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探讨

2013-02-01 06:21习卫妮
图书馆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供应链数据库图书馆

习卫妮

(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48)

1 知识供应链的内涵

关于知识供应链的含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 大多数学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对知识供应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宏观层面的定义认为知识供应链是国家的创新体系。如李爱平认为知识供应链是将工业、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加以继承和系统化,以便为企业提供能提高经营效益和创新能力的信息和方法。中观层面的定义认为知识供应链是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如彭灿认为知识供应链是一种知识供应网或知识网络,在这种知识网络中,位于不同节点的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知识和优势资源各不相同又相互补充。 微观层面的定义认为知识供应链是以用户为中心, 满足知识的供需平衡。 如蔡翔认为知识供应链是指围绕某一核心主体,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流的活动即知识创新,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知识的使用者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与整体优化目标的功能链节结构模式。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知识供应链是指通过需求与供应关系将知识的供应、创新、传播、使用等过程的相邻知识结点联系起来,把知识概念转换为知识化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一个功能网链。 这不同于传统的供应链,知识流贯穿于知识供应链的始终。 知识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管理方法或是管理机制,应用知识供应链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或知识,为其提供解决问题、提升发展能力的知识和智慧。

2 高校知识供应链与高校图书馆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凭借其知识创新与应用,服务社会以创造价值,已成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的一支主力军。 高校是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知识需求的一大主体,同样存在知识供应链。高校知识供应链是指围绕高校教学、科研等知识创新活动而产生的知识获取、选择、加工、共享以及输出的链式结构,是高校知识创新的基础活动。 高校知识供应链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动态性、价值增值性、学科交叉性、结果的不对称性、扩散性等特点。

图1 高校图书馆知识供应链概念模型

根据高校知识供应链的特征以及相关知识服务的理念构建了高校知识供应链概念模型 (如图1 所示)。 其中实线框架标志着知识服务的重点领域。 这一模型内嵌了知识服务的涵义,说明知识服务与知识供应链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该模型是一个开放的螺旋上升的循环体系。 知识资源池中的知识分为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外部知识资源是非高校内部科研人员智力活动的一切知识资源总和,主要是显性知识。内部知识资源主要是指高校内部相关人员从事科研、教学等知识创造活动中的成果和产物,主要以隐性知识为主。收集、获取外部知识资源,挖掘外部知识资源和内部知识资源,对知识资源重新组织,建立知识存储系统,为用户服务,实现知识资源到知识创新,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产品,如此循环构筑了知识的无穷进化。

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知识供应链的一个链接点,又是知识服务主体,因此,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展是保证高校知识供应链有效运行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知识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凭借其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担当起知识供应链体系中的协调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3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分析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开展知识创新的信息资源供给基地。从知识供应链的角度看,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知识收集范围有限。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主要从书商和专业数据库商那里获取知识资源,而对专家、学者个人非公开发表的知识资源及隐性知识收集太少。 CNKI、重庆维普、超星图书等数据开发商逐渐占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阵地。如大部分广东高校图书馆购买了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国研网、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 教学参考书、书生之家以及Springer-link、SDOL、EBSCOhost、IEEE/IEE 等数据库,数字资源重复购置现象突出。 图书、期刊、商业数据库、网络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收集的主要对象,而传统报纸比例较少。(2)知识组织标准不一,限制了知识资源的共享。虽然我国不少机构在知识组织体系标准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编制和修订了相应的标准,但多数仍是面向印本资源的标准内容,与国外知识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不相容。 如《杜威十进分类法》有超过135 个国家的图书馆在使用,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只是在中国内地图书馆使用。 (3)知识产品类型单一。 图书馆除收集各方面信息与知识外,还需进行知识创新,开发一定数量的知识产品。 虽然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编辑出版年鉴和专业期刊等,但数量不多,质量也需提高。 手册、市场预测和分析报告、决策信息等产品开发较少。(4)知识服务对象有限。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向高校用户和合作单位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而面向校外科研用户、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服务的力度不够。 (5)知识服务停留在浅层次上。 一般开展文献提供、专题检索等服务,而对专利服务和竞争情报服务却表现不足,高校图书馆在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层次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

4.1 强化与知识供应链各方的沟通合作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的组织节点,上游需要与知识资源的提供方进行协作,下游需要及时充分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形成精确到位的服务对接。 从服务的提供方到服务的接受方还需技术支持方、传播渠道方等的大力协作,才能实现运用技术手段来提高知识服务质量和扩大知识服务的影响力度。一是高校图书馆应与产(企业)、学(高等院所)、研(科研院所)、官(政府)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收集内容丰富、载体类型多样的知识资源,建立集成化的知识资源体系,为知识服务开展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 德国卡尔斯鲁厄专业情报中心是德国和欧洲科技信息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先驱,该中心与世界100 多个大学、知名企业以及研究和学术机构合作,并在2004 年和柏林化学专业情报中心利用一系列的专业出版物和数据库,为政府、公众、企业等提供德国化工业信息。 加拿大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拥有3.5 万多个国内外知识用户, 而且与国内中小型企业以及国际上100 多家相关机构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在线MEDLARS 服务。二是加强与知识技术方的合作。知识技术是知识服务的有力支撑,是知识服务形式和手段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知识挖掘技术能将大量非结构化的多形式的信息自动地、智能地加工成有序的、易接收的知识,为用户决策提供帮助;知识地图技术能对分散无序的知识进行汇集整理,为用户快速地、高效地提供知识资源导航与查询服务;Push 技术能即时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将该技术应用于知识供应链的图书馆知识网络体系中,可提高知识服务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馆应重点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并与技术研发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以现代技术为依托,实现知识的快速流动。

4.2 建立虚拟知识交流平台,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是韩国科技信息服务的领军者,非常重视显性知识的加工和利用以及开发挖掘隐性资源,对各领域专家智慧资源的继承和利用尤为关注。 该院与韩国科技技术部开发建立了韩国民族科技人员合作平台,将40 多个国家中19 000 多个韩国民族工程师和科学家联合起来,形成虚拟智慧库。高校图书馆要建立虚拟知识交流平台,发现、挖掘专家、学者的隐性资源,建立知识库。 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加入地域性的图书馆联盟,可在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供应链联盟。 高校图书馆与高校、企业、社区等其他相关机构合作,重视隐性知识交流,建立相互信任、互通有无的合作交流机制,形成产(企业)、学(高等院所)、研(科研院所)、官(政府)的联盟互动平台。 Web2.0 技术为知识互动提供了便利的方式。 利用Web2.0 技术搭建知识互动平台,实现了隐性的知识的快速转移和显性化。 高校图书馆可建立微博平台,除发布图书馆服务信息、开展参考咨询外,更应与粉丝互动,关注、加入专家、学者的微博,建立学术讨论话题,收集专家、学者及粉丝的隐性知识,以丰富图书馆的资源。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新浪微博注册的官方微博账号,截至2013 年4 月30 日,关注人数有357 人,粉丝数量达36 288 人,发布微博5 851 条。 该馆微博不仅向粉丝推送信息,而且与粉丝及时互动,设立特定的话题,与粉丝开展互动交流。

4.3 开发高附加值的知识产品

收集、加工、组织知识资源,建立知识存储系统,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随着用户信息需求多元化、精品化,单一的文献传递服务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学校重点学科及科研课题,以文献资源为基础,开发高附加值的知识产品,以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质量,为知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开发数据库,建立知识与信息的数字化集合,是目前图书馆知识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CALIS 已建设成为我国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并开展了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学参考信息、专题特色数据库等8 个数据库子项目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方便实用、技术先进的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建成,有力地支持了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可借鉴CALIS 的做法,依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CALIS 文献资源数字加工与发布标准》《数字资源加工标准与操作指南》等建设富有学科特色、地方特色、馆藏特色的特色数据库,面向校内外用户服务。 如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用TRS 软件建设的广州湾专题资源库,包含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4 个子库。 4 个子库独立使用又相互关联,实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的跨子库链接检索,读者可以通过题名、作者、内容、类型、关键词、资源形式等获取所需资源。广州湾专题数据库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研究者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广州湾时期的历史文化。

4.4 发掘和引导用户新的知识需求,扩展知识服务范围和对象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赢利、事业要发展、个人要进步,用户新的知识需求猛增。由于图书馆自身特点与其所处环境,一些用户尚未能意识到图书馆是知识信息中心,图书馆能为他们提供各种知识服务。 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不仅要收集、加工、整理知识资源,建设数据库,更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网站访问、参考咨询、文献借阅数据,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宣传图书馆的资源,促使用户利用资源,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市场细分理论、SWOT 分析方法以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结合图书馆网站运行实际去寻找用户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利用现代技术向他们推送其所需的知识,加快知识创新进程。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一般是高校用户。在知识供应链环节中,高校用户只是知识使用者较少的一部分,大量社会用户才是知识使用者的主要群体。高校图书馆要扩展知识服务范围和对象,让知识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传播。 一是针对校内用户,建立内部知识服务体系。 首先,学校领导要有高度重视和尊重知识创造的强烈意识,设立图书馆知识服务管理机构,对高校内部知识供应链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其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让学科馆员深入教学、科研一线,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缩短知识创新时间。如对系、部内部进行的科研、教学活动设立“知识跟踪”机制,记录知识创新的全过程,使重要的隐性知识外显化,最后汇总到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心,并使之成为内部知识资源的一部分。二是建立高校外部知识服体系。第一,不同高校可以通过共有或相近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使自身的知识供应链相互融合并组成国家知识供应链中特有的体系。 不同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可以形成战略联盟,以知识创新战略为核心,使内外知识资源得以高度转化吸收,实现高校战略发展和知识服务流程的全面结合。 第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知识服务和拓展知识服务范围,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合作,促进科研机构、企业的知识创新。 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开展知识交流;开展基于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知识服务,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文献查阅、传递和利用服务;通过利用OPAC 系统引导用户选择查阅文献;通过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馆藏资源的智能导航和自主借阅;利用数字电视建立用户交互式门户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5 结束语

知识供应链本质上就是知识创新,将知识供应链过程及其管理理论嵌入到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可促使图书馆知识链畅通流动,有力地推动了知识创新。 高校图书馆要优化组织机构,构建和谐人文环境,以现代技术为支撑,面向用户开展知识服务,为加快知识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蔡翔,严宗光,易海强.知识供应链:概念·特征·主体[J].科学管理研究,2000(6):12-14.

[2] 胥伟岚,易菲,龙朝阳.知识供应链模型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1(3):52-55.

[3] 李作化.知识供应链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57-58.

[4] 夏立新,韩永青,邓胜利.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知识服务模型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60-64.

[5] 胥伟岚,龙朝阳.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5):72-75.

猜你喜欢
供应链数据库图书馆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图书馆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