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OUC-SRDP项目的心得体会

2013-02-01 10:50李安龙罗小桥韩宗珠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选题计划笔者

李安龙,罗小桥,韩宗珠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国创计划”)是由教育部发起的,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中国海洋大学是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实施了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OUCSRDP)。这个计划希望在校本科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通过这项活动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笔者在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承担了这样的任务,有一些心得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如何为大学生创新项目选题

“国创计划”和OUC-SRDP 的核心是探索科学问题和建立以动手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由于受过去“灌输”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项目申报中往往只有想做项目的热情,而很难提出什么科学问题。笔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地学专业(中国海洋大学包括地质、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与探测技术三个专业)大二、三年级的学生要么提的很大要么提不出来,还有的提的问题跟专业又差得太远。比如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想做“海岸带环境中石油工业污染物的调查及数值模拟”,这个想法很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要求高,做数模可以推动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学习,但去做石油污染物的调查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无关,会浪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去查资料,去调研,最后可能导致学生荒废学业。因此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讲明白做或不做的道理,引导学生走向专业方向。对于上一个例子,笔者的做法是结合学生的专业又给学生讲解了目前石油污染调查及信息查询问题,给学生选择了一个他们能做却有一定难度的题目“3S 技术在崂山校区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这个课题要求学生学会Mapinfo 软件的二次开发和软件包装,学生兴趣很大,通过一年的努力,全部完成预定的任务,还指导下一级的学生制作了巢湖地质实习虚拟软件,这个软件在后来我校地质教学实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还有的学生找导师的时候直截了当“老师,我要跟你做项目,你给定一个题,我们跟你做就是了”。这好像又与计划中规定的自主选题脱节了,怎么去引导呢?在问过学生学了什么课程,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后,对学生进行了一步步向专业上的引导,最后学生选择“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砂土液化判别中的应用”作为项目题目。对于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尽量去引导他们做与海洋地质有关的科学问题[2]。比如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笔者指导的其中一个项目是“养殖池的修建对海滩沉积环境的影响”。做完课题后学生明白“海岸动力地貌学”课程内容原理现在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的生产问题,从而对这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科学兴趣,研究生期间继续选择人类活动对海滩沉积环境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如何为大学生创新计划选题,使得项目既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使他们不为做项目过多地浪费时间,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那就是选择符合本科生课程体系的科学问题作为研究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使他(她)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调动他(她)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笔者一直坚持国创计划和OUC-SRDP 的选题应该是“打好一定基础,培养一种思路,做出一些实事,碰出一点火花”。

二、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工作

什么是科技创新呢?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的内涵可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笔者参加过几次中国海洋大学的“国创计划”答辩,发现科技创新在工程、物探、医药和材料领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比如材料学院的学生创新工作做得就比较好,学生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获得了新的材料。物探专业的学生通过编制一个比较实用的小软件,虽说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小范围内比较好用,比如学生制作的青岛海岛信息管理系统,这就是一个创新。地质领域的技术创新相对来说要难一些,创新实现的周期比较长,一年之内可能难以见到比较显著的成果[3]。因此换一种思维,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以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思维创新的指导不是说老师想到哪就做到哪,而是应该拿出一个考虑比较严密的方案,方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与学生反复讨论,让每个参加者都参与到项目的实施中去,大家觉得可行就定下方案来执行。学生在完成阶段性目标后就慢慢学会思考问题,研究兴趣就产生了。以指导的“山东半岛河流入海口地貌类型与成因研究”课题为例,这是一个与海洋沉积学课程密切相关的项目,国外有人做过,而且做得很好,国内也有学者做了类型的研究。笔者的计划是先让学生进行横向对比,让参加项目的4 个学生按区域收集国外河口地貌与成因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制作PPT 进行介绍;再进行国内的几大河口对比;两次对比下来大家发现了差异,激发了研究的兴趣。然后带学生实地调查青岛附近现在的河口,进行了取样和剖面测量,熟悉了工作方法,现在学生已开始自主进行研究,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就是人工干预下河口地貌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

如何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那就是指导教师应该有比较周密的计划,计划内容具体有层次,注重学生研究过程的培养。现在笔者指导的大学生每周都要进行一次PPT 汇报(阅读文献汇报和阶段性成果汇报)。汇报的时候参加项目的学生和笔者的研究生都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

三、如何引导学生读文献和总结成果

要把项目做好需要多看文献,不断总结前人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进行创新思维。一个项目刚开始做的时候,一般会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英文文献,让他们看完后把文章内容讲出来。笔者认为单项总结应该比较容易,比如说看完一篇文献后单项总结研究问题、背景、工作方法、研究内容或者结论,做成PPT 进行汇报,试过几次之后,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渐上来了。实践证明欧美的科学家全局观念和整体思路很强,所以文献先让学生从英文看起,对照世界地图看清自己看到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全局观念。在跟学生强调“不会做就模仿做”,当我们还没形成思维的时候不妨按照国外的思路做一些验证性的工作,然后与学生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学生知道了自己的那些工作是验证性的,那些工作有一定的新意。通过这些工作,学生学会了阅读文献、寻找科学问题和总结成果。

通过不断地督促、引导和带领参加项目的学生实地调查,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学术风气日趋浓厚,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四、结论

上述体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符合课程体系安排。(2)教师指导方案内容具体有层次,以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工作积极性为主,前者比做研究更重要;(3)前期指导内容要具体,后期实行监督指导,让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在实践中培育创新意识和思维。

[1]李安龙,赵广涛,韩宗珠.数字化填图技术在地质本科教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08,(2):67-70.

[2]韩宗珠,李巍然,刘东生,等,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4):50-53.

[3]毕孔彰,胡轩魁.关于地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2,(2):1-24.

[4]杨高学,李永军,杨宝凯,等.如何提高地质类大学生实习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10,(4):93-95.

猜你喜欢
选题计划笔者
老师,别走……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