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涛
(辽宁省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阜新123002)
额颞部外伤在颅脑外科中占比例较高,过去手术治疗颞肌下充分减压,术后出现较多问题。近年来采用改良式手术方法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8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41岁。根据GCS评分3~8分;闭合性颅脑损伤5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3例;打击伤6例,车祸致伤75例,坠落伤8例。伤后双侧瞳孔散大者26例,一侧瞳孔散大者35例。头颅CT扫描检查:一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伴脑内出血者56例,硬膜外伴硬膜下血肿者15例,单纯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出血伴硬膜外血肿6例。血肿呈36~86ml,脑内线结构均有移位。伴有下肢骨折8例,腹腔脏器损伤2例。
1.2方法采用改良Kelly问号形切口[1],从前额发际沿正中线旁3cm,向后呈弧形在顶结节处转向颞部达乳突肌上缘,从颞骨鳞部钻孔开窗,前至颞窝及额骨隆突,后至乳突前方[2],骨窗大小8cm×5cm[3]。经冲洗后彻底止血,取颞肌筋膜,翻转后分别与硬脑膜边缘间断缝合成形。颅内压高有明显脑膨出者,采用去骨瓣减压,3个月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经改良手术治疗89例,存活76例,根据GCS标准:良好58例,中度残废12例,重度残废6例,死亡13例。死亡原因:广泛性脑损伤合并脑干损伤9例,腹腔脏器破裂大出血、循环衰竭1例,并发应急性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肺感染致呼吸衰竭1例。术后用钛板行颅骨修补55例,术中见头皮解剖层次清晰,修补硬脑膜愈合良好。
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类患者病情较重,常合并颅内血肿,对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cm,颅内血肿>30ml,无明确手术禁忌者,应急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与过去颞肌下减压术相比较,改良手术有如下优点:①扩大了手术入路,术后不会发生因脑组织膨出而发生窗口嵌顿,达到彻底减压的效果。②采用患侧颞肌筋膜修补硬脑膜,通过脑脊液提供营养,容易成活。减少大脑表面与颞肌的粘连诱发癫痫,减少蛛网膜粘连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③硬膜腔的扩大,颅内代偿空间增大,有效缓解颅内高压。④先作颞骨鳞部小骨窗,放出血肿减压,可避免因大骨瓣直接减压导致脑组织移位,产生桥静脉断裂所致的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减少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
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为对冲伤,受损部位多,创伤范围广,手术难度高、时间长。要取得手术成功,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①术前准备好血源,术中细心止血,特别是咬除蝶骨嵴外侧时,容易撕裂硬脑膜中动脉引发大出血。②减压应充分,对于破碎脑组织及血肿应完全清除。去骨瓣减压可造成颅内迟发性血肿、脑室穿通畸形、脑积水等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③骨窗下缘应达颅中窝底,并切除部分蝶骨嵴,直径以10cm为宜,必要时切除额极或颞极内减压,这样减压充分彻底,并减轻侧裂血管压迫,且可避免脑组织嵌顿。④对于颅内多发血肿,特别是双侧半球均有出血者,应先在占位效应明显一侧开颅血肿清除,减压亦在此侧,另一侧钻孔引流或骨窗清除血肿。⑤硬脑膜呈扇形剪开,保证其在颞肌下无张力。⑥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4]。本组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5例,3例探查发现迟发性血肿,行血肿清除后,脑膨出消除。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①GCS评分低者病死率高,本组GCS 3~4分者病死率80%。②原发伤愈重,双瞳散大散大愈早,病死率愈高。③脑受压时间长者病死率高。④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病死率高。⑤年龄大者脑弹性差,脑血管硬化,常并发心、肺、肾疾病,病死率高。
现有的治疗措施均不能改变原发性脑损伤,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早期手术,防治继发性脑损害,防治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1]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9.
[2]黄民权,陈东.额颞大骨瓣开颅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17:185-187.
[3]江荃荛,朱诚.21例GCS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救治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15:7-9.
[4]赵永春,毕东祥,赵雅度.硬脑膜外血肿术后发生脑水肿的可能性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