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

2013-02-01 08:59:17曹秋花戴耀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患儿

曹秋花 戴耀华

1.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漯河 462000;2.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 100020

儿科住院患者较多,同时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其认知功能较差,临床当中容易出现较多的危险事情,而这些不安全因素也会造成患者病症延误或出现意外状况,造成患者二次损伤,伤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意识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本研究主要针对儿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儿科护理风险现状

儿科患者的自身抵抗力以及身体机能发育等方面处于特殊阶段,儿科护理的风险事件的防范一直备受关注,属于临床多发且出现并发症较多的主要方面[1]。在儿科管理当中,患儿的护理工作是临床治疗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儿童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其性格的因素,较为好动,且对事物都具有较大的好奇性,因此治疗和护理中容易出现由于患者自身或是护理工作不足而出现的风险状况,如患者由于好动引发的意外受伤、病情观察延误造成的病症加重或并发症出现等;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疏忽,如药物发放错误等造成的护理风险等情况,通过临床研究和文献整理,发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形成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患者在院内由于翻身、跳跃、攀爬等造成的意外伤害;第二就是由于护理人员内部因素造成的风险,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细致,或是工作关注度不足,造成患者意外伤害、药物发放错误造成的病情延误或其他并发症出现等。

2 护理风险的形成原因

儿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护理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护理风险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它不仅对患者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儿科患儿因其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力、自我保护能力、治疗合作性差;病情变化快及用药特殊性强等因素,与成人科室比较,容易产生护理纠纷[2]。临床儿科出现的风险因素当中的两方面情况都会造成患者的治疗延误以及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的治疗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促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或使治疗时间延长等,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将可能形成患者风险的发生机制进行总结,详细情况如下:

2.1 意外因素形成的风险

意外状况造成的风险多为患者自身造成,由于儿科患者的年纪较小,患者较为活泼、好奇心较大,在院内治疗期间可能会接触到危险地方,造成坠床、坠窗、跌倒、烫伤、利器割伤等多种情况的意外伤害。这种状况的形成有患者自身原因,也有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的因素,没有及时地看护好儿童患者,且儿童患者的危险意识薄弱,容易出现意外风险。

2.2 病情延误

该部分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患者自身和护理人员,患者可能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很好地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自身的不适,而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是其他并发症情况,就可能会造成对患者病症治疗的延误。同时,护理人员可能会由于经验不足,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能及时应对,或是出现忽视,进而也会造成患者病情延误等情况。

2.3 药物使用问题

在药物使用中,包括患者自身对药物的过敏等不良反应,出现临床护理风险,而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工作的不细心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是出现并发症情况。护理人员的因素多为工作不认真,对患者用药情况没有准确地进行分配,或者药物打开过早,造成药效不足及变质,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造成危险。临床患儿的药物基本都是由护理人员安排使用,治疗中如果出现药物配置过早,就可能导致污染或药效降低,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甚至可以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在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药物使用量计算错误,因为患儿使用的药物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到患儿的健康,药物过量时患儿身体不能承受很容出现危险,而药量不足可能导致不能及时治疗,或治疗无效[3]。

在患儿入院治疗期间,可能导致患儿出现意外情况的因素较多,但形成患者意外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上述几个方面,由于自身或外界护理工作的不足,导致在临床上发生儿科护理风险。这些因素均可以通过护理工作的完善及对患儿入院期间的健康指导进行防范,降低患儿出现风险的概率。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

护理工作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针对护理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及业务能力较差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管理中可以进行责任到人的规章制度,一旦患者出现风险情况,就要追究到人,进而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4]。

3.2 加强培训

医院的药物、治疗方法、器材都在不时地更新,针对这种情况,不熟悉的护理人员可能在工作中就会出现错误,造成危险情况发生。因此,在工作中可以不定期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药物的药性、器材的使用、并发症出现的状况及抢救措施等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5]。

3.3 安全用药管理

药物在使用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给药及时、准确,对药物剂量等要严格把关,同时,管理中可建立患者用药档案,每次护理人员发放药物时需要对患者和药物进行再次核对,确认患者用药的数量和方法正确,确定药物应对患者准确[6]。

3.4 强化风险防范

护理中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巡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师进行急救治疗。抗生素等药物使用需要符合标准,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将治疗和护理位置选择在便于抢救的地方,一旦患儿出现异常可以确保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7]。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由于工作过程中的意外因素较多,可能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或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疏漏,造成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但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强化和管理方面的不断完善,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儿科患者的风险出现概率,具有较强的临床实际意义[8]。

[1]张琳琪.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7):669-670.

[2]陈朔晖.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7,6(8):557-558.

[3]嵇利芹.儿科临床护理中安全用药管理的体会[J].海峡药学,2010,22(2):196-197.

[4]苏小梅.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4(04):43-44.

[5]张红瑾.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34-36.

[6]卢瑞存.儿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2,6(12):68-69.

[7]奚丽蓉.对儿科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1,12(23):56-57.

[8]何孝晶.浅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与防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8):23-24.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人员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儿科专栏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2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4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