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锁琴
・经验交流・
心理咨询中失眠的常见原因及治疗
陈锁琴
目的 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失眠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心理咨询中心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接待的失眠来访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采用心理测量、访谈以及心理咨询, 了解来访者失眠原因, 并找出相应处理方式。结果 失眠的原因可归因为精神疾病、心理行为障碍、精神持续性紧张以及无法正确调整情绪四类, 精神疾病导致的失眠有12例(31.6%), 心理行为障碍导致的失眠有14例(36.8%), 精神持续性紧张导致的失眠有7例(18.4%), 无法正确调整情绪导致的失眠5例(13.2%)。来访者SDS平均得分为(53.7±11.6)分, SAS平均得分为(51.5±13.1)分。治疗方式有病因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结论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失眠的原因, 并且予以适当的干预, 失眠的康复将有较大的把握。
心理咨询;失眠;精神因素
失眠指在睡眠的发生和维持中出现障碍, 睡眠质与量无法满足生理需要, 加上心理影响, 令白天产生瞌睡等一系列神经症状。失眠作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 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 33%的美国人、4%~22%的欧洲人[1]、10%~20%的中国人受到失眠的困扰。为了解失眠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浙江省青田县鹤城中心卫生院对2011年8月~2013 年8月心理咨询中心所接待的38例失眠来访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理咨询中心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接待的失眠来访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男15例, 女23例;年龄18~53岁, 平均(30.7±6.3)岁。失眠的具体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清晨易醒、容易被噩梦惊醒和缺乏舒适的睡眠状态等。
1.2 调查方法 ①对所有来访者进行心理测量。量表选取宗氏抑郁量表(SDS)和宗氏焦虑量表(SAS)两种;②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身体健康情况。失眠的原因可归因为精神疾病、心理行为障碍、精神持续性紧张以及无法正确调整情绪四类;③心理咨询访谈。根据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对患者情况的了解, 深入地理解导致患者失眠的原因以及思维模式。
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调查发现, 令来访者发生失眠的原因以及人数为:精神疾病导致的失眠有12例(31.6%), 心理行为障碍导致的失眠有14例(36.8%), 精神持续性紧张导致的失眠有7例(18.4%),无法正确调整情绪导致的失眠5例(13.2%)。来访者SDS平均得分为(53.7±11.6)分, SAS平均得分为(51.5±13.1)分。
3.1 情绪调整不良 当情绪出现较大波动, 如兴奋、悲痛、恐惧的时候, 容易出现情绪调整不良性失眠。该类型又被称为一过性失眠, 一般会在数天到数周之内自愈。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来访者对睡眠的了解不深, 常常在一过性失眠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延长失眠的病程。若处理不当, 容易迁延为心理障碍性失眠。
3.2 心理障碍 各种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精神压力大、负性生活事件等)会导致失眠。当来访者失眠后, 又会在白天担心睡眠不佳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夜里睡前又十分希望得到良好的睡眠、导致焦虑不安。这些情绪又会进一步增加失眠的发生率, 令失眠情况更严重。
3.3 精神疾病 多种神经症和精神疾病均会引起失眠, 其中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癔症和一些人格障碍等。失眠和精神疾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而各种精神疾病当中, 又以抑郁症性失眠最为常见, 来访者大多可见早醒、醒来心境低落等症状[2]。
4.1 行为疗法 指导患者一些有助睡眠的活动。如①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具体方法是从头部到足部,顺序紧张-松弛每一块肌肉, 紧张5 s/次, 重复3次;②冥想法。闭目, 手足尽量放松, 默数呼吸的次数;③控制刺激。尽量不在床上阅读、思考、进餐, 防止卧床事件和情形的状态下出于条件反射的情况。
4.2 认知疗法 原则是让来访者对自身所存在的思维模式及其带来的情绪有清楚的认识[3], 如指出来访者似乎视睡眠为健康唯一的影响因素, 把焦点都放在睡眠上。另外, 对不正确的睡眠认识, 咨询师要及时纠正。同时要淡化睡眠观, 令患者的焦点转移。最后, 分析失眠症状一直无明显改善的原因, 如失眠是否由于焦虑或抑郁情绪影响。明晰失眠的因素,让来访者免于“失眠原因不可知”的恐惧。
4.3 药物治疗 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时, 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改善睡眠。如有焦虑、抑郁的患者, 可采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又或者采用镇静催眠的药物, 如安定等。但药物治疗不应该作为失眠治疗的首要方法[4]。
4.4 病因祛除 一些来访者的失眠往往是由于负性生活事件或应激情绪的影响。此时咨询师可以平复其情绪, 或者就负性生活事件进行探讨, 寻找来访者的社会资源, 树立来访者面对问题的勇气, 重构其对事件的认知。失眠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5 其他治疗 另外,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 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在晚上不要过饱或者过饥, 在睡前不作强脑力劳动, 保持心境愉快, 这些对改善失眠都有较好的效果。
[1]Ancoli-Israel S, Roth T.Characteristics of insom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e 199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urvey.Sleep, 1999,S(22):347-53.
[2]李岩, 周凤翔, 陈嘉峰.失眠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29(1):115-117.
[3]章逸桃.心理咨询中失眠的常见原因及诊治.中外医疗, 2010,29(5):190-191.
[4]董峰.心理咨询中失眠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治疗.中国医药指, 2013(12):575-576.
R282.4
A
1674-9308(2013)04-005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4.031
323900 浙江省青田县鹤城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