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玉琳,赵 毓,张日军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2.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 人力资源处;北京 100028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粗放式发展模式下,GDP每增长一个点,可以增加200万人的就业岗位;在集约型模式下,GDP每增长一个点,可以拉动60~70万人的就业。中国经济现阶段处于集约型增长模式,从比较乐观的角度,假设2013年的GDP增速为8%,GDP每增长一个点可以拉动70万人的就业,2013年就业岗位增量为560万人,而全国高校今年毕业生700余万人,就业岗位的供给远低于就业岗位的需求,大学生就业工作压力巨大,大学毕业生面临多重选择:一是降低自身就业预期,尽快就业;二是不做改变,可能会导致自愿性失业;三是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然而,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提高自身水平,反而通过提供假证书、修改课程成绩、编造社会实践经历、虚夸工作能力、虚构简历和恶意违约等失信行为欺骗用人单位,给用人单位、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同层面的危害。
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进行完全信息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准确了解大学毕业生的真实诚信取向。假设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都是理性化的,他们既可以诚信求职,也可以失信求职,期望获得额外收益。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博弈过程中的诚信选择策略有两个:诚信就业或者失信就业。
由表1可知,大学生A和大学生B都选择选择诚信就业时,收益都是R;大学生A和大学生B一方选择诚信就业、另一方选择失信就业时,选择诚信就业的一方收益是R,失信就业的一方的额外收益是R1;大学生A和大学生B都选择失信就业时,收益都是R-R0。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假定他人诚信就业的情况下,选择失信就业的人有额外收益,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失信就业的选择。当然,并非所有的高风险都会有高收益,当全部大学生选择失信就业时,R≤R0,大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就业诚信危机。
表1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博弈
求职简历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学习成绩、工作经历、获奖情况、技能与兴趣、求职意向等内容,其中学习成绩、工作经历、获奖情况和个人技能是大学生求职简历造假的高发区。主要表现为伪造、修改成绩单,提供子虚乌有的社会实践经历,伪造获奖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在简历中严重注水背离道德底线。用人单位在审核简历时,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大审核不仔细,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细查,给毕业生简历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部分求职大学生为了增加面试经历、积累面试经验,在求职过程中广撒网,通知面试就参加、通知签约就退缩。出于面试成本的考虑,用人单位一般情况下只能允许提交简历的部分同学参加面试、复试,由于参加面试的同学存在失信行为,反而把有强烈求职意向的同学排挤在外,一方面加大了用人单位的面试成本、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另一方面造成了有强烈求职愿望的同学丧失就业机会。
部分毕业生在签约后,存在“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态,签约后继续寻找就业机会,如果有条件更好的用人单位拟录用时就立即选择违约,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招聘计划,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大学生的就业失信行为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对毕业院校也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
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就业违约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重要失信行为。由于就业信息存在不对称、不透明,这会导致毕业生决策时面临诸多风险。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违约行为完全符合市场化的理性人假设。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求职的单位数量(Q),纵坐标表示边际成本(MC)和边际收益(MR),边际收益是指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继续求职,在边际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边际收益不断减少,总收益缓慢持续增加,最终直至边际收益为0。当新单位比原单位在薪酬、工作环境、提升空间等方面有比较优势时,该大学生会选择与原签约单位违约并签约新单位。大学生作为理性人认为最佳的求职策略是实现在就业过程中达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持续求职Q0个单位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也遵循这一规律,但由于签约新的用人单位存在时间成本,毕业生不能很好把握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大学毕业生违约一方面造成了就业市场混乱和毕业生道德风险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和大学生求职的成本风险,造成了就业市场的低效率。
图1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利益与成本变化曲线图
(1)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入学后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课程学习为主,全面提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准确定位,一方面学好专业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知识面和学习力;另一方面,要考取外语(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计算机等领域的等级证书,以及驾照、注册会计师、教师证等技能认证证书,促进自我价值提升,加强职业素质训练,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2)开展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一方面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身的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前了解市场需求,为求职积累经验。
(3)转变就业观念,寻找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诚信就业一方面是社会道德取向和社会价值导向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毕业生群体和用人单位重复博弈的最佳选择。大学生对自身情况应当定位合理、准确,选择社会导向型的行业,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用人单位,实现自身的价值。
(1)提高就业信息数量、质量和透明度。广开渠道增加校园招聘会的数量,做好就业网络服务建设,多途径收集就业信息,建立多层次的就业信息发布途径,全力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准确可靠、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
(2)建立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公示制度,即时公示已签约学生的情况,一方面让广大毕业生加强个人约束、共同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签约情况,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被动违约。
(3)增加失信毕业生的违约成本。学校在审核大学生违约程序中主要把基础工作交给学院处理,我院在处理毕业生违约时有以下做法:首先毕业生要向所在班级申请召开违约评议班会,班长为评议组组长,评议会到会人数不得低于全班学生人数的90%并全部同意其违约。其后,学生需要找导师、系主任签署意见。学院将该生违约信息(含班级意见、导师意见、系主任意见)在学院主页及BBS上公示三天。公示期间若无人提出异议,方可办理违约手续,学生才能开始与原用人单位协商解约协议,与新单位协商接收事宜。另外,违约学生取消一切评优资格,违约学生所在班级,酌情减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名额。
同时规定毕业生至多有一次违约机会,在第一次签约后的一个月之内不允许违约,通过我校就业招聘会、宣讲会、就业信息网及其他我校就业资源就业的,违约时又再次使用我校就业资源的不允许违约。学院通过延长新协议发出的时间,增加了毕业生与原签约单位违约的成本、增加了其与新的用人单位签约的风险,增加了其违约成本。
(4)继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从大学生入校开始,要进行诚信教育,既要告诉大学生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好处,又要告诉大学生失信的危害,诚心学习、诚信考试、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诚信教育深入人心。
学校要建立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组织用人单位召开诚信招聘会议,约定在诚信招聘联盟中的单位不接受本联盟的违约毕业生。同时,学校要及时通报全校毕业生的就业进展和就业去向情况,让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全面了解毕业生签约情况,有针对性地招聘尚未签约的毕业生。
用人单位诚信招聘毕业生既是法规道德约束和价值导向要求,也是招聘过程中与毕业生重复博弈的最佳选择。另外,可以通过收取违约金来降低由毕业生失信行为带来的短期收益。由用人单位提高大学生主动违约的违约金,增加失信毕业生的违约成本,降低其预期收益。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童毛弟,王建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J].江苏高教,2006,(4):105-107.
[3]李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