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章,骆 洋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华侨华人与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
王志章,骆 洋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现代化大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大关。然而,崛起的中国,软实力和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加强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力度,构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迫在眉睫。华侨华人作为存在于海外的特殊群体,是拉近中国与世界距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全球华侨华人为切入点,在解析了华侨华人的综合实力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对华侨华人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华侨华人与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进行探索,以期为党和国家提供决策参考。
华侨华人;国家软实力;文化传播;综合国力
中国是世界上的移民输出大国,我们常用“华侨”和“华侨华人”来称呼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据文献记载,早在我国的唐代已有华侨在日本、南洋群岛和西亚等地定居,居住在日本的华侨就有五六千人。[1]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人们的思想开始突破传统思维,经济交往活动渐渐频繁,年轻一代渴望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国家急需大力发展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于是,年青一代纷纷开始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兴起了出国求学和经商的新浪潮。资料显示,1986年全国共批准因私出国8.7万人次,1988年激增至21万人次,相当于1949年至1978年30年因私出国人员的总数。[2]2011年,据“第二届中国侨务论坛”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全球华侨华人约有5000万。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3%;其次是美洲、欧洲和大洋洲、非洲。华侨华人聚居区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个国家,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各地现在也出现多个华侨华人聚居区。[3]
数量庞大的华侨华人,已经发展成为存在于海外的一股特殊力量。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国家间的较量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使得政治、经济实力得以不断提升的中国,迫切需要构建起国家的软实力。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国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构建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深入挖掘华侨华人与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更好地发挥华侨华人在建设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显得尤为迫切。
华侨华人的综合实力主要是指他们在海外的软硬实力,包括他们在所在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等。移居海外以后,华侨华人凭借自己的辛勤付出为所在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自身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得以增强。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华侨国籍等问题上有了根本性的政策调整,使得许多的海外华侨完成了他们从所在国“客人”到“主人”身份的转变。经济实力的强大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让海外华侨华人迅速发展成为一股新兴政治经济力量。
1.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愈加雄厚
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华侨华人经济活动“能与量”、“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有机统一。[4]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虽然难以量化,但其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毋庸置疑。清华大学陈云教授在第七届中国经济论坛(2007)上指出:“全世界华侨华人资本已达到2万亿,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改革开放至今,华侨华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功臣,将来会大有所为。”从目前获得的资料来看,1994年,印尼前10大企业集团均为华侨华人企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拥有资本规模在3亿美元以上的华侨华人企业集团约有30家;新加坡资本规模在2亿美元以上的华侨华人企业集团约20家;泰国、菲律宾也有不少的华侨华人企业集团。另据有关专家统计,1994年就有29%的华侨华人企业集团参与跨国投资。[5]虽然华侨华人企业的经济实力较之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华侨华人企业规模更是有较大程度的缩水,但是对于所在国来说,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仍是不容忽视的。
华侨华人经济实力的提升还表现在其从事的职业由单一走向多元。早期中国人多以劳工的身份移居海外,在居住国主要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从事的大多是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有关的职业,故有华侨华人靠“菜刀+剪刀+理发刀”这“三把刀”谋生的说法。进入21世纪后,新移民人数不断增加,广大华侨华人也凭借自己拼搏努力和勤俭节约的传统,渐渐涉足金融、证券、期货、医疗卫生、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及房地产等智力密集型产业,就连美国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高科技公司、新能源开发行业都出现了华侨华人的身影,这无疑使华人的形象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2.华侨华人的政治话语权不断增强
华侨华人的政治话语权是他们在居住国表达自身意愿的权利和资格。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许多华侨华人渐渐意识到,只有积极参政才能提高他们在所在国的社会地位,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尊重。越来越多的所在国解除了对华人参政的限制,使更多的华侨华人能够参与居住国的政治建设。加之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移民在出国动机、教育程度、经济能力、职业结构和定居状况方面都与之前的旧移民有较大不同,特别是新移民中高层次人才呈爆炸式增长,使得海外华侨华人对政治话语权的诉求不断增强。北美一家华侨华人网站列出的一个长长的曾经的或目前在位的参政者名单,显示出杰出华侨华人政治话语权的增强:南美洲圭亚那首任总统钟亚瑟;加拿大女总督伍冰枝、参议员陈卓愉、麦鼎雄、利德蕙;秘鲁国会议长乔伊伟;澳大利亚国会参议员刘威廉、陈之彬,州议员曾筱龙、黄肇强、何沈慧霞;美国国会参议员邝良友、众议员吴振伟、州长骆家辉、总统特使陈香梅、部长赵小兰、李亮畴。[6]
3.华文媒体的影响力大大提高
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以外,以汉字为传播语言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广播、电视以及各种新兴媒体,其数量多,影响力大。如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出版的《联合早报》不但是新加坡的主流华文报,而且借助互联网扩大国际影响力,成长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华文大报之一。马来西亚现有华文报共18家,华文期刊63种,是海外拥有华文日报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华人约占总人口28%,但18家华文报的日销售量超过马来文报和英文报。[7]华文媒体不仅是凝聚当地华侨华人的无形力量,是发出华人社区声音的有效力量,而且也是传递华夏文明的有效途径。这些华文媒体以其不偏不倚的立场,客观真实的报道赢得了居住国社会的广泛认同,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当地社会发展献言献策,推动不同文化族群的交往,促成国与国经济合作,推动国与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方面发展。尽管今天华文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比于居住国主流媒体的力量,其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华人社团的力量不断壮大
我们把移居海外的华侨和华人以一定的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叫做海外华人社团。它们林林总总,数目很多,如在美国目前各类华侨华人社团的总数就超过了1000个;在泰国,仅首都曼谷就有18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在政府注册;印度尼西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华侨社团曾达到400个左右。到20世纪90年代中叶,全世界的华人社团更是达到8900多个。[8]这些组织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主办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构架起合作纽带,凝聚了华侨华人智慧,加深了所在国与祖(籍)国之间的民间交往,提高华侨华人的社会声誉,彰显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景象。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外汇储备在国际上的一枝独秀,引来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鼓吹“中国责任论”;中国发展合乎国情的军事现代化却招来了个别存有霸权主义思想的国家的“中国威胁论”。为更好应对来自国际的压力和挑战,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增强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尤为重要。国家软实力的发展以国家硬实力发展为前提,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延伸。目前中国在国际上软实力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绩。
1.华侨华人促进了中国发展模式的传播
海外华侨华人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又是一个中国国家形象的载体。华侨华人或长期或短期的居住在国外,或者业已加入定居国国籍,他们的这一特殊境遇,决定了他们是居住国了解中国的一扇窗、一种途径。华侨华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仅是在释放一个个人的信号,还是在释放一个民族的信号。正如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华侨华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曹云华所言,华侨华人是中国海外利益的承载者和开拓者,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传播者。他们总是通过各种形式向世人展示中国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传播“和谐世界”先进理念,使中国模式更加深入人心,逐渐为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认同。
2.华侨华人架起了中外民间交往的桥梁
海外华侨华人虽然久居国外,有的甚至在国外长大,但是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身体里流淌着的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使得他们天生就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创新者和传播者。当他们在海外庆祝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以及用舞狮、舞龙、赛龙舟等形式庆祝民俗节庆时,参与者从华侨华人扩大到当地的其他居民。他们的庆祝活动不仅大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自然而然得到了传播。同时,一些艺术作品,如中国电影、喜剧、杂技、舞蹈等也借助华侨华人及其社团逐步走向世界,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3.华侨华人推动了海外汉语学习的热潮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海外人士通过学习中文可以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加强东西方文化交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各地掀起了“汉语热”。庞大的海外华人华侨群体和社团组织作为中国文化的承载者,纷纷通过创办中文学校、举办汉语学习活动等形式,促进汉语言文化的传播。目前,亚洲地区有华文学校3 000多所;美国有华文学校500多所,学生6.8万人。[9]华侨华人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信息的双向流动,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增进了海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传播了有关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思想、新思维、新方式。
4.华文媒体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华侨华人社团、华侨华人媒体和华侨华人学校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华侨华人三宝”,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三宝”。华文媒体遍布世界各地,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舆论力量。[10]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西方各国针对中国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层出不穷。面对西方世界的挑衅,分布在世界各国的海外华文媒体纷纷客观报道中国的发展,向国际社会说明真实的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误解,在塑造中国良好国家形象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中国的 “声誉资本”。
海外华侨华人以其特殊地位和身份优势在构建中国软实力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受中国与华侨华人所在国关系好坏的影响,以及国内缺乏相关机制和顶层设计,华侨华人在构建国家软实力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我国的文化艺术产品“赤字”现象严重,缺乏“文化精品”,无法满足华侨华人对祖(籍)国文化了解和传播的需要;华侨华人自身不团结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群体形象急需改变,等等。
华侨华人由于其特殊性,成为了海外各国了解中国的窗口,同时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是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力量。英国考文垂大学的阿兰·亨特(Alan Hunter)把海外华侨华人同中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政治存在,中国的大学、中国的语言文学、中国对亚太地区媒体的影响、中国的旅游和体育、中国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一起,归结为中国软实力的存在。[11]由此可见华侨华人在建设中国国家软实力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探索和分析华侨华人与建设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华侨华人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的是包容万物的博爱精神,是和平崛起的和谐理念。这些思想和观念的传播对于树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和谐发展的文化精髓赢得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同时,有一些西方国家媒体不断地丑化中国,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不切实际的言论。当务之急必须全面提升国家软实力,用正义的力量来进行反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因此,海外华侨华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凭借地域分布广、人数多、实力强、影响力大等优势,在传播中华文化、构建祖(籍)国软实力方面发挥作用。正如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耿虎所言,“长期以来,华侨华人在文化传播实践中培育出了载体多样且又融为一体的中华文化传播体系。如从我国国家软实力构建的角度加以审视,这一体系即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12]同时他们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天然桥梁,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
首先,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多数华侨华人虽然长期居住海外,有的甚至出生并成长在国外,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和民族优良传统具有传承性,华侨华人的骨子里流的还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虽然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国外文化环境的影响,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和接受,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祖(籍)国的文化,但是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却根植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体内,深层次的精神要素会被绵延不绝地传承下来。例如勤劳善良、不怕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会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华侨华人的身上,这种精神支撑着华侨华人在当地生存和发展,同时它常常转化为一种延绵不绝的文化情结。[13]华侨华人承载的中华文化元素,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其次,华侨华人在国外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形象。身处海外的华侨华人是世界各国民众了解中国最为直接的途径,很多没有来到过中国的国外民众往往是通过他们身边的华侨华人产生对中国的初步印象和评价的,因此,海外华侨华人是构成中国形象的重要元素。华侨华人由于长期定居所在国,比较容易被所在国的民众所接受,同时他们又比所在国的民众更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如此一来,华侨华人就成了外国民众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主要窗口。更为重要的是,华侨华人长期以来为居住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正直、勤劳、善良、勇敢的品质已经给国外民众留下良好印象。
2.华侨华人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宣传者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发展模式,备受世界关注,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追随的样板。这种模式主要体现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保持自己独立性的同时参与全球化进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做一个负责的大国。[14]
尽管华侨华人身处海外,但他们一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参与者、谏言者、建设者、贡献者,对中国模式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话语权。众所周知,大多数华侨华人对于居住国的经济、政治环境掌握得比较多,同时大多又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国情和发展模式的内涵,这就使他们很容易成为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宣传和展示者。其次,许多在国外经营的华商,其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文化往往带有浓厚的中国模式特色,比如华商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等,这些都与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影响分不开。今天,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华侨华人创办和经营的企业无不包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基因,正是他们在践行中华传统价值,把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带到了世界。
3.华侨华人是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连接者
改革开放密切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尤其是使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这一方面促进了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8000多亿美元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这一开放的大市场无疑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中,深谙中国文化与经营理念,又身居国外的华侨华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一特殊群体,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络和商业循环体系,海外资本才能通过这一网络顺利进入中国,中国经济也经由这一网络通达全球。[15]
首先,华侨华人带领着中国的投资走向世界。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经过长期的拼搏和努力大多发展得很好,与居住地的政府和企业界有着密切联系,再加上他们熟悉和了解当地的经济政策和法律规定,熟悉居住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和经商模式,这些优势会为中国资本走向世界争取到更好的机会和更多的优惠。其次,海外华侨华人也发挥着海外资金回流的牵引作用。许多国外的投资者通过华商网络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商机,纷纷来到中国内地进行投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总之,分布广泛的华侨华人就如同一艘“渡船”,来往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他们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和和平发展的理念带到国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又将国外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管理文化等带回中国,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4.华侨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者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具有传承性,也就是说,不同人群或种族,一旦形成了其固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必然会作为“民族文化遗传基因”代代相传。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来讲究和谐、包容和博爱,这就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命力,使其可以在和其他文化的碰撞中得到创新和传承。而华侨华人正好成为了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种子播种到世界各地的园丁。他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又生活在居住国文化的环境土壤中,他们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通过教育、社会行为等融入居住国文化养分之中,使中华民族文化在国外开出了创新的花朵。华侨华人正是在充分尊重他国民族文化的前提下,保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使其历久弥新。例如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团就曾通过向政府提交国家文化备忘录,发表文化方面的宣言等,积极谋求华人文化的发展。他们提出的《国家文化备忘录》要求当地政府尊重各民族应享有的保存和发展其民族文化的权利;并且希望当局主动促进国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以促进共同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等。[16]他们还通过文化社团组织文化活动和文化节庆,在马来西亚传承和创新着中国的文化。
5.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的凝聚者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17]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向心力和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就算是长期居住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基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而产生的民族凝聚力也始终不渝。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成立旨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兴中会时,就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支持。他们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兴中会为中华民族而斗争。据统计,当时的兴中会会员中有78%是海外华侨。不仅如此,在此后的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华侨华人也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支持,有的侨胞甚至亲自奔赴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和认同,不仅体现在了战争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华侨华人通过参与各项建设、在国内兴办投资等方式支持中国的发展,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放弃了国外安逸的生活回到国内参与家乡建设。
6.华侨华人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点燃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心渴望和热情,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8]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道: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19]华侨华人虽然生活在异国他乡,但他们和中国的发展密切相关,他们都殷切地期望着中国越来越强大,期待着“中国梦”的实现,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首先,华侨华人让更多人理解“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面临国内和国际的双重挑战,如果国际社会不理解中国,误以为中国的发展是为了争霸,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将困难重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和外面世界的沟通,让他们真正地理解“中国梦”的价值和理念。在这方面,广大的华侨华人能够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向世界宣传中国梦与世界的和谐发展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内涵既有中国的发展,更有世界的进步;他们可以借助华文媒体对“中国梦”进行宣传、再宣传,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其次,华侨华人尽其所能共筑“中国梦”。 经济腾飞、生活质量改善、物质进步和环境提升是“中国梦”的主要动力之一,华侨华人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时刻关心祖国经济的发展并尽力为祖国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据国侨办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投资创办的企业约占我国外资企业总数的70%,捐赠兴办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的善款达800多亿人民币,惠及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20]不仅如此,“中国梦”的提出让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渴望全身心地回到中国发展。他们带着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回到祖国,活跃在家乡建设的各个领域,携手推动“中国梦”。总之,华侨华人在海外勤勤恳恳地工作,用包容和博爱团结身边的海外同胞,用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善良获取所在国民众的理解和友谊,为中国树立起了良好友善的国际形象,也为中国和世界搭建起了友好的桥梁。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只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当前,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正处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也是大有可为的时期,在硬实力不断得以提高的同时也应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华侨华人是存在于海外的一股特殊的中国力量,由于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往往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同时也是中国宣传国家形象的媒介。华侨华人带着中国的脸孔、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各国的民众也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认识和了解了中国,这对于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华侨华人与构建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内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构建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
[1]华侨志(总志)[M].台北:台湾海外出版社,1956.
[2]19年间因私出国人数增长50倍[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5-11-23/08057514109s.shtml. 2013-04-08.
[3]庄国土.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J].侨务工作研究,2010,(4):71.
[4]张学惠.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问题探析[J].东南学术,2001,(4):165.
[5]李鸿阶.海外华人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EB/OL].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119/node155/node404/userobject6ai52807.html. 2012-07-17.
[6]南文英.华人参政成果非凡[J].决策与信息,2002,(9):51.
[7]吴 妮.东南亚华文报刊面对的挑战与机遇[J].传媒,2005,(5):64.
[8]梅显仁.海外华人社团的历史和现状[J].侨园,1996,(4):34-35.
[9]周世雄,等.面向21世纪的海外华文教育[J].海外华文教育,1998,(2):5.
[10]颜春龙.海外华文媒体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6.
[11]Alan Hunter.China: Soft Power and Culture Influence[EB/OL].Available at. http.Coventry.ac.uk/peacestudy.2008.
[12]张 红.用好华侨华人文化传播体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2-02(12).
[13][15]陈正良,等.析海外华侨华人在推动中国软实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浙江学刊,2009,(6):127.
[14]许 梅.东南亚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与制约因素[J].东南亚研究,2010,(6):21.
[16]石沧金.保护、传承与发扬——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发展华人文化的举措与动态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6,(2):19.
[17]贾平安,郝树亮. 统战学辞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8]辛 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N].人民日报,2013-01-04(08).
[19]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1-18.
[20]李 菲. 国侨办:30多年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投资创办的企业约占我国外资企业总数的70%[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6/22/c_121571459.htm,2013-05-14.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TheAnalysisoftheIntrinsicRelationshipBetweenOverseasChineseandtheNation-buildingofSoftPower
WANG Zhi-zhang,LUO Y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For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grown from a poor and backward country into a modern country. The total economy has entered the world’s second top, and revenue has broken through the mark of 10 trillion yuan. However, China’s soft pow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It is imminent to enforce the abilities of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built the soft power of China’s national system. On behalf of China, the overseas Chinese are a special group in overseas. They can bring China closer to the world, sprea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et China to the world, overseas Chinese are indispensable power in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of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between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China’s soft pow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eas Chinese. Finall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nation-building of soft power, so as to provide the party at all levels with a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scientific basis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doing a better work of overseas Chinese.
overseas Chinese;soft power;culture communication;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2013-04-1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05);重庆市科协国家科技思想库建设项目(2012kxkt07)
王志章,男,湖北当阳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理论与政策、华侨华人问题。
D632.4
A
1007-9734(2013)04-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