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3例

2013-12-06 01:11潘晓英邱泽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牵正露齿鼻唇

潘晓英 邱泽安

(贵州省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阳550000)

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属中医 “中风 (中经络)”范畴,其特征为半边颜面突然失去知觉,口眼歪斜,病在左、歪向右,病在右、歪向左。常有眼睑不合,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浅平,说话 “漏风”,口角流涎,面部表情怪异、僵硬等,俗称吊斜风。该病的发生不受年龄和季节的限制。在西医中,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分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近年来,用中医传统的针灸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针灸治疗属外治方法,现联合中药牵正散加减内服共同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面瘫患者86例,均属周围性面瘫。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5~72岁,病程1天至6月。将86例随机分为2组,男女各半,单纯用针灸法治疗43例为对照组,用针灸法联合中药牵正散加减内服治疗43例为治疗组。

1.2诊断标准患者面部的一侧突然出现麻木,僵硬,不能做蹙额、皱眉、鼓腮、吹口哨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病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

1.3治疗方法

1.3.1针灸选穴面部属于阳明、少阳经循行之处,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穴以阳明经为主,鼓舞阳明经气,促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直达病所。采取局部近取和循经远取相结合的办法,近部腧穴施以浅刺、平刺、浅刺或透刺,手法应轻柔。处方:印堂、太阳、下关、颧髎、承泣、四白、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迎香、水沟、承浆、廉泉、牵正 (颊车与地仓连线中点)、风池、翳风 (温针灸)、地仓、颊车、合谷 (健侧)、足三里、太冲。每次选用8~10个穴位,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每次针刺结束,再用灸盒灸面部患处30min。

1.3.2中药内服治疗组除针灸疗法外,按中医辨证方法给患者以中药内服,达到祛风活络、行气活血、解痉散寒的目的。牵正散加减:白附子12g,白僵蚕10g,全蝎10g,牛蒡子10g,川芎10g,当归15g。水煎服,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若眼睑水肿甚者,可用本方加防己黄芪汤。若胃火炽盛,风痰中络者,可用本方加清胃散。若兼肝风化火者,可用本方加镇肝熄风汤。若兼气虚者,用本方加补阳还五汤。

2 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合临床来拟定。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闭眼好,额纹及双侧鼻唇沟完全对称,鼓腮、露齿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改善,额纹及双侧鼻唇沟在平静时对称,闭眼露齿轻度障碍。有效:临床症状稍缓解,且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额纹及两则鼻唇沟不完全对称,闭目及露齿仍有障碍。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均无变化,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露齿严重障碍。

2.2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时间见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经spss13.5分析治疗结果,χ2=8.5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程短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在中医范畴中属中风中经络之病证。此证多由汗出当风,脉络空虚,风邪袭络,致经络气血阻滞,使面部局部血管痉挛,出现口眼口呙斜。除受风邪侵袭之外,临床上多见风邪挟寒、挟热、挟湿、挟痰等。针刺疗法达到局部近穴配远穴调理,疏通经络之目的;艾灸法可助局部驱逐寒湿、温行气血。同时应用牵正散加减内服。主方中白附子、全蝎去头面之风;白僵蚕、牛蒡子祛风化痰、散结消肿;川芎、当归养血活血,疏散外部上部之风邪。全方共奏祛风化痰,通经活络之功效。牵正散加减内服联合针灸法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副作用小,有显著的疗效。

猜你喜欢
牵正露齿鼻唇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A new beginning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笑不露齿更吸引人
我年少无知,你笑不露齿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
侧向进针注射填充改善鼻唇沟过深的技术探讨
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