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探讨

2013-01-31 09:17:43华,吴
职教通讯 2013年15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专业课程墙体

季 翠 华,吴 琛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目前主要采用教师在课堂上按材料组成、生产、技术标准及应用逐一“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因此,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本文以毕业生就业岗位与课程相关的工作内容为参照系,更新了课程教学目标,探索了与技能型高职学生相适应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内容各章独立,逻辑性差,叙述性知识多,且多来源于材料标准和工程经验总结;试验部分包含了很多验证性试验,与实际岗位需求关系不大。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学主次区分不明显,尤其是学生无法将该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知识对接,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顶岗实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简单,用处不大,对课程的学习重视度不够,不能正确认识本课程对其将来所从事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二、以岗位需求为参照,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导,更新课程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一个土建工程工作者的必备技能。[1]针对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筑材料”课程新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材料的组成、制备常识,熟悉国家标准中对常用材料的性能要求,能正确选用材料,熟悉材料的检测要求,熟悉材料的保管常识,具备在工程施工中合理使用材料的能力,并能运用材料知识分析工程中出现的与材料有关的质量问题。

(二)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而教材的选择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是大势所趋。[2]建筑材料的主要内容可概况为三大类:结构类材料,如水泥、钢材及混凝土等;墙体类材料,如天然石材、各种砌块等;功能性材料,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由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大部分就业岗位是生产一线施工员和材料员,因此,结构材料的正确选用非常重要。目前,结构材料品种与性能已经相对成熟稳定,因此,结构材料知识的学习应以强度为主并强化耐久性,尤其应以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保证和提高为重点。而墙体类材料,近年来发展较快,以轻型、利废、环保、大尺寸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为方向。并且,随着城市空间的紧缩,框架结构体系下的房屋,墙体材料的功用以维护功能为主。所以,课堂讲授应该以房屋结构不同位置对维护材料的功能需求特点为主,并且适当介绍材料发展新形势。对于功能材料,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逐渐提高,并且随着化学建材的发展,大量的新型功能材料应势而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改进教学方法

(一)以工程现场情景切入教学

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是以施工现场或其它工程实例作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确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课堂教学过程,最后再回到现场或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以“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一节为例,在讲授低碳钢的拉伸性能时,以宁杭高铁、郑州万达广场施工现场的“瘦身钢筋”为例,首先了解学生对于钢筋有哪些认识?是否听说过“瘦身钢筋”?经过“瘦身”的钢筋,其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工程又有什么影响?一系列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生对问题充满各种想法和期待时,教师引入新课内容——钢筋的拉伸性能。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明确,与实际场景结合紧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常见材料的性能与应用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二)注重结合工程实际案例

实际工程案例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了学生对材料性能的理解和应用。比如,讲解气硬性胶凝材料时,给出石灰砂浆墙面出现裂纹和爆裂的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过火石灰和石灰性能的理解;讲解墙体材料时,可以举出空心砖作为承重墙体导致房屋倒塌、使用欠火砖洪水过后房屋倒塌的工程实例,[3]使学生了解墙体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并能意识到积累材料知识的重要性;结合美国世贸双子大厦遭恐怖袭击而倒塌事件,可以加强学生对钢材性能优缺点的理解。通过介绍事故案例并辅以正确做法讲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材料课程的重要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角色尤为显著,在教学全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做好最后的点评。

(三)重视知识的承上启下和课程衔接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其开设应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从第一次建筑材料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材料知识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及毕业后工作的关联性和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应体现专业课程的衔接,知识的承上启下。例如,讲到混凝土膨胀剂时,应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用膨胀混凝土浇筑后浇带的原因所在;讲到建筑钢材的拉伸性能时,要结合建筑结构课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知识。

四、开发基于实际工作情境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一)以岗位工作为背景设计实验内容

实际工程中对于材料的检测是在施工现场取样后交送专门检测机构。因此,学生要胜任施工现场的工作,就应能在现场正确对材料进行取样,而且能对检测机构送来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要熟悉实际工程常用检测报告内容。

(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

提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例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际工程中某一梁构件所需强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然后,对设计的内容进行试验;将试验结果对照实际工程所选用配合比进行分析总结,并对试验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再试验再总结。这样的实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从事施工、监理及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开发出与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1]何娟.《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3):150-152.

[2]谢振国.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78-80.

[3]苏达根.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专业课程墙体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16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上海建材(2018年2期)2018-06-26 08:50:54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上海建材(2018年6期)2018-03-21 06:24:28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