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染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1-31 11:43
职教通讯 2013年29期
关键词:染整校企基地

宋 波

由于涉及“内涵建设与‘下移’发展”、“县校合作”、“协同创新”三组关键词,本论题首先要厘清基本逻辑关系。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取向是:“内涵建设”是根本要求,“下移”发展是推进的新战略,而“协同创新”和“县校合作”分别是“内涵建设”与“‘下移’发展”的贯彻落实;“‘县校合作’式协同创新”是践行“内涵建设与‘下移’发展”所蕴含的科学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或者说,内涵建设与“下移”发展并行,是要以“县校合作”式协同创新,来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而为职教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染整专业存在办学设备投入大,实训能耗高、污染重,实训难度大等问题。为此,根据客观现实问题,探索了学校将投入设备到企业,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共享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培共育染整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对印染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对高职染整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校小投入,拉动企业大投入,创新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企业很难做到完全满足学院的人才培养需求并真正融入学院的教学过程。为了与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2008年,学院现已投入资金200多万购买了段染机、磨毛机、数码印花机等染整生产设备投放到开平富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与之合作建立共管共享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购置前与设备生产企业合作,对这些设备进行新的设计、组合和改造,使之能够较好地与企业现有设备形成配套。开平富琳公司除提供场地外,还提供设备运行所需的去离子水、动力电、高压蒸汽、污水处理及满足教学所需的全部材料,并开放其已有的生产、实验、检测设备,较好地解决了设备配套、排污处理、电力供应、辅助资源共享等问题。通过共管共享,形成了具有漂、染、印、整功能的集生产、教学、研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基地。[1]

通过这些设备与企业设备的配套,不但使学院节省了场地及大量的资金,同时,也能够共享企业数千万的设备用于教学与科研,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岗位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拥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实践基地及科研平台。另外,产生的污水由企业统一处理,也解决了校内建实训基地的环保问题。

二、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探索“三实”、“四岗”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这一实训基地,学校创新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实”、“四岗”人才培养模式[2],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真实产品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真实的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开展教学、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实践——“三实”

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以各阶段的典型任务或产品,作为相应课程学习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学生学习的载体),以纺织品“漂、染、印、整”加工环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次品,生产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等,以及企业相应的产品检测标准和报告、纺织品开发、工艺流程技术管理资料等,建立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真实典型产品或任务项目的完成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学习目标要求,通过课程轮岗实习、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和信息,熟练掌握各种纺织材料、染化料及助剂的性能、特性、环境影响因素等,掌握对各种纺织材料、染化料及助剂的检测、选配与加工的技术要求,根据企业订单任务要求,完成相应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配方、管理程序及要素构成等的设计。

依托这一实训基地,学生将自己经过论证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相关的生产设备或实验仪器,进行真实的具体实施和体现,检验学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使学生系统掌握染整专业核心技术,并培养学生仿色技能和面料鉴别技能,拓展牛仔产品加工技术、印染服装跟单实务等方面的技能,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习岗、轮岗、顶岗、定岗”——“四岗”四阶段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学生入学初到企业中参观“习岗”,聆听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到企业各个工作岗位收集专业相关的设备工艺、配方、流程、管理等第一手资料,写一份资料收集报告。让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对企业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专业技术的感性认识,在学习专业课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第五学期,学生进车间“轮岗”。了解生产全过程,并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讲授相应的技术课程;然后进入坯检、烧毛、煮漂、丝光、磨毛、定型、轧染、加软、防缩 、成检、化验以及检测等12道基本工序进行轮岗,通过师傅和教师的“传帮带”,初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在此基础上就每一道工序的技术问题开始专题学习,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对生产案例、质量控制深入分析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六学期前半学期,学生在企业以就业能力为训练核心的“顶岗”实习。这时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其间要进行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在第六学期后半学期,根据学生特点,就某一岗位“定岗”,进行个性化重点培养。

“三实”、“四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融合、学习情境与工作环境融合、学生角色与职工角色融合、教师角色与师傅角色融合”的思路,按照“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递进的培养方案来实施的,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整合校企资源,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学生进入基地后,企业把学院专任教师所授的课程列为公司员工培训课程,进行“捆绑式培训”,即在保障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对应工种、对应工序相关在职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并依据企业相关岗位任职标准严格考核,提升员工素质。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与学院师生共同参与了企业多项染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构建起紧密的产学研关系。学院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富有成效,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形成了校企双赢的良好局面。

四、深度融合互利多赢、校企携手共同发展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依托校企紧密合作的开平富琳实践教学基地,染整技术专业“三实”、“四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运用成果,校企携手共同发展。

(一)促进了企业发展

1.丰富了企业产品。基地选用全部设备都与富琳公司原有设备不重复,形成互补性。富琳公司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织造、连续印花和后整理设备,具有最先进的立式行星式金刚砂磨毛机和碳素磨毛机各一台,但缺乏适于针织物、化纤织物印染的设备,基地选择设备恰好弥补企业的不足,企业借助基地生产,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市场。

2.带动企业技术革新。染整技术专业与富琳合作共建“牛仔服装风格设计室”,目前,已合作研发出几十款多样化牛仔新风格的服装,得到了企业肯定和社会关注。其中,染整技术专业与富琳合作开发的“棉正反双面涂层牛仔布”、“OE棉氨竹节弹 力纱”、“双色牛仔布”、“棉弹力直贡透气印染布”四个新产品分别荣获 “2007年度中国印染、棉纺织、色织产品优秀创新奖”和“2007年度中国印染、棉纺织、色织产品优秀设计奖”。

(二)增强了专业竞争力,品牌专业初步形成

本项目通过创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有效保障了“三实”“四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总体满意率均保持在98%以上,2008年以来,该专业学生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奖励7项,32人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同时,经过多年建设,染整专业已建成“印染仿色技术“等5门院级精品课程,“工艺染色技术”还建成为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公开出版《牛仔产品加工技术》及《印染服装跟单实务》“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2008年,染整技术专业与富琳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9年又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12月,教育部轻化工类教指委组织全国纺织染整类专业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现场会,推广本项目建设和改革经验,学院染整专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项目成员先后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

(三)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1.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已形成院级精品课程5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2008年,染整技术专业与富琳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已成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9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

2.学生素质大幅提升。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技术竞赛获得三等奖,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三等奖;2010~2011年连续两年,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染整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得优秀组织奖1 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优胜奖2个;2011年首次参加第二届“东华杯”全国高校纺织类学术与创意作品大赛获得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第二届纺织面料检测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

3.染整企业高度认可毕业生质量,不少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前就提前与学生签约,就业率连续三年均达到100%,毕业生初始薪酬普遍达到3000元月薪以上。学生毕业后发展快,例如,2008届毕业生张县军以技术入股成为中山华光化工有限公司厂长;2009届毕业生杨勇升任广州长宏纺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2010届毕业生熊剑文创办开平市兄弟联防工程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等。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实现了招生就业两旺的局面。

(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卓有成效

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三实”、“四岗”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机制,染整专业教学团队建立起了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行本培养模式前,在学生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中,染整技术专业也会聘用企业的技术骨干作兼职教师,但仅限于岗位上的“传帮带”,较少参与教学全过程。本项目实施后,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订,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考核评价,企业的技术骨干全程参与其中。同时,本项目实施前,染整技术专业的校内专任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理论教学,一般不参与具体岗位的实践指导,实行本培养模式后,专任教师一边在教室进行理论授课,一边进入车间和企业,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和技术开发,“能上讲台,能进工厂,能搞教学,能出产品”的“四能”教师不断涌现。

[1]卢坤建,温和,郭剑英.“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8(21):58-59.

[2]宋波,巫若子.高职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述[J].职教通讯,2012(48):48-49.

猜你喜欢
染整校企基地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发布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