能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他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所以,道德教育对“完全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必须抓住德育这一根本。

杜威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却是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的社会,他认为学校是为社会培养“良好公民”,他指出:“一般来说,学校整个的结构特别是它的具体工作,需要时时联系学校的社会地位和职能去加以考虑。”同时,杜威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建立在民主社会基础之上,认为民主主义教育的运动不可避免地成为由政府实施和管理的学校的运动。把个人的发展与创造,合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二、同中求异:蔡元培与杜威德育理论不同点

1、政治教育:德育价值取向不同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期间通过讲学与课外活动等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得整个学校生机勃勃,他曾说:“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和管理才能,锻炼出领导能力并树立了集体观念”,一再强调团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

杜威认为:“个人的精神与道德机构,他们欲望与目的的模型,都随着社会构成的每一次大的变化而变化。自我实现价值,在于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更多地强调要充分发挥作为个体的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而非维护个人私利,认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要受到社会、集体的限制,私利要服从公益,若仅仅为获取私利、损人利己,那么自我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里,杜威尤其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道德教育:宗教观不同

蔡元培指出与宗教的局限性相比,美育具有明确的优点“其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其二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其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培养人的健康情感,使感情不受污染和刺激,满足人性的全面、进步和健康的发展,正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功能。他说“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

杜威认为培养宗教情感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养成儿童对上帝的信仰,形成宗教信念都具有道德方面的意义。杜威企图把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重新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的历史倒转回去。杜威的道德宗教主张是与他所生活的美国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是当时美国社会信任危机情况下一些人寻求的一条重新崇尚宗教的歧路在杜威理论中的反映。

三、中西合璧:推进我国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1、以“三主义”教育为出发点,注重价值取向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道德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德性、尊严和价值的统一体。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道德理想,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表现出强烈的自尊、自强、自爱、自律等特征。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主义)思想的教育正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作为素质教育灵魂的深刻含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注意加强学生爱国、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培养,使他们成长为道德人格高尚,有能力完成社会责任,注重自身全面素质提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人材的目标。

2、以“三观”教育为原则,加强荣辱观与公民教育相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明确了青年价值观塑造的目标和原则,标明了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判断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引领青年学生分清美丑、明辨善恶、洞察荣辱,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坚守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处理好“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青年学生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以“四德”教育为准则,促进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文明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无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离不开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建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工程”着眼于促进人际和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倡导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和谐风尚,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杜威蔡元培比较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杜威归来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