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阅读延伸到底

2013-02-01 09:56郭秋莲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有色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雨果语文学生

■ 郭秋莲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有色中学)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由此派生的方法举不胜举。或从课堂设计入手,或从课本分析入手,或从学生年龄能力入手,除了在这些方面做过努力外,我试图从课后入手。

一、用写作提升阅读

课内阅读效果如何,只有靠作业检验。一般作业的布置多半是字词句的辨识理解以及课内课外文章的迁移运用,从知识巩固的角度来说,这很有必要。但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譬如想将文章上升到人文层次来把握,甚至与时代、生活相结合,单纯依据课文设计的文段阅读就会力不从心。在讲《阿长与〈山海经〉》时,我要求学生写一篇阿长如何买《山海经》的短文,学生要想写好,听课时必须留心“三哼经”的说法,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能买来《山海经》,一定经历了千辛万苦,可是她回来之后一句不提,她对鲁迅的爱多么深啊!我在评点作文时问:“现在同学们想想,鲁迅为何要不厌其烦地写那些你们觉得可笑愚昧的规矩?”有人脱口而出:“看似繁文缛节的规矩背后深藏着长妈妈对作者的爱。”倘若没有这篇小作文,我费尽口舌也未必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并爱上阿长。由此看来,这种小写作可以突破课文中某个难点。

至于讲《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师授课时虽会涉及雨果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于初二学生来说,理解能力难免肤浅。所以,我在开课前首先讲述梁思成先生保护日本古建筑的事例,当时正值日军侵华,面对三十多万国人被屠戮的惨痛事实,梁思成能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看待文物的价值,这种博大的胸怀可与雨果媲美。课文讲完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代表中国人民给雨果写封感谢信,或者写一段文字描述巴特勒看到雨果之信的心理、神态、动作。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两种作业可任意选择。前者侧重于把握雨果视圆明园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胸襟,附带复习小学学过的书信格式。后者表面侧重于人物描写的方法,实则换个角度透彻理解雨果不惧权势、捍卫正义的勇敢。我本以为学生写感谢信时难以清晰陈述自己的观点,不料他们当中不仅有人引用了梁思成的事例,还联系钓鱼岛事件中国人的过激行为发表了看法。至于第二项作业,学生的想象让我拍手叫绝:有人设想自己是巴特勒的仆人,便于写出主人的神态动作;有人想象读信最初的恼怒之后,巴特勒感到羞愧和后悔。姑且不论这第二种想象可能与否,它说明雨果的言论和人格具有巨大的感人魅力。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世事人生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以运用推进阅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专家已经意识到要将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因此从小学开始每册教材每个单元均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教师能好好开展每个活动,学生将来运用语文的能力绝对不差。无奈教学任务艰巨,应试仍是不可逾越的拦路虎,加上一些学校开展活动的条件不成熟,因此综合性学习活动常被忽视。事实上,一旦考试,综合性学习能力又必然被检测。我的做法是,对于好班,每个活动认真准备、开展;对于差班,能开展的就开展,不能开展的用其他方式来弥补。即以课本为蓝本,试行微型综合性学习。譬如讲授《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课本上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资料,当一回导游,带领游客游览赵州桥后北上卢沟桥。为防止导游词和串联词写作出现问题,我事先提醒他们留心说明顺序,适当补充相关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展示。准备过程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在头脑中整理好思路。正式展示时不可照本宣科,必须口头表达。展示结束,学生评点时归纳结论:导游词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称呼,桥梁知识介绍,结束语。因为桥梁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可能会让游客乏味,因此解说词不仅要浅显,还要增加趣味性,引导游客尽快抓住景点特点,理解两座桥梁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次小型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导游词的写法、特点,还懂得了筛选信息的原则。令我意外的是,有学生在导游词中约定游玩的时间,更有人提醒游客注意保护文物,还有人请其他同学假扮游客进行互动,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

能力固然重要,但若没有美德夯实为人的根基,整个教育都将是失败的。如果语文教学中俯拾即是的鲜活事例运用得当,定比单调的说教来得巧妙。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前,我提请学生整体阅读五篇文章,找出文章所写人物的共同之处。细心的学生发现,这些被描写的对象虽然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是他们都有着美好的品质。我提示他们,每个社会总有在底层挣扎的人,他们因为社会地位低,谋生相对艰难,收入自然微薄。即使我们不能像余秋雨那样为他们正名,也应该像杨绛那样怀有慈爱之心,尽力帮帮他们。我们要认识到,他们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利。接下来,我要求学生举出身边的小人物,有学生肯定了学校门卫爷爷和做清洁的奶奶高度负责的精神,有学生动情地称赞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有学生反省自己对街头行乞者躲避不及的行为……真正的人文关怀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不用金钱权势这些外在的东西衡量他人,而是学会关注他人的美好品质。这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三、以表演活化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戏剧童话之类的作品时,如果时间许可、条件具备,表演不失为一条捷径,既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能锻炼学生们改编故事的能力。但是对于教材中规定的十二本名著,有的书合乎学生口味,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有的比较枯燥,譬如《伊索寓言》《繁星·春水》,如不采取措施,学生可能读不完,即便勉强读完,也收不到任何效果。我尝试过用一种新方法让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即要求学生读完全书后,分组进行表演。由于作品的故事性不强,表演难度大,我指导学生将书中有关联的故事串起来,用画外音衔接故事并对寓意进行阐释,以便观众快速理解故事的主旨。这种方式使得乏味的阅读充满了新鲜感,也使不便检查、可能流于形式的阅读落到了实处。

有教师认为只有文学作品才适于表演,其实不然。没有事前通知学生准备,我最近将《说“屏”》这篇说明性很强的小品文纳入表演计划中。上课后,我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内容,接着宣布有一场表演秀。即让两个学生——对屏所知不多的现代人,穿越到百多年前,来到一个卖屏的店家,店主要想方设法推销自己的货物。我安排了两组表演,第一组店主急不可耐,顾客才刚询问,就滔滔不绝将有关屏的知识介绍完了,缺乏观赏性。下面的评委指出顾客关系不明朗,有一人根本没派上用场;语言缺乏百年前的时代气息等。第二组女生很机灵,做顾客的两个孩子嘀咕一阵后,一上场大家发现她们扮作一对母女,孩子正在读中学,随着剧情的深入,知道她们家新装修了房子,客厅大,母亲和女儿共处一室。女掌柜在这对母女的带动下随机应变,很快进入剧中,告诉母亲卧室置屏不影响自己休息,客厅置屏除具有装饰以外,还可将餐厅和客厅分隔开来,自然巧妙地说到屏的作用和安放。临场发挥时有此水准,令我喜出望外。

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收获的途径很多,但是目的不尽相同。语文教师不能停留在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的层面,更应该导引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作家作品中学习各种优秀的性格与品质,培养学生应考以外的其他能力。

猜你喜欢
雨果语文学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雨果剃发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