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平,韦平和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已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发展,该产业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一定的工艺、装置及设备综合应用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的创新、质量、环保、安全和效益等工程意识,而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大多源于生物学或生物技术等理科专业,缺乏工科工程的背景与环境,习惯于实验室瓶瓶罐罐的小试研究,侧重于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对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意识培养重视不够、训练不足。因此,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提高其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适应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工程意识是工程技术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最为关注的素质教育内容。所谓工程意识,是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实施、生产和技术管理过程中,自觉地、有目的地、严格地从工程角度出发,遵循行业和社会规范,对工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与人、社会、经济、时间的关系以及自己所要承担责任的一种感知和体悟。[1]工程意识的内涵丰富,但其根本是系统意识,包括实践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管理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道德意识等。工程意识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时代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层次性等基本特征。对从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意识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生物制药是一门多学科支撑的高技术知识体系,涉及生物学、化学、药学等自然学科,也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技能,面对具体工程实践问题时,能将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专业技术以外的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和灵活应用,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能性,也要权衡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环境上的友好性以及法律上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作为生物药物主要制造手段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成果层出不穷,从重组DNA技术、PCR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了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敢于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优化工艺、编制标准、竞争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物质,属于特殊商品,其质量必须百分之百的可靠。药品只能是合格品,不能像其它商品根据质量优劣可分为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甚至可以有等外品、次品。药品生产的每个环节,从原辅材料、中间品、成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检测,到产品的储存、销售和使用,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因此,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相关管理文件,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等。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腐蚀、有毒的化学试剂以及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安全隐患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渣以及噪声、粉尘,对相关人员及周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和危害。基因工程药品还可能涉及重组工程菌逃逸等生物危害。因此,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意识,熟悉以节能、环保和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技术,树立保护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理念。
工程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而是随本人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的增长以及工程技术的进步而渐进、动态地发展。虽然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但是一个人在大学时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如果适时给予工程意识的培养和熏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期间,工程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笔者结合专业建设实践体会,重点介绍以下五个方面的培养途径。
刚进校门的大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实践基础薄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限,对工程活动和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基本的认识。因此,第一学期开设“生物制药职业概貌”课程,讲解生物医药产业概况,参观地方生物制药企业,观看合作企业生产视频,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介绍从业经验,了解生产岗位职责及所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感知工程、了解职业、体验校园文化,这样的工程意识引导教育,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感情和责任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重道轻艺”和“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适用于高职学生,也不利于工程意识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主动构建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的教育理念[2],“情境化”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3]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分析→职业典型任务→职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步骤,构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教学模式[4],它按照教学目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课程内容转化成若干个操作性较强的项目,通过设计和营造工作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围绕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步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和营造的工程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工程训练环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从文献查阅、小组讨论、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到信息反馈和成果展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多样的途径去分析、研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考虑到可能的其它选择方案,提高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参照GMP规范要求,引入制药企业的设备工具、生产环境、真实产品和管理制度,对实训基地的实训、生产、研发、培训和服务功能进行全面开发,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一种实训基地。这种校内实训基地与实验实训室相比更贴近工程实际,与校外实习基地相比更方便教学,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工程环境,一个面向企业、亲临岗位、接触实际、感受文化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熟悉生产线上的仪表、设备、装置及其与工艺的配套和连接,方便学生理解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各种分析测试手段。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可以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技能大赛的舞台和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使学生有一个施展才华、把创新能力付诸实施的真实空间。通过生产性实训和其它创新训练,可使学生掌握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工段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素质要求,从而大大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适应期,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应用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项目设计、产品开发、工艺优化和产品检测等工程技术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实践与训练,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搞好毕业设计,要做到以下四点:(1)选题。毕业设计题目应具有实用性,能反映培养目标,同时考虑到课题的综合性和操作的难易程度;(2)文献检索和开题报告。前者要注意参考文献的代表性和时代性,后者要体现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可行性;(3)实验与实施。这一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踏实肯干、乐于奉献和创新、竞争、合作以及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4)毕业设计论文。应侧重指导学生如何撰写论文,努力做到格式规范、结构严谨、文字通顺、图表清晰、结论正确,杜绝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教师工程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有100余所高职院校设置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其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他们大多直接来自学校,缺乏制药企业工作经历和实际工程操练,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严重制约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三条:(1)沉下来。就是不要浮躁、静下心来在教学之余开展技术开发[5],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密切联系企业生产实际;(2)走出去。包括进修访问、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培养以及青年教师下厂实践,让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了解工艺流程、设备工具、管道阀门、公用工程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主动接受工程教育的再教育,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请进来,有计划地引进富有工程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专任教师,特别是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项目化课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讲授一些工程色彩较浓的课程,如“制药车间设计和组织管理”等。
[1]王宝玺.论工程意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9):50-55.
[2]李秋莲.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的内涵与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3(2):9-12.
[3]孔垂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38-40.
[4]苏文倩.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高专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1-114.
[5]韦平和,彭加平.科研分类与高职科研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2012(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