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88例临床观察分析

2013-02-01 18:06李娜王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危重疱疹

李娜 王伟

手足口病88例临床观察分析

李娜 王伟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8例,对症治疗1周内痊愈,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结果除1例危重症(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余病例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发病3~4 d后会自然消退,口腔溃疡发病后数周逐渐愈合,无后遗症。危重病例大部分经积极抢救后心肺脑功能恢复正常,完全治愈,但少部分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严重受累患者,还有部分患儿因心肺功能衰竭、重症脑炎、肺出血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手足口病;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儿童和婴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l6)和肠道病毒7l型(EV71)最常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2]。现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本院住院处就诊的8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本院住院并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88例,病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规定的临床诊断标准。88例患儿中,其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最小11月,最大12岁,其中以1~4岁82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还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88例中发热88例,其中低热及中度发热60例、高热28例,热程2~5 d,发热时间>3天占80.7%。口腔疱疹及溃疡86例,多在软腭、硬腭及口腔黏膜。手足出皮疹者88例,少数患者膝部、前胸及后背有少量皮疹。合并厌食79例,呕吐42例,心率增快30例,咳嗽52例,四肢抖动2l例,腹泻16例,嗜睡6例。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肝功能检查和胸片检查;监测血压、血糖,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普通型予病毒唑抗病毒,补液、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重型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0.5 g/kg连用2 d;甲基强的松龙1~3 mg/kg,连用2~3 d;积极降颅压,病毒唑抗病毒,补液、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继发感染时可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心肌酶谱升高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危重型转上一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所有患者经治疗,绝大部分效果好,住院时间平均7 d,1例死亡(来诊时为危重型,家属放弃治疗)。

2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疾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l周内传染性最强。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年龄≤3岁组发病率最高。 对手足口病 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普通病例的治疗在门诊或居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OLO年版)》处理意见,手足口病重型、危重型均主张应用IVIG,国内关于应用IVIG治疗轻症肠道病毒感染的报道也证实,IVIG治疗能够缩短平均发热时间以及疱疹消失时间[3]。IVIG的主要成分为人IgG。静脉注射后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血IgG浓度,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IgG缺乏或低下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用于各种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严重感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贫血和免疫介导的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大剂量IVIG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病毒抗体,缓解高浓度病毒高热 血症对机体的损伤,IVIG所含独特型抗体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重型、危重型应用IVIG,2~3 d后体温恢复正常,四肢抖动消失,疱疹消失,治疗效果理想。手足口病流行期问,儿童机构应加强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将患儿与健康儿分开,直到热退、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为止。一般需隔离2周。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预防难度较大。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工作,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儿。护理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1] 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0):11.

[3] 张惠芸,赵秀芸.手足口病.山东卫生科技教育,2007,80(4):37-38.

458000 鹤壁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危重疱疹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汗疱疹是否会传染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