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品课程成为“淘课族”的选择—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思考

2013-02-01 01:08成冬梅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资源

成冬梅,孙 洋

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中心;2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1 研究背景

从2003年到2010年,教育部建设并评选出了共计3 88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涵盖了本科、高职高专、网络教育等各层次教育。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积极支持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在七年时间里,北京市高等学校建设了市级精品课程922门;陕西省高校共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761门;广东省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685门;吉林省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453门;云南省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306门。同时,各地方高校也都积极建设本校精品课程。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开发的精品课程已达上万门。精品课程从建设最初的种类匮乏、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转变为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但是,精品课程推广应用效果以及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程度还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淘课”又叫“网络购学”、“学术粉”。近年来哈佛、耶鲁等一批世界名校开始陆续将知名教授和最受欢迎的课程视频公布在网上,并提供免费下载。很多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公司白领都热衷于在网络中淘课,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体验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知识感受[1]。既然我国建设的精品课程超过了万门,那么为什么不让淘课族来淘国内的教学资源呢?

2 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投入资金巨大但共享率不高

教育部从2003年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招标建设的投入为3至10万元,各高校为本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投入也在0.3万元至1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后,要求“内容全部上网,取消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向全国免费开放”[2]。但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只有一部分课程按照教育部要求执行,还有一些课程未按要求开放或者开放度还不够。“2009年7月以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连续12个月对2003-2009年获批的793门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学校网站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控。其中,有171门课程可访问率始终保持在良好(可访问率超过80%),尤其是”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和”外贸函电英语“两门课程,累计10个月可访问率保持优秀(可访问率达100%)”[3]。而由各高校自己建设的精品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对大众开放,大部分自建的课程仅供本校使用,外校的学生无法登陆学习。

2.2 精品课程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且理工类课程和文史类课程比例失衡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模式主要为各高校投资建设完成的优秀课程参加每年一度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所以各高校立项建设之初各自为阵,没有系统按照哪些学科需要,哪些学科薄弱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笔者统计了2003年至2010年评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共3 882门,其中有436门课程存在重复建设。其中,“大学英语”建设的最多,达到34次;还有6门课程建设了10-15次;有81门课程建设了5-10次;剩余348门建设的次数也在2-4次。精品课程重复建设导致资金投入浪费,“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2005年-2010年共建设理工类课程(以工学、理学、医学、农学、经济学为例)共1487门,而文史类课程(以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为例)仅为569门,理工类课程和文史类课程比例为2.61∶1,理工类课程和文史类课程建设比例不平衡。

2.3 精品课程不“精”,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少数国家级精品课程与部分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网站框架结构、界面布局相类似。主要用于课程教学的授课教案、课程习题、教学课件几乎都是以Word文档和PPT等常用文本媒体进行呈现,缺少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进行课程内容展示。界面结构主要是传统的“三分屏”形式,课程中只有少数教师、部分内容的教学录像,课程结构设计、内容呈现方式等不符合课程自身特点,建设者对课程的美术性、艺术性重视程度不够[4]。笔者访问了一些高校建设的精品课程,发现其中部分高校精品课程使用的是国内某大学开发的教育教学平台软件建设的。该平台虽然对于技术水平不高的教师很容易上手制作教学课程,但是开发出来的课程框架结构、界面风格都十分相似。

2.4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

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后,由于后续资金的投入几乎没有保障,而且课程因为不共享,使用人数较少,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较少。加上建设完成后课程建设负责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降低,导致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甚至几年内都无更新。很多精品课程网站点击率显示点击量很少,数据更新显示还停留在建设期。作者访问了辽宁省某大学2003年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截止今天访问量只有1 714次。另外,一些评选为各级别优秀的精品课程,其后期维护工作几乎不能持续进行。陕西某高校建设的2003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文科)》网站显示课程最后的更新日期为2007年10月。

2.5 导航网站较少且知名度较低,公众无法找到精品课程资源

由于精品课程资源主要是由各高校自行建设,资源分散在各高校的服务器中,各省市建设的课程资源存放服务器也不一样,所以访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查找这些资源,甚至查找不到所需资源,使得很多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查找。在教育部积极推动下建设起来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 pinke.com/),虽然资源较丰富,但是导航不够清晰,资源不够完整。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网需要用户注册、登录,且登录后要求使用者贡献积分,积分不够无法下载使用课程资源。

2.6 建设精品课程的功利性较强

部分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评选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以此成为晋升职称、完成单位考核的条件。建设课程中由于受自身技术限制不能制作出很好的动画效果或美观效果,就将课程外包给一些网络技术公司。虽然这些公司建设的网站界面美观,动画逼真,但是不符合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造成偏美观而不注重实际应用效果;网站学习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性,学习者无从下手;课程录像环节中出现剪辑痕迹过重,教学过程不连贯,不真实,不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以致“虎头蛇尾”的现象也很多见。

3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及共享对策

3.1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教育行政部门应统一协调各学科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对于建设重复度较高的课程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对于还未建设或建设力度较小的学科应加大建设投入。教育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国家立项建设的资源版权开放使用,因为这些课程是由国家投入资金支持建设的。学校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应免费开放一定的时间,如使用效果好,访问量高,用户评价好的可以给予一些经费继续使用或购买版权开放使用[5]。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是由教育部、财政部投入资金建设的,该网站的资源应该免费供用户使用,停止使用积分制。因为利用这个网站资源的绝大部分是普通用户,几乎没有能力对该网站进行贡献资源,或者贡献的资源层次较低,其他用户也无法使用。

3.2 课程建设应在共性中创造个性

精品课程建设应在教育性、科学性的前提下注重课程的艺术性和美术性,在确定内容的呈现方式、框架结构、界面配色等环节中应邀请美工人员参与设计。精品课程有些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例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教学课件、课程习题、交流互动等。在课程内容结构相似的情况下,应以“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新”的理念,创造自己课程的个性。教学内容要按照学科特点使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相互配合呈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以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3 建设权威且知名度较高的导航网站

精品课程的网站非常多,用户要想查找到需要访问的网站资源比较耗费时间。虽然一些淘课族在网络中冲浪的乐趣是为了“淘”,但是如果有导航准确且收录资源丰富的导航网站,淘课一族还是愿意选择在导航网站中搜寻自已需要的资源。毕竟海量的资源会使人们产生认知负荷和认知迷航,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是每一个网民的意愿。互联网中也有一些用户自发建设的导航网站,但是由于知名度不高,且能够导航的资源较少,得不到广泛应用。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建设类似于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方便使用者查找所需资源。

3.4 精品课程评审验收应该以用户访问量、好评率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或者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精品课程的评审主要是由教育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网络评审,最后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遴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专家评审精品课程优劣的标准和学习者评价的标准可能不同,有可能评审出来的精品课程不能符合用户的口味。精品课程的使用对象是网络用户,用户对它的评价才是最公正的评价。所以,精品课程评审中可以引用网络购物中成功案例“淘宝网”的评价系统,让用户的好评率作为精品课程评审的重要参考指标;或者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选择中立的机构或公司对精品课程进行评价[6],这样可以保证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公正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3.5 精品课程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转变观念,秉承大学公益精神共享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主要是以各高等院校为主,精品课程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转变观念,树立课程服务学生学习的理念,真正做出称得上“精品”的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应以用户需求作为建设的第一要素。建设精品课程时做好调研、开发工作,特别是做好教学设计的环节,注重课程的教学性、实用性,真正使开发的教学资源符合实际教学规律,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精品课程建设者和管理者应秉承大学公益精神,积极开放已建设好的教学资源。国外开放课程可以给我国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一些经验借鉴[7]。2002年,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启动开放课程项目,其他高校如耶鲁大学、赖斯大学、哈佛大学、塔夫茨大学等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这些大学的开放课程引发了网络中“淘课”之风。我国一些知名网站也都对部分视频公开课进行了翻译,并上传到网络中供中国网民观看、学习。“2010年11月网易公开课项目启动,第一天访问观看公开课的独立IP数量就达到了15万。现在,公开课平均每天的独立IP访问量都保持在25万左右”[8]。网易公司CEO丁磊曾表示,“网易公开课就是能让别人有一个机会,去接受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知识。以前每个大学都不愿意把好的课程拿出来给大家看,自从我们做了以后,现在大学里面都愿意把公开课免费给大家看”。开放教学资源不仅能为人民教育服务,彰显高校办学理念和社会责任,还能够提高本校的公共认可度和知名度,是对该校的积极宣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9]。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出了发展方向。精品课程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且作为资金支持较大的一部分,应该作出表率,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该共享这些资源,供社会大众进行学习,也是为社会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致谢: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周榕博士对该文进行的指导。

[1]吴柏安.网络逃课族折射成人教育缺位及其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50-52

[2]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0072000015&cata_id=N075,2010.7.20/2012-4-6

[3]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关于表彰可访问状况良好的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通知[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0072900013&cata_id=N003,2010.7.29/2012-4-6

[4]张家华,张剑平,黄丽英.“三分屏”网络课程界面的眼动实验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6):74-77

[5]倪丽娟,柴双超.基于国家精品课程视角的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论,2011,(10):3-5

[6]张鹤,陈明选.淘宝网的成功对校园网建设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10):72-75

[7]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16-21

[8]网易博客.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都已纷纷在网上开课[EB/OL].http://blog.163.com/han200810am@126/blog/static/852756122011231147733/,2010-12-3/2012-8-6

[9]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EB/OL].http://www.edu.cn/html/e/2009/gangyao/,2010-03-01/2012-07-01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资源回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