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与管理

2013-01-30 13:29邓少婷张保红陈肇杰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29
吉林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绝经期妇女心血管

邓少婷,张保红,胡 冰,陈肇杰,耿 玲(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29)

在妇女,尤其是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管理资料非常匮乏。文章的目的就是调查了解中山市黄圃镇及周边镇区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状况,欲检测就诊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肥胖、高血脂、激素水平、糖耐量、家族史等),建立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制度,旨在降低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1200例,入选标准:绝经期妇女;患者同意;无外科严重并发症。其中流动人口围绝经期妇女150例,常驻人口的围绝经期妇女1050例,年龄42~58岁,平均49.58岁。

1.2 调查内容:本文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的住院病历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绝经年龄、详细了解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及入院前的用药情况。

1.3 检查方法:所有的入选者均于禁食水12 h后清晨取肘静脉血,在我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浆总胆固醇(TC)、血浆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采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的浓度。

1.4 判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判为高血压。高血脂:血浆总胆固醇(TC)≥6.22 mmol/L,血浆总三酰甘油(TG)≥2.2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或任意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服糖后2 h血糖正常<7.8 mmol/L;而空腹血糖≥6.1 mmol/L。糖耐量减低:餐后2 h血糖大于等于7.8 mmol/L,又小于11.1 mmol/L。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包,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的U检验或多独立样本的ANOVA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经过调查,围绝经期妇女中发生心血管疾病216例,发生率为18.0%。

2.2 单因素分析:我们将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资料与检查指标进行单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卵巢功能衰退与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详见表1。

表1 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我们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上述7个因素都是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一直被认为只是男性须注意的问题,多数女性患者及临床医生并没有察觉和重视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存在[1]。这导致了女性比男性更可能遭受心血管疾病的侵袭。在欧洲,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女性占55%,而男性只占45%。且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较男性约晚10年,心肌梗死死亡率比男性更高,而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也较男性更常见[2]。由于更年期与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时间一致,所以因更年期综合征而就诊的妇女均应常规作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筛查。本文经过调查,围绝经期妇女中发生心血管疾病216例,发生率为18.0%。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改变危险因素与不可改变危险因素。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及家族史;在女性,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史/口服避孕药、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而在更年期女性,另一个重要的可改变危险因素为激素水平。本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卵巢功能衰退与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明显相关(P<0.05)。有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妇女更年期状态而变化[3]。高血压的存在常常提示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在绝经后的妇女,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在40~69岁女性人群中,收缩压每相差20 mm Hg,其死于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疾病或其他血管性疾病的人数就增加了2倍[4]。1980年开始,女性吸烟患者激增并一直维持在较恒定的比例,并且女性也常是二手烟的受害人群。吸烟能增加体内血小板聚集及破坏血管内皮功能。而口服避孕药则可显著增加吸烟女性体内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肽的含量。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随年龄增加该危险性增高。因此,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之相反,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发病率在女性中随着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高睾酮素可能在女性糖尿病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5]。妊娠期获得糖尿病的患者在往后获得糖尿病的机会也较其他人群大。糖尿病的发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其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其他女性患者显著提高。另外糖耐量异常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与糖尿病相同。最近一项汇聚了22项研究结果分析提示与糖尿病相关的致死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女性较高。肥胖通常使用的指标为体质指数及腰围。欧洲做了男女中心性肥胖的比较,发现女性患者占70%。体质指数>25 kg/m2及每周少于3.5 h运动量是59%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原因。中心性肥胖经常发生在围绝经期,这导致了腹部脂肪的堆积,并最终导致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及收缩压的升高。卵巢功能衰退导致了围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的下降,雌激素的下降可出现面部阵发性潮红、出汗、眩晕、头昏、心悸、胸闷、血压大幅度波动等更年期症状。另外,雌激素下降可引起血脂升高及骨质疏松。大量关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替代治疗的试验结果褒贬各一,大部分研究认为激素替代治疗能显著减轻更年期症状,提高妇女生活质量。但在年龄较大的绝经后妇女中,激素替代治疗所带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超过了其积极作用[6]。而在围绝经期的妇女,激素替代治疗所带来的后遗症也需列入考虑之中。

在评估与管理时,在围绝经期妇女开始治疗前,其指导医师应告知治疗的利弊、一般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根据其自身状况尤其应注意的不良反应在整个治疗期间,每次定期随访时,以上内容应反复对妇女进行告知。在制订治疗目标时,应包括一些会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指标,如性功能下降、失眠。当为妇女提供咨询时,涉及治疗弊处应提供绝对数字结果而非百分比,以避免妇女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同时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运动可以降低总的死亡率以及减少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经常进行运动的人,身体的代谢情况、平衡、肌肉力量、认知以及生活质量更好,而心脏不良事件、卒中、骨折以及乳腺癌的发生率则显著较低,运动的益处远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运动越多,好处越多,但锻炼负荷过重可能造成运动伤害。在锻炼中应尽量避免肌肉—关节—骨骼系统损伤,最佳锻炼方式是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 min,强度达中等。另外,每周增加2次额外的抗阻力练习会得到更多的益处。

要通过围绝经期的卫生宣教解除这一年龄妇女的思想顾虑,使患者认识到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的自然现象,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是一个需要解决也是可以解决的医疗问题。

推荐的健康饮食基本包括:每天进食水果和蔬菜不少于250 g,全谷物纤维,2次/周鱼类食品,低脂饮食。应限制食盐摄人量(<6 g/d),妇女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20 g。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相对活动量减少,加之内分泌的改变,因此,绝经后妇女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所以,科学合理的营养对围绝经期妇女很重要。

总之,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多于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卵巢功能衰退有关,为此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

[1] Weisz D,Gusmano MK,Rodwin VG.Gender and the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 in older persons in the United States,France,and England:a comparative,population-based view of a clinical phenomenon[J].Gend Med,2004,24(1):29.

[2] Peterson S,Peto V,Rayner M,et al.Europea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tatistics[M].London:British Heart Foundation,2005:33.

[3] Simon T,Mary-Krause M,Cambou JP,et al.Impact of age and gender on in-hospital and late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creased early risk in younger women:results from the French nation-wide USIC registries[J].Eur Heart J,2006,27(8):1282.

[4] Reunanen A,Suhonen O,Aromaa A,et al.Incidence of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iddle-aged Finnish men and women[J].Acta Med Scand,1985,21(1):19.

[5] Lerner DJ,Kannel WB.Pattern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sexes:a 26-year follow-up of the Framingham population[J].Am Heart J,1986,11(3):383.

[6] Kannel WB,Hjortland MC,McNamara PM,et al.Menopaus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Framingham study[J].Ann Intern Med,1976,8(5):447.

猜你喜欢
绝经期妇女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当代妇女的工作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