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凌桦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文/葛凌桦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促进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据预测,“十二五”时期全国普通高校将有超过2500万的应届毕业生,仅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已连续三年呈逐年升高趋势。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必须拓宽渠道和思路,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而自主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创业将使大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是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联合国最新一期《世界青年报告》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青年人对缺乏就业机会深表担忧,并呼吁增加在就业创业领域的投资。近年,我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政策新举措集中出台,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和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服务,就业和创业指导专业化管理服务迈上新台阶。
大学生创业活动自1983年始于美国。与之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整体起步较晚,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创业主要基于实现自我价值和时间上相对自由。许多创业明星的偶像作用、家庭教育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宽松也使得大学生投入创业时义无反顾。当前大学生创业多集中在计算机与软件业、网络与电子商务业、企划广告、文体娱乐业和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杭州作为浙江省人才聚集地,自古人杰地灵,有着很大的创业优势与特有的创业就业环境。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发展情况及发展前景作出科学评估,出台了许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定期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对接活动,帮助在杭创业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创业和就业之间的选择,避免盲目创业。
高校则承担了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引导,承担了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的指导工作,让他们接受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助力大学生理性地分析认识自我,结合社会现状尽早确立与其能力兴趣等相符合的职业目标,系统地规划自我成材道路;帮助服务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掌握规划技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杭高校创业理念超前,有的组建团队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实践平台,提升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推进信息服务力度。
高校要加强分段指导,强调创业教育全程化,坚持从强化意识、塑造精神、培养能力、积累经验对学生进行培养,积极开展各类创业教育活动。不定期地通过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做访谈讲座、带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参观创业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需求;组织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赛伯乐杯”等创业计划大赛积累创业经历,锻炼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分析和研究水平;为有意向创业或已经开始创业的学生做好服务工作,搭建创业的孵化平台,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并邀请企业界的优秀校友作为创业导师提供创业过程指导,积极营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
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热情高,但是创业不仅仅需要相关基础知识,还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创新、适应和求变,运用多方面如经济管理、人文艺术和计算机、外语等知识。只有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合理运用,形成适合创新创业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创业者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在研究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学生往往因为市场意识、法律意识等观念相对淡薄,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创业成功率较低,普遍存在着艰辛以及创办易、存活难等问题,真正能够长期坚守并且取得成功的创业者屈指可数。
大学生创业必须摆脱误区,拓宽视野,与时俱进,不能只因受过高等教育而在创业中多走高新科技的路子。要从市场的实际需要,从变化莫测的商战形势中赢得机遇,如服务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就较容易抢占先机。对于教育工作者,要将培养学生创业活动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事业心责任心等优秀品质放在首位,将如何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作为实施大学生自主创业推进项目的关键。
浙江理工大学;本文系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070169-F),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13N10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