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舍脉从证”用药的临证体会

2013-02-01 18:06郎万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医案药师用药

郎万吉

·经验交流·

中药师“舍脉从证”用药的临证体会

郎万吉

中医临床“舍脉从证”用药源于《难经》,临床中药师把中医临床“舍脉从证”的用药方法扩展为临床中药师用药方法,可解决临床中药师目前在临床上提供治疗用药方案的困难,值得借鉴。

舍脉从证

支撑临床药师服务技能的主体是对临床治疗疾病提出合理用药方案,本文从目前临床中药师的状况,提出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工作中依据中医“舍脉从证”的用药方法,以适应目前临床中药师的工作要求,与同行进行商榷。

1 临床中药师目前的现状

药师下临床与医生护士组成医疗团队,与医生共同工作的“切合点”是对治疗疾病提供合理用药方案。要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前提是临床中药师对疾病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现状是绝大部分工作在医院的中药师由于在学校学习时,学的是中药药理学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鉴定,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在临床的具体应用相对来说,学的较少,即使也学《中医基础理论》,但是《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等临床学科未涉及,缺乏中医临床据证用药的知识,是先天不足,临床用药很难与医生找到切合点。要解决这些不足,工作中的体会是中医的“舍脉从证”用药是一个较好的借鉴方法。

2 “舍脉从证”的源流和发展

“舍脉从证”首见[1]于战国·秦越人《难经·第十六难》“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是其病,有内外证。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有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者,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难经·第十八难》)。”这是《难经》对舍脉从证的描述。在今后的许多医书和医案里,均有舍脉从证用药的论述,并不全是脉证合参用药治病。明代张介宾,在其《景岳全书》中提出:“凡治病之法,有当舍证从脉者,有当舍脉从证者。”[2]明确提出“舍脉从证”用药治疗方法,今天舍脉从证在中医临床用药也有诸多报导[3,4]。

3 临床中药师应用“舍脉从证”用药的前提

临床中药师应用舍脉从证提供用药方案,首先应有中医诊断的望、闻、问诊的基础和八纲、气血、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基础,这是舍脉从证用药的关键,在临床中才有中医的用药思路,也才能结合临床用药。此外,读中医经典,能全方位地对临床用药进行把握。再读古今医案能提高临床用药思维,因为读古医案对了解古中医用药有帮助,读现代名医医案对临证用药有提高,现代名医医案用的是现代词汇,对中药师临证用药有直接的帮助。总之,读经典,看医案,两者互参,可扩展临床中药师“舍脉从证”的用药思维。

4 体会

4.1临床中药师对治疗疾病能否提供切合临床实际的合理用药方案,关键是对中医据“证”用药的理论全面理解和掌握,无论是古中医“证”的理论或是现代中医“证”的理论,都应熟记于胸和全面理解,特别是经方“证”的理论,不要以为汉代中医的证的理论不适应于现代病或现代人的病,因一年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致病的风寒暑湿,喜怒忧思悲,跌扑折伤等等因素,古人有之,今人亦有之,没有太大的差别。况且中医现代“证”的理论是在古中医“证”的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有的病证依古中医之法用药,往往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舍脉从证”用药无论是古中医证的理论或是现代中医证的理论,应相互参照,对中药师临床准确用药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4.2患者体内异常变化往往表现于外,中医通过对患者四诊中望、闻、问三诊的资料,医生对患者所患疾病的外在表现观察即可得到,药师较能很好地把握,在这三诊中,问诊是患者对自身异常变化的陈述,符合患者所患疾病的本质,药师望闻是患者体内异常变化的外在表现,三诊所得患者的疾病信息已有大多数“证”的本质,在分析这些疾病的资料时,围绕病机,注意阴阳病性,抓住主证,据此用药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至于“脉”,《难经·第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诊脉决死生论》“况病之名有万,而脉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脉无不可见,”因此笔者认为,对脉的诸多诊法,个人感悟不同,结论不一。只有患者自我表述的和看到患者体内反映于外的体征,才有相对的统一。因此,临床中药师用“舍脉从证”的思维用药,是目前较好的途径,待积累了许多凭脉用药经验后,即可脉证合参,是今后临床药师的发展方向。

4.2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中药师临证用药建议的提出,与相应的临床药师(西药)用药要困难得多,临床药师用药可凭医生开据的各种检验(查)报告单为用药依据,而这些检验(查)报告单对于临床中药师的用药,只能是参考,因它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依据,中医临床用药依据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中医的证。因此,临床中药师在用药时应全面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用药经过及结果,目前患者临床表现,该病的中医临床特征等等,用八纲辨证把握总体,再依据临床收集到的信息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理论进一步辨别病性病位,分析病机,抓住主证,这时对治疗用药才能心中有数。要强调的是,在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时,特别注意收集病因和舌象资料,一定要审证清楚,因已舍去脉诊,“舌诊”就特别重要。

笔者在工作中,应用“舍脉从证”判断疾病和用本草学的“气味”理论提供用药方案,医生患者均能接受,也收到较好疗效。如《养正合剂治疗放射性肠炎验案》(见《光明中医》2010年第3期496页)。因为“舍脉从证”的用药方法是把中医临床用药方法扩展为临床中药师的用药方法,有其共同的理论基础,再则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中国古典哲学基础之上,均是以《易》《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为指导,中医学和中药学在用药方法上相互扩展应用,易达成共识。中药师的中药学知识也得到较大发挥,共同使中医药学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 张登本.难经通解.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18.

[2]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56.

[3] 吴燕燕,乔艳贞.舍脉从症法临床运用举隅.光明中医,2007,22(8):25-26.

[4] 何建成,周信有.临床推测病情方法探析.辽宁中医杂志,1999,26(2):60-61.

650118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医案药师用药
药师“归一”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