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油精神引领新时期大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2013-02-01 10:50仝泽民庄玉琳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

仝泽民,庄玉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用石油精神引领新时期大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仝泽民,庄玉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摘 要:回首石油高等教育60年的发展历程,石油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滋养已经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新时期,石油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社会转型期把握方向、凝聚力量,凸显石油精神主导的校园特色文化,重塑大学精神,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值得深思。

关键词:石油精神;大学;校园文化

石油精神作为我国石油类高校的大学精神,是在历次石油大会战中逐渐形成的,在高等石油教育办学历程中逐渐确立,在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和升华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石油精神的核心内涵,反映出我国石油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高度概括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处于时代变革前沿的石油高等教育需要为自身的存在发展寻找合理的根基和永续发展的源动力,丰富校园文化,进而提升教育软实力。而我国石油类高校校园文化的粗放式发展也应该回归理性。

一、石油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石油精神的重要性

大学精神代表着校园文化软实力,关系着大学教育的成败。加强石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石油人的重要途径。石油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倡导的“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理念,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而需要通过文化熏陶的形式,渐进式地融入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1.新一代石油人需要石油精神的思想指引

在“工业学大庆”的年代里,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石油精神激励了一代国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国献身。回顾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石油精神为新中国的建设热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我国石油教育奠定了灵魂的基石,新时期,石油精神依然焕发着光彩,在时代的进步中始终闪烁着强大的思想光芒和感召力。新一代石油人处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社会中,需要石油精神作为主流价值观指引前进的方向。

2.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需要得到深化

我国石油类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开发石油、培养高级石油人才的重任,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实现大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今的高等教育,需要体现爱国主义理念和树正气、顾大局的时代精神;需要反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谐共进、科学发展的艰苦奋斗精神;需要培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恪守职责、埋头苦干的科学精神;需要弘扬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3.石油精神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基于石油精神的校园特色文化已经成为石油类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最富有代表性的软实力,集中反映石油高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貌和价值取向,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历届校友共同孕育的精神面貌和群体意识。鲜明的石油背景是石油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魅力所在,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该把传承石油精神、突出石油行业特色作为核心理念,把培养新时期铁人作为基本目标。

二、新时期石油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多元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潮逐渐走进校园,加上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的固有矛盾,大学正在承受着诸如市场化、职业化、行政化等冲击与挑战,大学教育中的精神追求渐趋失落。

1.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减弱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多种社会思潮混杂,大学校园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石油精神中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意识受到了挑战。学生群体中贪图享乐、急功近利、重利轻义等思想开始抬头,一些学生过于注重自我,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社会责任感缺失严重。受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困惑。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大学生社团,自身发展又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社团配套管理工作滞后、社团文化活动的品位不高、传统文化内涵不足、社团建设投入不足等。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强力的领导,主流文化没有突显,从而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方面作用甚微。

2.理工科高校重理轻文现象较为严重,缺少人文关怀

石油类高校具有鲜明的理工科背景,其学科专业设置对人文、社科类教育重视不够,校园文化中人文氛围普遍比较薄弱,普遍缺乏培养学生的精神及文化内涵。一些石油高校过于关注石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相对缺少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心理健康、爱国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部分师生过分重视物质投入和产出,使得泛市场化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盛行”,直接导致“重术轻道”倾向,即重视学术性知识而忽略了理论、理性、信念的发展,使校园精神文化随波逐流而放弃了独立批判的精神内核,阻碍了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少科学而系统的建设规划

学校决策层缺乏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作风,缺乏长远、科学、系统的规划。通常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短期行为或突击性任务来抓,校园活动开展较为盲目,种类繁多,缺乏主题,且偏重于文体娱乐性活动,组织形式较为零散,师生互动较少,缺乏专业性指导,文化活动品位偏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效果不佳,难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此种流于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不能够给学生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反而会使学生们对“石油精神”产生误读和误解。

4.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

一些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片面等同于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无论在活动组织、制度建设、课程设置,还是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仿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不够且特色缺乏。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误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于文化内涵的培养,多数高校认为只要加强校园内自然环境的建设和改善生活条件就足够了,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就能够增强学校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形同虚设,将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更无从谈起。

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特色石油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举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建的石油高等学府,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不仅在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进步方面成效卓著, 而且在践行并弘扬石油精神、传播石油文化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1.抓好入学教育,树立主流思想,培养石油情结

为了使“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石油精神能够深入学生心中,学校专门设立“石油科技博物馆”、“校史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将参观展览作为入学教育的一部分。每年都组织学生观看石油教育纪录片《大庆精神》和《奠基者》等电视剧,做到“爱国从敬业开始,敬业从学习开始”, 在学生的心中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去宣传石油文化,在校园内外弘扬铁人的奉献精神,带动校园志愿文化建设,开展石油文化培训、铁人精神研讨与校园传媒报道等活动,培养石油情结。

2.校企文化对接,共谋石油发展,传递石油精神

学校把石油大学精神融入到校风、学风建设中,强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和互补,将石油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中,在长期创业历程中对石油精神进一步凝练和升华,明确提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油大学精神。在校园内传播石油企业的优良传统,培养石油学子献身石油事业的热情,邀请知名校友、专家回母校做报告,讲述石油石化企业继承发扬石油精神的新事迹、新人物、新成就。在校园内传播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通过开设阳光讲坛、企业家论坛、研究生暑期学校,校企联合举办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文化论坛、博士生论坛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当今石油科技的前沿领域,激发他们探索科技前沿的兴趣,激励他们成长成才。

3.亲临石油企业,感受地域文化,弘扬石油精神

近些年来,我校通过加强与石油企业的合作,积极争取在油田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课外文化活动基地等场所,努力为大学生亲身领略石油精神创造条件。学校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数百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奔赴全国各地油田企业,开展以“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走进油田、走进企业,感受地域文化,了解企业文化,增长见识,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石油工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并弘扬石油精神。截至目前,学校已先后建立实践实习基地近百个,博士后流动站和驻外研究生工作站数十个,并开设多所油田企业驻地工程师学院。

4.服务国家需求,献身石油工业,践行石油精神

石油教育离不开石油精神,石油工业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石油精神。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各大石油高校的毕业生逐渐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战线上的主力军,近些年来,石油学子们走出国门、走向海洋、走向世界,服务石油工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仅中国石油大学每年都有60%以上的毕业生奔赴石油石化生产一线,近半数毕业生选择奔赴戈壁荒漠、深海孤岛,无论严寒酷暑,都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新时期石油人对于石油行业的艰苦工作环境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却依然在毕业后能够选择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这与学校多年石油精神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四、石油精神引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途径

我国的石油高校在服务国家能源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应该进一步遵循和探索高等教育规律,把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石油人才作为新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石油精神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管理制度、校园建设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石油高校可以通过以下5个方面来建设基于石油精神的校园特色文化。

1.重视人文及思想政治教育,用石油精神引领校园思潮

纵观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校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靠的就是其内在精神、理念、学习风气和价值观念。石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重视精神文化熏陶,加强人文关怀,完善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及完美人格教育。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强化石油精神教育,适当增加石油企业文化、石油工业发展史、著名石油公司介绍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渗透石油精神,多方位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树立主流校园思潮意识。

2.改良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齐抓共管,构建和谐高效的制度文化

高校应该以人为本制订科学、严谨、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规范师生的言行。校园内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机构的运行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校园规章制度,让制度深入人心,易于接受。改良以往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主导校园文化方向的管理体制,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园文化组织领导机制,建立长期、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指导校园文化发展方向。注重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培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用“不怕苦不怕累”的高尚情操去激励师生员工的学习心和事业心,推动校园文化变革。

3.加大特色文化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丰富石油精神载体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具有标志性、纪念性、教育性质的人文景观作载体来体现校园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潮。通过布局合理、健康高雅、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增强学校的感染力,使置身其中的学子产生爱校、荣校的情怀。石油高校应抓住周年校庆的契机,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建设具有石油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在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设备、校训石、活动中心、校史馆等建筑中体现石油文化内涵。校园景观、建筑群的规划与布局要充分考虑整体性、统一性,使得每一栋建筑都是构建石油精神的一个基石。在校园建立“石油传统主题公园”,在教学区建设石油文化长廊,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将“传承石油文化,发扬大庆精神,培养当代铁人”体现在校园建筑物的各个方面。

4.继续增强行业归属感认同感教育,将自身石油情与中国梦相融合

石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体现学校特色、行业特色和时代特色,构建和完善大学生事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就业平台和就业机制,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人生态度,鼓励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动机。大力宣传石油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加大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宣传力度。激发大学生到西部边区、到油田建功立业的热情,通过在校内开展“树典型、立榜样”、“寻访校友足迹”等活动,发挥在石油石化行业有成就的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

5.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推进开放式办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石油人

我国石油工业正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布局全球石油资源。石油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优化和利用国内外石油高等教育资源,面向世界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善于经营管理、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规范的国际石油工程技术及管理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等模式,与国外友人建立联系,增强国际化石油人的视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石油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广泛建立校内外石油类高校合作关系,借鉴国外一流石油大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工程经验,学习其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回首60年,石油人有太多值得回味的精神财富,展望未来,石油人有自信肩负起国家的重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一批批石油学子高举弘扬石油精神的大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成为活跃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将属于每一个石油人的精神财富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身上闪耀着石油精神的光芒,石油精神在他们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诠释。

参考文献:

[1] 蒋庆哲.弘扬大庆精神,培育石油英才[J].石油政工研究,2009,(5):51-52.

[2] 韩玉凤,张国林.大庆精神如何在石油职业院校中传承[J].石油教育,2010,(1):37-39.

[3] 蒋庆哲.融通行业优秀文化,提升行业特色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3-25.

[4] 陶志刚,李志波.以铁人精神提升石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石油教育,2006,(4):74-75.

[5] 张来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Z3):40-42.

[6] 赵国营.石油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石油精神的实践与思考[J].石油教育,2011,(5):90-9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3-0005-04

收稿日期:2013-02-26;修回日期:2013-04-20。

作者简介:仝泽民,男,2012级硕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Leading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with the Petroleum Spirit in the New Era

TONG Ze-min, ZHUANG Yu-l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Beijing 102249, China

Abstract:Looking back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petroleum about six decades of development,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nourishment of the petroleum spirit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etroleum universities face many challenges. How to hold the direction, gather the strength,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 led by the prtroleum spirit, remodel the university spirit,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is worth pondering in the period social transition.

Key words:petroleum spirit;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