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培育问题研究

2013-01-31 18:47高建平肖立新赵宝新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培育素养大学生

高建平,肖立新,赵宝新

(1.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概念及其构成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概念

关于网络素养的定义,学术界说法历来不一,本文趋同于下述看法,“网络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的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概括性描述的一个概念。由于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以形成了网络素养的各种不同界定”。[1]

本文归纳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不断适应网络媒介的发展,在信息社会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发展,并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意识,是一个由信息技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有机结合,不断进行扩充、完善与更新的能力系统。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一种可通过个体的不断学习和外界的教育逐步养成和完善的综合素质。

从网络素养的基本概念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可包括网络信息意识和网络信息能力两个方面。网络信息意识是在网络信息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惯性技能;网络信息能力是在网络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信息意识与能力构成了网络素养,网络素养又对网络信息使用和网络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网络信息的使用和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提供的学习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大学生在对信息使用和处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完善网络素养。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由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1.网络认知能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而互联网给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信息的方式。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学习、工作和发展的工具。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娱乐方式,并已成为大学生相互交流、共同畅游的生存空间。大学生应该提高对网络媒介及其构建的传播环境的认知能力,真正懂得网络环境虽然没有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但依然具有功能上的客观有效性,要严肃对待网络言行,共同维护网络的健康发展。

2.网络操作技术

网络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中性工具,网络所导致的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取决于其操作者。网络媒介要求使用者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培育大学生科学掌握网络应用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掌握利用网络传输信息的能力,掌握基本常用的应用软件等,充分利用网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3.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开放、传播主体增多、交互功能强大、去中心化的特质都使得网络信息变得异常复杂,信息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各种文化都可以在网上流通,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2]因此,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关键。具体表现在:

(1)对网络信息的思辨反应。(2)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3)理性参与网络信息的生产及传播。

4.网络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

大学生要理性地使用网络,把对网络的使用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网络应用中应时刻提醒自己,网络世界也有道德规范,现实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适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其中,尊重、自律、诚信是网络道德意识方面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该做到尊重他人、严格自律、诚实守信。

5.网络安全意识

大学生只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在网络世界中自由驰骋。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功能

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育是适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教育实践。其培育宗旨是阐释网络传播的文明价值和现存弊端,提供运用网络助益人生和消除网络负面影响的具体指导,提高利用互联网的自觉意识和公民素质。对大学生的现代化启蒙、加速我国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是网络素养培育的社会价值。具体表现在:

1.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功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高低。”[3]信息化将极大地改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学术生活和非学术生活越来越不明显,其学习方式日趋个体化。

2.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功能

“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作为社会变革的原动力,它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4]在网络时代,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一些活动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去实现。网络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的交往互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实现的生活方式将成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新主流。

3.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革功能

网络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的数字化、虚拟化、全球化的特点造就了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性思维就是网络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当今的网络社会是以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这必将会使我们更及时地发现新问题,把握新趋势,促进社会全面持续地发展。

4.公民权利意识的启蒙功能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年专制统治的国家,直至今日,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权利意识、等级观念在中国公民的思想中仍有很大影响。中国要实现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和政治文明,就必须克服民众心中的这种传统意识。网络社会对于培养中国公民自由、平等的理念与权利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素养培育能够启蒙大学生的这种公民权利意识。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

网络媒体的特点使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里接受着舆论多元化、信息良莠不齐的撞击。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力方面较弱,有时无法准确地解读网上的信息,在接触网络媒体时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有效地通过网络素养培育这一途径,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使其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模式,对减少大学生网络问题、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高校网络环境优化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在网上不断渗透,高校作为社会大背景中的一个小环境,同样面临挑战。无论是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还是与学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能引发高校学生的关注,形成网络热点舆情。现阶段高校校园网络建设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网络素养的需求。因此,急需加大投入,进一步优化高校网络环境。

3.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人机沟通的重要方式,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平行的‘无形学校’,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5]网络素养培育,不仅为大学生日后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也对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培育和谐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价值。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网络社会给高校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一方面高校要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一个高校师生普遍认同又切实可行的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创建网络道德评价体系,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将学生的网络道德诚信作为学生评奖、推优、入党、研究生推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途径

(一)社会培育途径

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研究和培育不仅是高校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也影响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工作。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共同营造出一个健康、良好的培育环境。

1.完善相关的培育政策

我国大学生应对和防护网络风险的能力还很有限,缺少网络素养这道“防火墙”。社会又缺乏对他们的正确引导,其网络素养的匮乏与网络事业的发展极不相应,因而网络风险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亦愈来愈严重。因此,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1)制定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国家标准。建构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网络素养培育的相关标准。

(2)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推动网络素养的培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培育应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并能制定法律,或政府以法令或法规的形式,在体制内加以规定,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2.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网络素养培育属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大学生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认知信息,因此网络素养培育需要网络信息环境的支撑。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具有优质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培育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美国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其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得力,成效举世瞩目。因此,我国高校应立足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强现代信息人才的培养,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提供物质保障,将高校数字图书馆打造成网络环境下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中心。

3.健全和完善网络监管机制

净化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育的社会环境,是得民心、顺民意的重要工程,它必须从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稳定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办法,不断健全完善网络的监管制度。

(二)学校培育途径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地推动高校网络素养环境的形成。“高校是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具有对象广泛、教学规范、效果良好等特点,将网络素养培育纳入学校教育中才能达到理想教育效果。”[6]

1.构建网络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高校网络素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一系列课程构成的一个有机体。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网络基础知识介绍及主要用途;分析影响网络生存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剖析网络信息制作过程及其传播形式;引导大学生对网络适量适度地接触,培养大学生利用网络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把课程合理地安排在合适的阶段,做到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开设方式上服从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创立良好的校园网络素养培育环境

(1)建立网络素养培育的网页或网站。网络的传播具有交互特性,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冲击很大,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软实力。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的网络素养培育网页或网站,通过校园网这一网络平台,宣传网络相关知识。校园网在增强其实用性基础上,要及时更新完善网络资源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丰富有用的信息内容,以校园生活内容为信息载体,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

(2)加强对校园网的监管。现在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宿舍都接入了互联网,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应该在IP地址管理、论坛实名制、不良网站屏蔽、网络接入时间上要加强管理。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3. 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素养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素养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网络素养培育的关键。”[7]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网络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在网络信息知识、意识、能力等方面很难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也不利于高校网络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为此,须深入探索网络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职业培训的新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师网络信息知识、意识、能力的目的。

(三)自我培育途径

1.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1)建立健全网络人格。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同时生活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需要不断地转换角色和协调行动。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心理素养,并培养健康完善的自我观念,形成健康的网络人格。

(2)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网络上购物是实实在在的物品,大学生应注意与现实中购物知识相结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专区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自己的法制观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大学生应该将网络素养培育的理念渗透进网络娱乐中。在轻松、快乐的网络实践中成长起来。

2.加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往往热衷于网络交往。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的网络交往的能力,既要培养良好的网络交往能力,又要加强与现实社会中的其他人之间的交往,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调适网络人际交往,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的关系。

3.强化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是基于互联网及其数字化资源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的掌握和使用是与阅读、写字、计算等一样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不能掌握网络的学习方式,将难以成为合格的终身学习者。不善于学习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前途。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网络学习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并且正在创造着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传播媒介(如BBS、博客、即时通讯工具、E-mail等)同其他人进行互动学习和联系,实现网上合作性协作活动,赋予学习新的意义。

4.注重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化

自我内化是大学生网络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爱、自省、自制、自律是实现网络道德规范内化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峥.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内涵新探[J].今传媒,2010,(5).

[2]李智晔.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与方法[J].情报科学,2005,(5):25.

[3]陈海,罗敏.信息化时代与大学生发展[J].教育研究,2002,(2):17.

[4]蔡帼芬,张开.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24.

[5]周文军.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0):11.

[6]严玲红.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及教育问题[J].江西金融职工学报,2007,(3):16.

[7]朱卫红.高校德育进网络需加强队伍建设[J].中国德育,2001,(5).

猜你喜欢
培育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