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案例教学的优势和原则

2013-02-01 13:53冯建玫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党性党史案例

冯建玫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教务部,陕西 延安 716000)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广泛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在欧美一些著名学府,案例教学在经历百年积淀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这一教学方法引入国内并逐步推广,案例教学开始走上了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的讲台,因其独特的教学氛围、强大的功能作用赢得了培训对象的欢迎,在诸如媒体应对、领导能力提升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8年在新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明确将案例教学作为各级党校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与国外许多知名的培训机构相比较,我国绝大多数干部培训机构的案例教学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党性教育教学领域里,案例教学更是面临诸多困惑和挑战,制约了这一教学手段在干部院校党性教育中的运用与推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曾战胜了无数风险和挑战,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为今天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能力提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题材和无尽的精神财富。如何利用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我国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的需要,开发和实施党性教育案例教学,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运用党史资源开展案例教学是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1.案例教学是干部教育培训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的确具有了一些全新的特点:就教学目的而言,案例教学不是传授固定的知识技巧并要求学员记住系统的知识材料,而是促使学员开动脑筋,苦苦思考,主动学习并获得系统的、可以用以指导行为的认识;就教学内容而言,案例教学“反对过去大部分教学计划中教材充塞的做法”,[1]变得更加开放,这就使得所有的案例都可以针对学员实际而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深度而非知识的广度;就教学过程而言,案例教学更加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充分的讨论和相互学习来代替教师单向的灌输。

案例教学的上述特点与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需求高度契合:就目的而言,干部培训旨在综合能力和党性修养的全面提高而非单纯的知识教育;就内容而言,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是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前提;就教学过程而言,干部培训机构的学员都是具有相当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员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学员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和思考意识,从彼此的谈论和各自的深入思考中得出有益的认识,这无疑可以极大改善因单方面灌输和说教而引起的严重逆反与抵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正是因为案例教学的一般特征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不约而同,使得这一教学方法在干部培训中正在显现出不同寻常的适用性: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增强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吸收知识和增进技能;鼓励思考,提高问题意识,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协同和社交的能力等等。事实上,许多参加过哈佛培训的领导干部对于那里的案例教学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2.案例教学在党性教育领域的开展亟需探索推进

党性教育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当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但在以党性教育为主旨的干部教育培训中运用案例教学,目前却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既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教师群体,也缺乏系统的案例积累,自然也没有形成多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在理论层面,已有的案例教学理论多建立在西方的实践基础之上,由于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外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就以党性教育为主旨的干部培训来看更加凸显。这样的现状制约了案例教学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与推广。

首先,党性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来确立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党性涉及信仰、理念和价值观,更多的是个人行为后面动机层面的东西。”“党性、党风作为一种信仰理念、价值追求和行为养成,很难通过简单外部输入的方式内化为个人的坚定信念。”[2]就内容而言,党性教育的内容只有内化于心才能见之于行;就结果而言,党性教育的结果无法通过文字或语言来考察,而只能通过工作中、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来反映。与应用科学与能力培养相比较,党性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复杂而长期的灵魂工程。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只有通过学员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在思想上完成选择与接受的过程,内化为自身观念体系的一部分,才能达到“见之于行”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案例教学的确更有益于推动学员完成这样一个选择、接受、内化、外化的过程。

其次,党性教育的时代性需要案例教学来提供更为开放的教学氛围。在信息高度发达、思想日益多元的当今社会,党性教育所面对的学员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学历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面对这样的一个对象群体,党性教育就必须创造更为开放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自由表达自身观点,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帮助学员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与自我剖析,进而形成独立真实的认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案例教学的确更有益于激发学员充分表达、激烈争论、理性剖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适应党性教育的特殊性与时代性,干部培训工作者的确需要在理论上突破束缚,在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合于党性教育的案例教学模式。

3.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案例教学优势独特

首先,已有的研究表明,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案例教学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党性教育是有着明确价值取向的学习过程,有人因此质疑案例教学对于党性教育的适用性;同时,党史中所有的人与事都是有着确定结果的历史真实,有人也因此质疑运用党史资源开发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事实上,案例教学的倡导者之一、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范例教学能实现目标明确的“方向指导性学习”,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就是以暗示的方式使“范例学习”和“方向指导性学习”发生一种创造性的关系,并且使这种关系为学生所体会到。同时,在面对“为什么纳粹能篡夺政权”这样的复杂问题时,W·克拉夫基创造性的提出了“从‘定型的’结果出发进行分析——回逆再构”的案例教学新途径。”[1]那么,什么样的案例适合于党性教育这一目标明确的“方向指导性学习”?一部中共党史,写满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的责任、对理想的坚贞、对信仰的执着。运用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设计案例,既可以保证案例本身隐含的价值取向与党性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又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学员能够从“定型的”的结果出发回逆分解,对党史中的人与事进行分析、研判甚至改造,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体会和找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知。由此可见,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案例教学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独特适用性。

其次,已有的实践证明,运用党史资源开展案例教学可有效提升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在党性教育的历史中,党史教育一直都是行之有效的基本途径之一。近年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在运用党史资源进行党性教育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经为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案例教学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以目前在国内干部教育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现场体验式教学为例,学员们站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的现场,跟随教师的讲授走进叶挺、王若飞、博古的精神世界,不需要任何高深的理论和说教,学员们的内心会被深深触动。追随着烈士的生命历程,学员们可以触摸到延安真实的历史脉搏,感悟到历史背后深厚的精神财富,引发对于现实、对于自身的反思。“触及灵魂”,这是许多接受过培训的学员对这一教学方式的实际感受。如果,将这样的人物引入案例教学,给予学员们更大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通过回逆再构的途径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去体验烈士们的选择,体味他们的勇气、力量与坚忍,相信在触及灵魂的同时,一定可以收到理性反思并内化于心的效果。

二、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案例教学的原则思考

W·克拉夫基对于案例教学曾作过这样的经典表述:“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更正确些说,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1]这里,克拉夫基不仅准确说明了案例教学的动机、目标,更深层表达了案例教学设计者们的核心追求。在运用党史资源开发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才能使学员从中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呢?如何撰写案例才能调动起学员“自行阅读、研究和讨论”的兴趣呢?更重要的是,选择怎样的党史案例才能促使学员在回逆再构的过程中展开没有特定结果的讨论呢?围绕这些问题,现就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案例教学的相关原则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1.选择党史案例的方向性原则

方向之一:选择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案例教学的实践证明,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只有面向实际工作者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才能达到为实际工作者提供经验、开启思路的目的。在党性教育中如何选择这样的案例呢?党史中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不少,但如何使选择更具有党性教育针对性且能够为学员“提供经验,开启思路”?在现有的思考中,选择处于重要转折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如西安事变,此类案例不仅“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适合于调动学员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思考,其典型意义往往可以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理念相联系,从而使得讨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内心世界;同时,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了高超的领导才能和政治谋略,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无疑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方向之二:选择具有一定争议性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只有多侧面、多层次和动态性的复杂案例,才有展开讨论的余地,才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备无限延伸的可能性,否则便可能流于经验介绍,很容易得出统一的结论,从而失去深入讨论的意义。在党史案例的选择中,这个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已有的教材和传统的培训中,党的历史都是有既定结论的,而且这些结论往往已经深入人心。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既定结论影响学员对于案例的回逆再构、分析研判呢?选择能够引发学员开放性思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存在争议的事件与人物,是一种选择的方向,如皖南事变,如“四八烈士”中的博古。只有这样的案例,在案例教学开放的讨论环境中,才能够激发学员还原历史背景并置身其中,理性审视和认识历史,结合自身实际获得多领域、多层次的启发。

2.党史案例的设计与撰写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必须在鲜活再现历史的同时兼顾案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令学员产生阅读和分析的动力。如何在党史案例的撰写中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必须要鲜活地再现历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充满魅力的传奇,如果能够如《西行漫记》一样,设计一个具吸引力的开头,并用生动而鲜活的语言将历史中的人与事呈现于案例之中,将会有效激发起学员对于案例以及历史的探究热情;其次,案例的撰写必须兼顾学员的现实观照。以史为鉴,这是运用党史资源开展案例教学的根本动因。成功的党史案例不仅应当帮助学员认识历史,更应该引导学员结合现实来体会和感悟历史,只有引发现实思考的案例才能够激发学员研讨学习的积极性。

原则之二:必须提供可以帮助学员身临其境同时又符合历史真实的有限信息。党史案例所提供的信息,既要能够帮助学员身临其境的体会历史,又要符合历史的真实,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一方面,案例要按照时间、空间等顺序展开故事的情节,不仅让案例的阅读者了解事件的全貌,还要能使读者感受事件的进程;另一方面,为了将学员真实地置于历史的场景中,让他们亲临其境地感受到压力与责任,所能提供的信息必须是部分的、不完整的,这样才能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同时也给学员留下思考的空间。为此有时甚至需要在案例中刻意加入一些跟事件有关但跟案例主题无关的干扰信息在内,以体现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学员阅读和分析一个案例的过程,相当于让自己像当事者一样经历了一次遇到和解决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替代性经验”和感悟。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时,学员就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抉择和应对了。

原则之三:必须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党史案例必须是客观事实,不能加入作者的评论和分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某些能力训练和专业训练的案例教学中,的确允许编写或虚构某些情节,但这样的情况在党史案例中是绝不允许出现的。如何才能忠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这也是党史案例撰写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容易遇到困扰的环节。撰写者首先必须要克服自己对于某些特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既有认识,通过查阅大量可靠的历史资料,最大限度的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为此,党史案例的撰写应该由团队来完成,以更好地避免主观因素对于案例撰写的影响。

案例教学走上干部院校的培训课堂,这是大势所趋;在以党性教育为主旨的干部教育培训中使用这一教学方法,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中国共产党真实而鲜活的奋斗历程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共产党艰难但成功的探索之路有太多值得思考的议题,运用这样一部辉煌历史作为案例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案例教学,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1]W·克拉夫基.范例教学[J].外国教育资料,1988(1).

[2]陈燕楠.关于党性教育时代性和科学化的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党性党史案例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史上的今天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