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文
(贵州省黔西县中心医院,黔西551500)
急性胰腺炎CT诊断48例体会
安定文
(贵州省黔西县中心医院,黔西551500)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扫描结果。结果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6例,CT的结果主要为胰腺体积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不均匀,胰周积液,肾周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形成等。结论 CT检查是诊断和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中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参考指标。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学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以病情重,发病急,病死率高为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CT是诊断和评估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1]。现就48例急性胰腺炎经CT诊断的情况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期间,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男31例,女17例;年龄在16~67岁。临床表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其中34例出现恶心、呕吐;46例出现血淀粉酶升高,39例出现尿淀粉酶升高。治疗方法:药物治疗41例,手术治疗7例;其中死亡1例。
1.2 CT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GE optimaCT660螺旋CT机螺旋CT机,常规平扫,其中11例患者行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40mA,螺距1.0,层厚7mm,矩阵512×512,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方法:剂量约80~90ml,注射速度为2~3ml/s。扫描时患者呈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肝脏平面至十二指肠水平段,必要情况下延长至盆腔。
1.3 CT诊断方法阅片方法为两位专业医师共同读片。观察内容:胸腔,双肺病变情况,胰腺的形态、实质、坏死情况、胰腺周围及腹膜后改变等方面的CT表现。CT分级采用Balthazar评价法,观察CT严重指数。
2.1患病情况
2.1.1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者为42例,占87.5%。3例属于A级,胰腺无明显异常;23例,属于B、C级,3例出现局限性胰头增大,2例出现胰腺体增大,1例出现局限性胰尾增大,余为弥漫性增大;16例为D级。
2.1.2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者6例,占12.5%。4例属于D级,2例属于E级。患者均表现为胰外液潴留,位置多在小网膜囊内及胃、脾之间,部分患者累及双肾间隙及伴有筋膜增厚。胰腺出血坏死表现为胰腺内点状、片状或大范围的无增强效应的低密度坏死灶。
3.1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结石或胆系疾病,过量饮酒或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代谢紊乱和感染引起也有可能诱发本病。胆囊或胆系疾病可能导致胰腺管短暂或持续的阻塞,胰酶释放进入胰腺的间质组织,产生大量的自溶性脂肪坏死和胰腺及周围组织炎症;长期大量的饮酒或暴饮暴食可能会引起胆囊内促胰酶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胆囊收缩素及胰液大量分泌,使胰腺自身发生自我消化的作用,从而引起大量坏死组织进入胰腺周围血管,形成微循环障碍,导致周围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3.2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通过CT检查,评估病情的严重性,区分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症胰腺炎十分重要。比如,D、E级病例为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病情严重,多合并感染及代谢异常,死亡率高,预后差,提示急性胰腺炎可能发展到出血坏死并出现继发周围组织感染,甚至并发肺、肾功能衰竭,需立即进行坏死清除手术。如果怀疑出现合并感染,在发病3天后行CT检查,并在CT扫描的引导下行穿刺术,一经确诊坏死合并感染,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免错过手术时机。治疗结束后也可以进行CT扫描,用来观察治疗后是否出现局部并发症,如胰腺脓肿及胰腺假性囊肿等。早期的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检查是目前诊断和评估胰腺炎病情的最佳方法[2]。
3.3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诊断价值慢性胰腺炎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胃脘痛”、“腹痛”、“胃心痛”等病。随着CT在诊断学上发展,中医证型与CT检查的相关行研究也越来越多。邵娟[3]在研究中发现: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胰腺炎具有不同的CT灌注血流参数。胃肠实热型的血流参数BV、BF明显低于肝郁气滞型和湿热蕴结型。由此可见,血流参数的变化是中医证型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判断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的一个参考指标。
[1]宋彬,徐隽.急性胰腺炎的CT评价[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623-628.
[2]李波,刘军.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J].大理学院学报,2009,(02):43-45.
[3]邵娟,卜平,征锦,等.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多层螺旋CT灌注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01):14-1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2.058
1672-2779(2013)-12-0088-01
��张文娟
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