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讨

2013-02-01 01:30李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华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微博、小小说、电影、电视等“时代文化”的冲击下日显疲惫,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学也是这样,学生谈文言文“色”变。本文根据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尴尬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推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高中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精华,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载体,也是我国文人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来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篇幅和地位。然而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教学观念落后,将蕴含无数思想和丰富价值的文言文讲成了枯燥、单调的白话文,在抹杀文言文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抹杀掉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的做着记录,到考试时则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教好高中文言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一、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都是通过文言文继承下来的,将之传承下去,就需要学好文言文。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现代汉语起源于文言文,文言文衍生出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许多现代汉语的成语也是出于文言中的,因此,学好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此外,文言文言简意赅,讲究音律,而且抑扬顿挫,学生带有感情的读,会具有美感,能得到美的享受。此外,文言文中海蕴藏着我们祖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对提高我们文化修养是很有帮助与收益的。

二、注重阅读,培养语感,加强美读

继承并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核心目标,而文言文中的文化因素,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把握语感,才能得到知识的熏陶。其实,语感是学生对文章把握理解的一系列行为,其中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等程,把握好语感,能够有效的对语言的文字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理解。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就是在强调语感对阅读理解的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是就句子而读,而是要在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例如苏洵的《六国论》,“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读起来气势浑厚,铿锵有力,并渐渐感受到感受到苏洵的见识深远,眼光犀利,议论精辟透彻,才能对文章有更深入的认识。

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因为讲究平仄声韵,所以极富有音乐节奏美,所以,在文言文的朗读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把握韵律,在抑扬顿挫的情感抒发中把握文意,因此要提倡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如荀子的《劝学》,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几都是很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因此,学生如果能够顺着节奏朗读,反复地美读,不但能够快速地理解文句的含义,还能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美、音韵美。总之,学生只有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才更能通词达意,与作者同呼同吸,同悲同喜,从而达到含英咀华的目的。

三、对文言文的讲解要力求深入浅出

文言文毕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字义、句式之外,它还涉及到古代丰富繁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学生又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它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与补充。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要义,要直观的向学生展现文章的知识点,而不要拐弯抹角,最好能够实现深入浅出的教学。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任何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都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之上,只要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得到收获,增长知识,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文言文时常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用典故来表达很大意思,也就是以用典简驭繁地表达情感。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其实,“杨意不逢”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来由是杨得意告诉汉武帝《大人赋》的作者,是司马相如,于是武帝就召见了司马相如,而杨得意,还是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出自《列子·汤问》,说的是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世人皆不知,只有钟子期知其要义。上述这两个化用典故,表达王勃的内心情感,他在文章中感悟抒发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命运的情绪,都集中在了这两个典故之上,以古喻今,恰到好处。这样,老师深入浅出地对文本进行讲解,领学生走近作者,让学生与之进行心灵的交流,领略作者的思想,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让他们乐于学古文。

作者简介:李明,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