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2013-02-01 15:33杨奕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1期
关键词:胃体弥漫性淋巴

杨奕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6岁。无明显诱因,渐出现上腹隐痛3余月,伴食欲不振,餐后早饱,嗳气,嘈杂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发热。体重减轻3 kg。10年前曾患有“胃增生性息肉”,治愈。体症:T 36.8℃,P 72次/min,R 17次/min,BP 145/93 mm Hg,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中上腹有轻度压痛,无肌卫,肝脾无肿大。相关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胃镜示:(1)一巨大溃疡样病变占据胃体前壁、小弯、后壁,约6.0 cm×10.0 cm,其基底不平,表面覆污秽苔,周边结节样增生,质脆,易出血(取材5块);(2)胃角前壁见一2.0 cm×2.0 cm溃疡,底覆污秽苔,周边增生样生长(取材2块);(3)胃窦见4处息肉样新生物,直径约0.3~0.6 cm(取样4块)。CT示:胃壁不规则增厚,肝胃之间淋巴结肿大。病理提示:(1)“胃体”示淋巴组织高度增生;(2)“胃角”示中度慢性浅表性炎;(3)“胃窦”息肉状黏膜示中度慢性炎,并见坏死物,其中见增生淋巴样组细胞;(4)胃幽门螺杆菌阴性。免疫组化示:“胃体”淋巴组织高度增生伴有异型性,免疫组化标记淋巴样细胞CD20 +++,CD79a +++,bc1-6 +++,CD3-,CD43-,CD10-,Mum-1-,CKpan-,Ki-67+约70%(南京军区总院病理科会诊)。外周血常规正常,骨髓涂片未见异常,粪常规隐血阳性,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均正常,AFP、CEA、CA19-9、CA50均正常。CT示:肺肝胆胰脾双肾及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结合临床胃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术前诊断为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行胃淋巴瘤根治术,食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术中见病灶主要位于贲门下胃小弯、胃底、胃体,大约7.0 cm×5.0 cm,质韧肿块。胃角部大约2.0 cm×2.5 cm质韧肿块。胃周围数枚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示:全胃切除标本示胃小弯侧恶性淋巴瘤,形态符合弥漫大B细胞型,肿瘤组织浸润胃壁全层。术后诊断: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II期。术后常规给予CHOP方案化疗。随访复查3年,无复发。

2 讨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为弥漫性增生的肿瘤性大B淋巴样细胞,核的大小相当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正常的淋巴细胞2倍。典型的表现是病人出现结内或结外迅速长大的肿块,结外最常见的部位是胃肠道(胃和回盲部)。可伴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常发生扩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原因尚不清楚。通常是原发性的,但也可由低度恶性淋巴瘤进展或转化而来,有一些病例发生于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的基础之上。DLBCL属于侵袭性淋巴瘤,但采用联合化疗有治愈的可能性。根据临床参数制定的国际预后指数对于结果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肿瘤增殖率高,则预后较差。BCL2、P53阳性是预后不好的指标。虽然有研究显示免疫母细胞淋巴瘤较中心母细胞淋巴瘤预后略差,但另一些研究显示没有差别。也有研究提示BCL6异位的病例预后较好。还有报道指出生发中心细胞样的DLBCL的预后显著的好于活化细胞的DLBCL。原发于胃的DLBCL报道不多,本文病变局限于胃及附近淋巴结,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仅提示淋巴组织高度增生,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得到确诊。提示对内镜下取材有淋巴组织高度增生时,要给予重视,进一步检查,鉴别诊断。本例行胃淋巴瘤根治术后,行常规化疗,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胃体弥漫性淋巴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超声胃功能检测诊断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胃窦部神经鞘瘤致胃套叠1例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