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看庄中学自2010年为各班级配备多媒体,至今快3年了。从开始接触多媒体的兴奋,到如今熟练使用多媒体,头脑中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采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真的提高了吗?平时在运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时是否存在一些误区?运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是否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平时点点滴滴的思索,笔者做些总结,与各位同仁交流。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畅游于互联网,惊奇地发现语文课件资源尤其丰富。带着无以言表的兴奋在五彩缤纷的语文课件中穿梭,一定要选择新颖、制作巧妙的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的课件必须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确立了这样的选择课件的原则,一些朗诵录音、视频,一些动感十足的Flash图片成了首选必选。
如教学《春》这一课时选择大量的艳丽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图画,穿插了春风、春雨的视频。而对于本应作为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诵读,几乎没有涉及。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自从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师用书就受到了冷落,大量的精力从钻研教材转移到选择课件上。大量地浏览、复制、粘贴,下了好一番“功夫”,看着自己奋斗的“成果”,成就感十足。上课时,课件成了指挥棒,课件指挥着教师走,学生跟着课件走。尽管课前再三斟酌,但到课堂上应用起来,还是有时明显感觉到安排失当,常常出现学生的思考和预先制定的课件不合拍的情况。每到此时,总感到非常尴尬,只好硬着头皮把学生生拉硬扯到课件上来。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在读到“春花图”时,引导学生概括作者笔下春花的特点,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多、艳、香,而课件上预先设计的是多、艳、甜。由于课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不足,笔者感觉极为尴尬。由于本节课内容安排较多,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没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比较“香”和“甜”的区别在哪里,哪一个概括得更好,而是简单匆忙地否定了学生的答案。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笔者在制作和选择课件时,对于课件内容力求多而全,从作者介绍、字词积累、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全部整理到课件中,力求让课件成为解读课文的“大资料库”。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少则30多页,多则50多页。上课铃还未响起,教师和学生就在课件的指引下一路狂奔,整堂课成了课件的独角戏表演,教师和学生成了课件忠实的观众。教师仿佛在欣赏课件,而学生在拼命地做笔记。一节课辛辛苦苦地下来,学生忙忙碌碌的眼神,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造成了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冷静下来想一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充当了什么角色?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了哪些提升?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读书,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看看课程标准对一堂语文课的要求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再反观这样的课堂,学生确确实实被摆在了被动学习的位置,整堂课演变成了借助多媒体形式的“满堂灌”,是名副其实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自由读书的权利被教师无情地剥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怎么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怎么形成?学生思考的时间被挤占了,没有了充足的时间去研读文本,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何而来?长此以往,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如何养成?
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回过头来检查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生字不会读,文章读不通,忙忙碌碌的结果,不过是建成了一座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教师还经常埋怨:“学生的学习态度太差了!接受能力太差了!课堂太沉闷了!上课时学生简直像睡着了一样!”造成这一切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存在严重问题才是问题的重要根源。
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行为的准则。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将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统一起来,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较之以往,它更强调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等。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意义,深刻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清语文课程编排意图,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真正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有可能走出滥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可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可以突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具有这么多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驾驭多媒体,能否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只是一种手段的运用,就像传统教学中的粉笔、直尺、圆规一样,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当用则用,不该用则不可滥用。唯有如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大放异彩。
[1]刘明祥.中小学信息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刘月雷.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反思[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3]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