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艳,杨春华,王蕊
(六盘水师范学院 历史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废督裁兵这一主张首先是由军阀提出来的,但以资产阶级改良人士对这一思想的宣传最为有力,下面着重谈资产阶级改良人士关于废督裁兵的设想。从1920 年至1925 年发行的一些报刊杂志上,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废督”和“裁兵”内容的文章。
废督裁兵者的理想社会是:国家实行废督裁兵的政策,“废督后各联治区域之民政,不得由军人兼摄;各联治区域之民政长官,亦不得兼任军职……军队应由各联治区域,自行招募、训练并供给其经费。此外不设国军……其他省份之客军,应限期完全撤退……无论何省军队,不得擅离本省境界。”[1]也就是说废督后将全国以联治区的形式进行划分,在各联治区内军队由各联治区自行负责相关一切,此外,并实行军政分离、不留客军、不得随意跨入其他联治区地盘的政策。
被废之督军及被裁之兵该怎么安置呢?废都裁兵者是这样设想的:对于被废之督军,主张“在京及军事区设军官研究处……研究军事上学术或技术,以备他日之用”;“军官分别办理经界、水道各种事业;军官担任巡警”等。[2]这样就将督军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进行了转换,从掌管一省军财政大权的身份转变为普通军官,并给其安排了一些务实的职务。
对于被裁之兵呢?同样主张实行角色转换。第一,实行“化兵为工”政策,也就是从士兵身份转换为工人身份。原因是中国应兴的工事很多,所需的人也非常多。据所从事的工作部门性质不同,又将被裁之兵分配到四个部门以便于个人角色及社会角色的更好扮演。第二,实行“兵农政策”。“先令士兵习耕种,参以新法,或种禾黍,或植桑麻,习学纯熟,然后推及新疆、青海、内蒙、外蒙”。[3]第三,实行“筑路养兵”政策。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国家获其力,籍以增进实业之发展,而谋多数人民之福利,不仅能除去永远之祸根,而国与民反得其莫大之助也。”[4]
但究竟如何实行废督裁兵,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以下几种设想:1.“外力裁兵论”。也就是有国际的势力为声援。”2.“国民裁兵”论。建议组织国民力量,拟好裁兵计划书,进行裁兵。3.“军阀自身裁兵”论。希望军阀自己站出来,主动裁兵。4.“军民分治”论。主要是针对军阀不愿自动裁兵提出来的。
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废督裁兵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种名目的废督裁兵委员会纷纷成立,许多人都加入到这场运动中去,尤其是一些军阀也以虚假的面目站出来发表言论表示支持,试图削弱异己势力。实践证明,在国家处于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的状态下,寄希望于通过一些政治构想让军阀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以求国家和平,这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只能成为乌托邦。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五日中共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希望军阀自己出来废督裁兵,岂不是与虎谋皮?军阀间内讧甚烈,正在互相对垒,互相节制,无论哪一方面都正在增兵,哪一个肯裁兵自减?徐树铮说:“我也赞成裁兵,但必须候我的兵练齐了再裁别人的兵。”[5]这是对当时军阀心声的最真实写照。
1922 年5 月14 日,胡适、蔡元培、王宠惠等十余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处于当时的境地,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他们归结为“好人自命清高”。因此为改变国家境地,他们提出了“好政府”的政治构想。
他们给“好政府”下的定义是:“我们所谓‘好政府’,在消极的方面是要有正当的机关可以监督防止一切营私舞弊的不法官吏。在积极的方面是两点:1. 充分利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2.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6]按照他们的意思,他们的理想社会是建立一个好政府,且该政府所设机关不仅能杜绝官吏的不法行为,而且还能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容纳个人自由,让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那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好政府”呢?胡适等人认为必须要对政治进行改革,因此提出了政治改革的原则:“第一,我们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因为这是使政治上轨道的第一步。第二,我们要求一个‘公开的政府’,包括财政的公开与公开考试式的用人等等;因为我们深信‘公开’(publicity)是打破一切黑幕的唯一武器。第三,我们要求一种‘有计划的政治’,因为我们深信中国的大病在于无计划的漂泊,因为我们深信计划是效率的源头,因为我们深信一个平庸的计划胜于无计划的瞎摸索。”[6]胡适等人提出的政治改革的三原则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政府都应该做到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说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为人们争取更多的权利及要求执政政府能更多地为民着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理论上说这种主张应该得到大众的支持。
“好政府”由哪些人,什么样的人组成,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胡适等人认为政治改革的唯一下手功夫就是把好人找出来,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所以败坏到这步田地,虽然有种种原因,但‘好人‘自命清高’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凡是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应该为自卫计,为社会国家计,出来和恶势力奋斗。”[6]从这我们可以知道,他们所说的“好人”是指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即是“有知识阶级中之善良分子”,“一般的平民是永远不会觉悟的,永远不敢和恶势力奋斗的。”[7]所以他们所说的好人是不包括人民大众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政府要想将统治长久地维持下去,必须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并让他们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然而胡适等人却将这群人排除在自己的理想政府之外,这也注定了这样的政府一旦建立时间也不会长,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让好政府尽早地在现实中成立,针对当时中国的情形,胡适等人提出了六项主张,构成好政府政治主张的基本内容,这六项主张为:南北议和,实现统一;召开国会,制定宪法;裁兵;裁官;改良选举制度;公开财政。六项主张也就把好政府对于时局的处理方案体现出来,也彰显了其理想目标。这中不免有一些是亟待实行的,也有一些是可以实行的,只是他们的想法更缺乏一些实在的东西来支持和保障,另外也没有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待当时中国的情形,因此就算在现实中成立了好政府,它也只存在了72 天便夭折。
“联省自治”就是在内有封建军阀割据,外有帝国主义侵略的情形下,由本省人来制定本省宪法,选举省长,管理本省一切事务,然后各省联合起来组成联省政府。
20 世纪20 年代初在中国倡导联省自治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资产阶级改良人士,一类是军阀。前者想通过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改良,从而来改变整个国家,后者则是借联省自治之名来巩固、扩大自己的地盘,下面谈一谈资产阶级改良人士的主张。
资产阶级改良派以章太炎和胡适的言论最具代表性。章太炎认为:“近世所以致乱者,皆由中央政府权籍过高,致总统、总理二职为夸者所必争,而得此者,又率归于军阀。攘夺一生,内变旋作,祸始京邑,鱼烂及于四方。非不豫置国会,以相监察,以卵触石,徒自碎耳。今宜虚置中央政府,但令有颁给勋章、授予军官之权;其余一切,毋得自擅。军政则分于各省督军,中央不得有一兵一骑。外交条约则由各该省督军省长副署,然后有效。币制银行,则由各省委托中央而监督造币、成色审核、银行发券之权,犹在各省。如是,政府虽存,等于虚牝,自无争位攘权之事。联省各派参事一人,足资监察,而国会亦可不设,则内乱庶其弭矣。”[8]在虚置中央政府的前提下,章太炎主张实行省自治,并对省自治进行了设想:“各省人民,宜自制省宪法,文武大吏,以及地方军队,并以本省人充之;自县知事以至省长,悉由人民直选;督军则由营长以上各级军官会推。令省长处省城,而督军居要塞,分地而处,则军民两政,自不相牵。具有跨越兼圻,称巡阅使,或联军总司令者,斯皆割据之端,亟宜划去。此各省自治之大略也。”[9]胡适认为:“根据于省自治的联邦制,是今日打倒军阀的一个武器。”[10]企图将一种新政体的确立来作为打倒军阀的目的,这种想法无论在何时都只能存在于大脑中,现实里绝不会上演,也不会成功。
大多数联省自治宣传者认为欲改变中国当时面貌,最佳之法是通过制自宪,联省自治,从而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资产阶级改良派幻想通过口头上的呼吁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他们的主张被一些军阀采纳并被用来作扩大自己地盘,巩固一己势力的借口,在一些省份发起了联省自治运动,并在1923 年以失败告终。这说明联省自治运动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在中国的土壤里就算生根发芽,也存活不下去。
20 世纪20 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制宪救国等主张。综观这些社会理想,他们都将希望寄托于割据一方的军阀身上,认为这些军阀会顾全大局,放弃手中已有权力,参与到新政治体制的建设当中来。资产阶级改良人士曾为自己的主张奔走呐喊,也曾在现实中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创造条件,但都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所有的设想都被定格在20 世纪20 年代的中国,都成了乌托邦。
[1]丁燮林等.分治与统一商榷书[J].太平洋,第三卷第七号.
[2]张国淦.裁减军队条陈[J].孤军,第一卷四、五期合刊,1923 -01
[3]冯玉祥.裁兵计划提要[J].孤军,第一卷四、五期合刊,1923 -01.
[4]全国商会联合会.筑路养兵意见书[J].东方杂志,第十九卷十三号.
[5]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J].先驱,第9 号,1922 -06 -20.
[6]胡适等.努力周报[R].1922 -05 -14,(2).
[7]胡适.胡适文存(二集卷三)[M].上海: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
[8]章太炎.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A].章太炎政论选集[C].北京:中华书局,1977.
[9]章太炎.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R].益世报,1920 -11 -9.
[10]胡适.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R].努力周报,1922 -9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