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1”模式采矿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计划

2013-11-09 00:43郭军杰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采矿工程矿井煤矿

郭军杰

河南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培养大批创新工程师,使培养的人才具备工程素质要求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总体要求

采矿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环节3年,生产实践环节累计1年)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文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施以工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本科教育”[1]的办学理念而制定。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1)较强的个人综合素质;(2)突出的个人能力;(3)较强的获取技术知识能力。

二、专业办学定位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主要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立足地方特色和行业基础,突出优势、准确定位,才能办出特色并成为同类院校中的领军的强校[2]。

1.遵循原则

(1)注重特色原则:煤炭行业是一个环境特殊的高危行业,开采条件复杂,存在瓦斯、水、火、矿尘、顶板、地热、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威胁,安全事故频发。灾害的预防与控制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手段,需要特殊技术装备、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又不同于其他行业。以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为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必须坚持安全科学,突出煤炭特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具备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和灾害治理的综合能力。

(2)产学研结合原则:学生要掌握煤矿生产知识和管理技能,就必须深入煤矿生产实践,结合煤矿实际需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开展工程项目研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生产实践中获取“工程策划、工程设计、工程组织、工程管理”的综合能力。

(3)工程创新原则:煤矿开采条件差,基础装备水平低,灾害事故多发,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和内在规律还没有完全揭示,有待于在工程实践中去探索,煤矿开采的综合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使我国煤炭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2.采矿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

采矿工程专业定位于以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为主、突出煤炭特色,重在工程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

三、专业特征目标及体系

1.专业特征目标

结合学院办学理念、专业办学条件和人才需求,确定采矿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小方向、强能力”[3]的专业建设路线,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不断优化采矿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在总体目标下,细化各具体特征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动手能力,具备从事固体矿床开采(以煤矿开采为主,兼顾非煤矿山开采)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采掘施工、生产组织、灾害控制、企业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成专业培养特征目标,并有相应专业培养特征目标实现的课程矩阵,具体的专业培养特征目标见图1。

图1 专业培养特征目标

2.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社会需求层次和学校、专业定位层次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4]。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包括校内学习阶段课程体系和企业学习阶段课程体系两个部分,毕业生最低毕业学分194.5分。

校内教学内容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通识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基础,是厚基础、宽口径的体现,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进行设置。专业教育包括学科基础类、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学科基础类包括采煤概论、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矿山岩体力学(包括弹性力学基础)等。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包括矿床开采学、矿井通风安全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机械等。专业方向课程分为开采技术方向和通风安全方向,开采技术方向包括采矿系统工程、煤矿特殊开采技术、采场与巷道支护设计、矿井设计。通风安全方向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学、矿井瓦斯防治、矿井水灾防治、矿尘与火灾防治、安全科学理论等。

四、企业学习阶段计划

企业学习阶段计划是采矿工程专业“3+1”模式的特色,累计时间为1年。企业学习阶段计划目的是培养具备采矿工程专业知识和采矿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培养模式

(1)工程人才培养分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四年制本科,实行“3+1”模式,在校学习环节3年,生产实践环节累计1年。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成立由教师、企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审定教学大纲、监督教学过程等。

(3)在企业阶段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高级工程师联合指导。以企业为主,校内为辅。双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包括双方职责等等)。

2.培养内容、考核方式与学分要求

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安排,重视企业培养环节,在保证校内理论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确定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并按照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实施。

培养内容有几个部分,分别为:金工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矿井认识实习、矿井生产实习、矿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金工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和矿井认识实习:时间分别为1周。明确各自实习内容。考核形式都为提交实习报告,设置实习报告评分细则。

矿井生产实习:时间4周。指定系统的实习环节,并对每个环节做出具体要求,实行以师带徒实习管理模式,每个环节聘请现场高级技师为师父,学生为徒弟,让学生了解各种采矿工艺的操作技能,了解煤矿一线工人的辛苦,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实习学生要熟悉采、掘、通、运、支各种作业规程的细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方法,培养学煤、爱煤、干煤的思想观念,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考核形式为提交生产实习报告,设置生产实习报告评分细则。

矿井毕业实习:时间4周。内容包括采区巷道布置、采煤工艺、掘进工艺、采掘工作面施工组织,劳动组织、矿井运输系统、矿井提升系统、矿井通风系统。考核办法为提交毕业实习报告,制定毕业实习报告评分细则。

毕业设计:时间12周。该设计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系统矿井初步设计或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地质资料分析,设计范围、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矿井开拓、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矿井排水、矿井供电等内容。考核形式为提交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及相关图件。设置设计评分细则、答辩程序、答辩内容和答辩要求。

毕业论文:时间8周。该环节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本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可以根据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矿井生产技术中某个技术难题,论文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其研究成果要达到实用程度。论文题目由学生和双导师共同确定。考核形式是与毕业设计一起答辩,制定评分细则。

五、结论

以工程素质教育为背景,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依托煤炭行业支撑,创新采矿工程人才培养3+1模式,明确专业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工程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董浩平.新建工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74-76.

[2]王守伦,吴明,王忠山.突出地方特色,服务区域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9,(3):68-69.

[3]高新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1,(3):78-80.

[4]梅杨,陶春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关系的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2,(3):73-75.

猜你喜欢
采矿工程矿井煤矿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