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梅
古汉语的学习,尤其是古诗文,对于继承几千年来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古诗文毕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一首古诗,短短几句,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具有很高的想象空间,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等。这些都给小学生理解古诗文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古诗文教学的难度。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不甚理想,学生对古诗普遍缺乏兴趣。如果能够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功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将非常有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从而很大程度地增强古诗教学效果。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理应受到学生的喜爱。可事实上,古诗文教学常常处于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教师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材料,运用音乐软件,发挥音频效率,营造出浓郁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往往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需要学生去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首页出示了一幅旭日初升的动画作品,屏幕上一轮巨大的红日正欲跃海而出。画面本身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有的学生都被吸引了,生动的画面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强烈的美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一节课中,教师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里,对一些新鲜事物接触少,见得少,听得少,所以在课堂上往往缺少思维和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差,接受新事物也比较慢,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和离生活不太相近的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比如,教学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诗里所描写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诗中流露出的诗人身在异乡孤独、寂寞、思念家乡、挂念亲人的感情,就是成年人也难以领悟,更不用说小学生。教学这首诗时,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差错,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自己的设想。在学生理解诗意后,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学生借助媒体的帮助自然会入情入境,与诗人同忧同愁。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气氛,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思维,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让他们反复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学生在“诗言、诗意、诗韵”间走了一个螺旋式的来回后,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舍取学习对象,他们会感到很轻松,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就能自然而然以自己的体悟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学生在吟诵时,会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对诗的意境体味得更深,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板书、绘图等花费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课堂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教师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