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俏蕾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分为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定职业范围内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部分。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能相对较低,学习主动性差,再加上英语开设课时有限,造成高职英语的教学成效一直不明显。虽然,当前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多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等方面,但改归改,高职英语教学依旧是一辆拉不快的慢车。笔者认为,基于现状,应充分进行“内外借力”。所谓“外借力”,即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语料库等技术,呈现给学习者更丰富多样的语言“原汁原料”,以满足语言输入所需;而“内借力”,就是向高职学生自身借力,利用他们对于网络和电脑操作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力。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1]Johns和Rings将建立在语料库基础上的学习称为“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语料库“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的资料索引功能,实现对目标语的探索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如基于索引的各种活动和练习,是在课堂中用电子语料库探索目的语的语言规律,并利用语料索引来进行语言练习及语言活动的学习方式”。[2]
目前,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两种趋势:一是通过对大型通用型语料库的研究(如COBUILD,BNC等)来观测和研究语言现象,以促进教学或学习;二是通过国内外已开发的通用语料库或专业语料库(如英语学习者语料库,The Bank of English,等等),或开发其它语料库来满足特殊的教学应用。如:根据需要开发视听说语料库、写作语料库、教师课件语料库等。
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听说读写部分,可以使用已开发的通用型语料库,而对于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英语范畴的英语运用,应开发相应的职业用途专门语料库,以培养学生在岗位上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口语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提供海量的鲜活而真实的口语语料,通过检索软件的语境共现功能KWIC(KeyWords in Context)或其它形式灵活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获取足够而丰富的语言输入,辅助进行成功的语言输出。比较著名的专门口语语料库有:The Michigan Corpus of Academic Spoken English(MICASE);Lancaster/IBM Spoken English Corpus(SEC);Longman British Spoken Corpus,等等。这些语料库有些跟检索软件捆绑在一起可以在线使用,有些需要购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组织口语教学:(1)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语料库组织语言,比如,通过条件检索,来观测特定词汇在各个共现语境中的使用方法,以选用地道的词汇和短语来辅助和丰富自己的口语输出。(2)将学生的口语语料誊写成文本输入后,构建学生口语学习语料库。对相同词汇和短语的用法进行检索,与专门的口语语料库进行比对,以观测在哪些方面表达得不够地道、准确。(3)培养学生运用语料库进行高效率的自学和口语操练。专业口语语料库集中了大量话题的语料,通过检索就可以快速获取。学生确定口语操练话题后,可以在课后反复就不同话题组织情景协作会话和口语交流。通过这种主动的信息检索和加工,使学生面对更多的真实而原生态的语言实例,从而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针对高职英语的听力教学,可以建构小型的听力语料库,该语料库包含音频资料和音频誊写后的文本资料,必要的话可以通过附码工具进行附码和标注。(1)选取适用于教学的音频原料,如慢速的VOA,BBC音频资料,四、六级听力考题,以及其它与高职学生岗位相关的职业场景音频资料等。选用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建构听力语料库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2)进行音频的誊写工作,对音频和文本语料进行整理、标注,以用于检索。标注内容可包括语料的标题、题型、涉及领域、职业场景、难度等级、来源、年代、字数以及答案,等等。
语料库驱动的职业英语学习的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听力语料库的学习资料,可以进行自主听力学习。既可以在课后选用符合自己水平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听力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与提高;也可做四、六级考前的强化训练。电脑软件检索的便捷,海量的音频语料的人机交互,使学生的听学互动性更强,听力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显成效。
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输入环节,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其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对于阅读理解,要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分析和总结等信息处理能力来正确解题。所以,学生不仅应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技巧,还需要有扎实的语法基础和足够的词汇量。基于英语语料库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两方面内容:(1)设计相应的语法练习,如布置学生通过语料库检索总结though和although的用法、部分连词的使用习惯,等等;(2)设计多样化的词汇练习,如要求学生在语料库中检索生词,根据上下文语境给出生词的释义。
此外,针对高职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岗位英语和职业英语课程,通过分领域、分类、分层构建职业语篇的语料库,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可以采用网络语料库的方式,利用局域网,将相应的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放在校园网平台上,以便于学生开展课后学习和课外拓展阅读训练。
写作能力薄弱是高职学生的共性,根据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人的语言习得必须要有足够的有效输入(input),才能产生语言习得,并进行有效的输出(output)。[3]写作能力薄弱说明高职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还不够。英语语料库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供大量的自然语料的输入。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或自学,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语言水平的足量的可理解性的语料,通过阅读的方式,或是以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有效输入;(2)可以使用专门写作语料库或网络写作语料库进行写作语言的纠错。如WebCorp网络写作语料库,在无法确定使用的词汇、短语或表达是否正确时,可用以检索比对,查看完整的语例、短语的高频搭配等,来完善自己的写作文本,并得以提高;(3)可以借助双语的平行语料库来学习写作。中英平行语料库提供了中文和英文的相对应的文本材料,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或进行文本写作时,可以参考平行语料库的中英文表达,以完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语料库辅助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根据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还有个输入信息的处理(intake)阶段,这个信息处理阶段其实就是学生将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内化和吸收的阶段。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学习输入无效,输出无力,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够,输入的信息无法有效处理后内化,导致输出无力。基于语料库的学习是主动寻求所需知识的过程,其快捷而强大的软件搜索功能,丰富而原生态的海量语料资源,都会触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借助语料库的主动性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料库辅助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在语料库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学会检索,学会比较分析,学会借助辅助工具来帮助自己提升语言能力,从而能够掌握学习的策略;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借助语料库中检索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面对的问题,这种能力可以迁移,成为其今后进一步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基于语料库的人机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或者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高,学习效果更明显。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外参与语料库的构建、语料的收集;课内动手运用网络语料库或专用语料库的检索功能辅助自己的学习,学习的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教学和学习的范围来看,语料库提供的原生态语料,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几篇文章和教师教的几个句子,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进而逐步产生对英语的兴趣。
从教学活动上来看,如果教师能根据授课内容设计难度逐步递进的学习项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于语料库将学习项目分类分等级,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用,那么,基于同一个语料库,就能达到分类分层个性化培养学生的目的。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
基于网络、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设备的语料库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拓展教学的空间、时间与主体的维度。借助语料库技术,能使英语学习从课本挪移到语言的海洋;使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习范围充分与网络接轨,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并及时更新先进的学习资源。所以,基于语料库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综上所述,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的模式,其实质是构建了一个基于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人机互动教学和学习系统。这种模式是基于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自学能力开发的新的理念和实践,因此,还有许多可供进一步开发和探索的领域。如:可以设计基于语料库的教学管理和评价系统,该教学系统可以追踪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各个环节,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料库是分类的,灵活机动的,能适时根据学生的水平调整语料库级别和内容。教师将该系统有机融入英语教学当中,能使学生在人机互动的情境下,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和潜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3.
[2]Johns,T.Data-driven learning:The perpetual challenge[A].In B.Kettemann&G.Marko(Eds.).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C].Amsterdam:Rodopi,2002:19.
[3]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15.
[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