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3-02-01 00:51王夏珵
中学语文 2013年6期
关键词:柚子语文课美育

王夏珵

在教育中,美育一直被人们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尤其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育的重要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为美育是人文精神的最好体现,是最能够塑造人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的教育,是最好通过文学作品开展的育人活动,而语文正承担着这一重任。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就不仅是使学生掌握某种本领,练习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美的生活,欣赏美的艺术,以此培养他们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能够创造出美的生活,美的艺术。

语文课本的质量首先决定了语文的语言文字教学和审美教育可以展开的程度和可能达到的效果。事实上,入选课本的篇目都是各具特色的精品。这些优美的篇章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实施的可能。

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首先做一个简单的界定。语文课文取材广泛,文本内容极其繁杂,在此我们主要就其中的两大范围进行论述。一类是描写自然美的作品。这主要是一些写景文章。一类是表现社会美的作品。这里所说的社会美主要是指人的一些美好的思想,言行,也就是对人本身的赞美。在这两个范围内,我们就如何利用语文课文的丰富内容进行美育渗透进行探讨。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天然基础。她是人类的生存家园,又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因此,自然之美是培育人美感的最好途径。语文课文中的很多篇目都描写了优美的自然之景。显然,编者的意图不只是让学生在这儿学些遣词造句,更是在这儿引导学生把视线投向自然,用心去感受自然。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首先就体现在对自然的欣赏之中。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活动,学生是审美主体,课文的文本是审美客体,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则是丰富审美活动的有利因素。但由于学生审美能力的限制,要想把这活动开展起来,必须要教师的介入,就是教师在这其中起引导、启发的作用。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带着满腔的热情向人们展示了桂林的青山,漓江的秀水。读者读到此处身临其境,感觉到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此时审美主、客体都已具备,当主体开始介入对客体的解读时,审美活动已经开始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为这种审美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前所述,审美活动中除了需要审美主客体外,影响人的审美活动的还有人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帮助学生再现生活中的经验。挂图可以给学生展示出一个侧面的“桂林”。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录像播放一组直观可见的画面,用动画演示富有趣味的情景,再配以轻松优美的背景音乐,学生对桂林山水美景的感受是真正身临其境了。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同时感受了自然之美。在这精神的旅游中,学生享受了美,接受了美的熏陶。同时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也轻松起来。语文课本中的这类文章举不胜举。其他如《可爱的草塘》中对草塘周围郊外之景的描写;《五彩池》中对奇异而美丽的五彩池的描写;《火烧云》中变化多端而美丽的火烧云,无一不激发着人们投身自然中的热情。这一大组课文都属于描写自然之美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景的文章。这类文章没有高深的思想内容,只用美丽的自然之景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美育绝非纸上谈兵。坐在教室里,几张图片,几段录像代替不了活生生的自然。自然是鲜活的,美育也应该是鲜活的。把语文课堂的教学延伸开去,到自然中去,去抚摸青的山、绿的水,去看叶芽返青,去听花开的声音。自然才会紧紧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自然才会在他们的笔尖流出。他们能用笔写出他们心目中的自然给你看,给你欣赏。美育进行到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任务已圆满完成,至少利用这一系列文章引导之后学生已开始走进自然。

人除了关注自然之外,同样关注着人类所创造,所生活的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的人性的美往往更能打动人,更为引人神往。如果说自然是使人懂得对外在美的欣赏,那社会美是教人懂得对人的思想、精神进行欣赏,是流动于人的精神深处的一种美。对社会美的认识、学习、创造就是人的崇高的精神活动。用这种崇高的精神去陶冶人,塑造人必将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因此,教师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教材中这一类的课文很多,其中最能表现人心灵美的莫过于《苦柚》一课。

《苦柚》通过一个卖柚子的姑娘对前来买柚子的老人坦言自己的柚子是苦柚,并拒收超值的钱一事,刻画了一个坦诚、善良,闪烁着真、善、美之光的人物形象。文章也重在对这一美德的讴歌,并以“苦柚”为题,旨在突出柚苦而人美。对这样一篇文章进行审美活动,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就不是对美景的欣赏那样直观自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人物抽象的心灵中去,去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此时,可以采用角色转换法,即让学生设身处地。假使你是一个卖柚子的人,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做生意的目的是售货,为了卖出货物很少有人会说自己的东西是不好的,但小姑娘这样做了。小姑娘在卖出柚子的同时,也在传播真、善、美给她的每一个顾客。小姑娘不仅是美的创造者,更是美的传播者,是她使越来越多的人走近了美,懂得了美,试着去创造美。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这一特点,让学生深入思考下去,用心去碰撞小姑娘的纯美的心灵。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成了一次灵魂的升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其他如《小狮子爱尔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对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渗透于无意之中。在不经意中,略加指点,能使学生由心底而生对自然的热爱。

另一类可归于社会美之中的,但不完全相同于《苦柚》这类文章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文章都是反映某种社会问题。从美学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美,但不是纯正的完美的美,而是一种凄美,悲苦之美。让学生理解这种美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是不可能达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的故事产生出的悲剧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他们会以自己的是非道德标准来理解这个故事,从而由衷产生出同情。教师不应该放走这点心灵的颤动,用学生自身生活的优越与小女孩的悲苦相对照,启迪学生运用情感的迁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同情就会长扎在心中,成了他们一生善良的种子。他们由此学会了爱,珍惜他们所拥有的幸福。这可以算是另一种审美吧!凄美之美。这类风格的文章另外还有《凡卡》等。同样,一些战争题材的课文也是可以进行审美活动的。他们往往描写的是一种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壮美。这些篇章对于明确学生的是非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极好的。

以上是就语文的课文内容来谈的美育渗透。另外课文的形式也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这就是狭义的艺术性的美,或者说是技巧性的美。这一点不同于上述的自然之美,也异于社会之美。

语文的载体是语言文字。中国的语言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作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都很讲究艺术性,运用到娴熟的地步,自有一种内在的韵律美、和谐美。

语文课文大多为浅近明易的白话文。但“浅近明易”本身就是一种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的文章学习多了,熟练了。对学生讲话、作文都将受益匪浅。事实上,很多教师很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美语句的赏析。多进行这些欣赏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美育没有独立的课程设置,但它广泛深入各门课程的教育。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最强的课程。无论是一些关于自然,还是一些关于社会,或者一些难以归类,但切切实实影响着我们美育活动的课文,我们都应该抓住。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穿插、渗透,只要做了,我们必有收获。

猜你喜欢
柚子语文课美育
柚子变变变
论公民美育
“柚子”的起床气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柚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