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芳
(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及难点
王庭芳
(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我们党深刻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化”同步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在“四化”同步发展中,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问题最为突出,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和难点。我们要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这个着力点,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同时,充分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四化”的同步发展,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最伟大梦想。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这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途径。
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决策,既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四化”同步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实现本国的现代化。尽管因为各国国情不同,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但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都是一样的,都离不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三者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工业化提供大量的产品供给,城镇化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劳动力和粮食、土地等资源支撑与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把三者孤立起来甚至割裂开来,都会直接影响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同时,在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抢占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重要任务,更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信息化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能够有力地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党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决策,既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了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四化”同步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它要求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实现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党的指导思想,并把它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其本质是“四化”之间的互动,核心是更加注重“四化”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者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在它们的全面发展中把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效率有机地协调起来,并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技的可持续创新、可持续发展承载能力和可持续性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能够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既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充分体现,又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在推进现代化进程实践中的实际运用,还是使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追求。我们只有坚持协调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也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再次,“四化”同步发展是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任务、有效解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矛盾新问题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过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突出体现在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农业从业人员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的比重都明显下降,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上升,2011年这三项指标分别为10.1%、34.8%和46.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同时,信息化又扑面而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我们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这要求我们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在高起点上实现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两个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2012年更是达到了52.5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18日公布的2012年经济年报《2012年国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在内需,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不仅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未来二三十年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也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2011年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业增长科技贡献率分别上升到54.5%和53.5%(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9月14日第5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总体上正处在成长阶段。这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又使我们面临新的发展任务。特别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比如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信息化程度不高问题,伴随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导致的就业难、上学难等“大城市病”问题,部分地区出现的“农民被上楼”、“产业空心化”等城镇化质量不高问题,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带来的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差距大等问题。很显然,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中加以解决。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四化”的同步发展中,我们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困难。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就是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其中,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问题最为突出,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成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和难点。
首先,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设施也不配套,总体上来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还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象也较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水土资源短缺交织在一起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农业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十分低下,这都会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出现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资源从农业和农村向工业和城市加速流动的现象,进一步削弱了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次,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长期以来形成了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小户经营、散户经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占主体,这种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仅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加上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再次,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大。广大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意识等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2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显示,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属于小学及文盲水平的占50.6%(资料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特别是近几年来进城农民工大量增加,他们都是农村中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农村中现存的农业从业人员除极少数农业大户外,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些农业劳动者习惯于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既缺乏兴趣也缺乏能力。因此,广大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缺乏一技之长等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就业转移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加大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
总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成为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仍然是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城乡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使农业现代化得到协调发展,这是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针对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要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这个着力点,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方式,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四化”的同步发展,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首先,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考验,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我们要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可靠的资金政策支持。一是构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在增强农业灌溉能力和抗旱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水、电、路、能源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其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它的发展对生物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要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向农业产业链的全程渗透,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要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科技创新和重大突破,解决制约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技术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着力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真正造福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再次,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活力源泉。一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针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带来的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我们必须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创新,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有效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同时,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而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三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市民的转变。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带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大量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传统的户籍制度是我国城乡壁垒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难以打破的最重要的原因,不仅限制了城乡居民的自由迁徙和流动,而且导致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在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方面权利的不平等。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实施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这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城镇化以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我们要通过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以及统筹城乡社会服务和管理等来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另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农民。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这个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同时,充分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带动作用,以工业化支撑农业现代化,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1]王君平,马跃峰,杨明方,刘文波.“四化”同步,中国现代化新部署[N].人民日报,2012-11-11.
[2]朱艳丽.以“四化同步”推进现代化进程[N].吉林日报,2012-11-20.
[3]刘春雨,谭 爽,熊 柴.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调研报告[J].中国经贸导刊,2012,(33):31-33.
[4]王雅鹏,吴 娟,闫建伟.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8.
[5]宋洪远,赵 海.我国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141-149.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Discussionon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Informatization,Urbanization,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SynchronousDevelopment
WANG Ting-fang
(College of Sience,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t present, China's social modernlization entrys into a deep water area, our party grasp the new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puts forward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of promoting industrialization,informatization,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provides a new wa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ushing forward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Generally, the lagge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true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which makes it the difficuty and disadvantage of this strategy. So we should keep focus on this point by increassing govement investment, reforming the property system, changing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urging innovations to make up for this shortcomings.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combined promote effects which the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put together.Eventully, we wish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can balance developed to march towards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modernization synchronous development;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social modernlization;China
2013-04-30
王庭芳,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F32
A
1007-9734(2013)04-00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