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理改革的策略

2013-01-30 18:16:36刘彬
中国考试 2013年8期
关键词:舞弊作弊考试

刘彬

高校内部考试活动是现行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价值观念、教育教学等的发展和变革,高校内部考试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加强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维护高校内部考试安全事关教育公平、人才培养、校园安全及其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等重大问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高校内部考试活动的教育教学属性和本质,不断深化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改革是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动力。

1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的涵义与类型

高校内部考试活动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型的高级专门性或综合性人才,其本质属性是教育教学性,它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在于高等教育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高校内部考试安全不仅具有一般安全意义上的涵义,更有教育教学意义上的涵义。因此,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包括外在安全和内在安全。外在安全即一般意义上的安全,首先是考试主体的人身安全,其次是考试政策安全、考试组织安全、考试运行安全、考试技术安全、考试信息安全、考试结果安全、考试环境安全等管理性安全;内在安全则是反映考试的教育教学本质属性,达到考试主要目的、实现人才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性安全。如果考试活动没能反映考试的教育教学本质属性,偏离考试活动的主要目的,那么考试内在安全性问题就会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引起考试外在安全性问题,最终导致高校内部考试安全问题的出现。

1.2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试作弊和考试舞弊

“众所周知,对考试安全威胁最严重的现象就是考试舞弊,由于舞弊的存在,使考试这个在人们看来是天下最公正的事物,在某个局部变得不公正;由于舞弊的存在,考试的社会功能受到破坏性影响。”[1]由于引起高校内部考试安全问题的原因和因素复杂多样,所以高校内部考试安全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也多种多样。然而,就其高校内部考试活动的本质属性而言,考试作弊和考试舞弊仍是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高校内部考试作弊的主体是大学生,考试舞弊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大学生和大学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导,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主体,这是大学生考试作弊和大学教师考试舞弊成为高校内部考试安全主要问题的首要原因。其次,高校内部考试作弊和考试舞弊现象频发从反面折射出高校内部考试活动没能完全反映其教育教学根本属性的本质,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再次,高校内部考试作弊和舞弊现象反映出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形式以及高校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课程设置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等本身存在的问题。最后,高校内部考试作弊和舞弊现象这种考试内在安全性问题会引发考试主体的人身安全、考试组织的管理安全以及校园整体安全等考试外在安全性问题。

1.3 高校内部考试作弊和舞弊存在的根本原因与影响

把高校内部考试活动等同于一般性考试活动,应用一般考试学的原理、系统、功能、原则、运行和控制等去分析高校内部考试作弊和舞弊的原因,无论是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原因,还是现实的、经济的、管理的原因都是表面的,得出的结论也是片面的。高校内部考试的存在既体现着考试的工具价值和管理价值,更体现着考试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价值,后者则是高校内部考试存在的根本意义所在。也就是说,高校内部考试作弊和舞弊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强化了考试的工具价值和管理价值而忽视了考试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价值。也正是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高校内部考试作弊和舞弊愈演愈烈,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首先是高校内部“考试经济”、“考试崇拜”、“考试异化”等现象频现;其次是考试结果不公现象凸显,考试不公给师生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和精神压力,高校内部考试公平遭受信任危机;再次是高校思想、道德、法制等教育教学受到质疑,高校内部诚信体系频临崩溃;最后是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高校考试安全管理和教育教学及其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改革的意义

2.1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既是管理科学的范畴,更是教育科学的范畴,它是高校为了实现其教育教学目的,不仅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工具,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组织上、技术上和手段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除各种外在的不安全因素,防止考试事故的发生;更要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技能和方法,分析和研究考试与教育教学的不适应性,从考试和课程的本质、目的、内容、形式、功能、价值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改革,消除各种内在的不安全因素,使考试活动回归其教育教学属性,从根本上解决考试安全问题的发生。由此,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但要利用现代管理和技术手段来维护考试活动的外在安全,即外在性安全管理;更要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方法来解决考试活动的内在安全,即内在性安全管理,不断加强高校内部考试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价值,从而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内部考试的安全管理。

2.2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高校整体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思想、计划、组织、控制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管理的领导、方法、技术、工具等日益提高,管理的人员和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升,管理的体制机制和预防、监控、惩处等体系日趋完善,管理的制度完备化、程序规范化、信息技术化、操作专业化等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程度。然而,现代精细化的高校考试安全管理并没能真正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事实上看似完美无缺的现行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在认识上,对高校内部考试及其安全的片面认识。它受一般考试观念的影响,把高校内部考试视同于一般考试,强调考试活动的工具功能和管理价值而忽视了考试活动的教育功能和教学价值,在高校内部考试安全上强调其外在安全性而忽视其内在安全性,试图通过强化外部管理来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观念本质上是一种片面的管理化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观。在实践上,对高校内部考试及其内在安全的粗糙化管理。它受一般管理理念的影响,把人的管理等同于物的管理,强调对考试活动主体的制度化管理而忽视对考试活动主体的人性化管理,强调对高校内部考试外在安全的精细化管理而忽视对高校内部考试内在安全的教育化管理,以至于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考试问题,其结果是管理活动已经偏离了管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造成了管理是为了管理而管理的尴尬局面。显然,现行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改革势在必行。

2.3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改革的意义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改革和高校校园安全及其管理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内部考试及其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加强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改革有利于深化对高校内部考试、高校内部考试安全、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等基本概念的本质的认识,明确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本原因,认清现行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困境,生成新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观及其基本理论体系;有利于打破现行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制度设计体系,逐步建立新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推动现有高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不断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改变现下高校考试结果不公平现象,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权益,消除对教育和社会的危害;有利于解决高校“考试经济”、“考试崇拜”、“考试异化”等问题,维护高校整体安全及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安定等。

3 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改革的方向及策略

3.1 深化理性认识,树立科学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观

在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里,不断强化考试预防、惩罚管理体系和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高校内部考试安全主要问题的发生。这种考试安全管理观完全建立在首先承认考试主体考试作弊和舞弊的假设之上,并且没有对这种现象背后潜藏的根本动因过多地做深入细致的理性分析。所以无论是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还是道德层面的诚信教育对考试作弊和舞弊者的影响是有限的,是不能全面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安全主要问题的,它只能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外在安全性问题。正确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观必须建立在考试主体完全反对考试作弊和舞弊的假设之上,可以说当考试主体认识到考试作弊和舞弊不利于自身发展并主动放弃且强烈反对考试作弊和舞弊之时,也就是高校内部考试内在安全性问题的解决之日。显然,科学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观必须是既能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外在安全性问题同时又能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内在安全性问题的思想意识,于是为这种全面而科学的考试安全管理观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必将成为研究者、领导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3.2 加强科学研究,形成完善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理论

受传统考试安全管理观念的影响,专门研究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文献凤毛麟角,而把高校考试作弊和舞弊作为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特定人才培养的高度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内在性和外在性安全问题的思考绝无仅有。要形成完善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理论,首先必须回答什么是高校内部考试安全,怎样实现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其次要理性分析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及其管理与个体及群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再次要深入研究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及其管理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要深刻反思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及其管理与高校教育理念和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目标和结构,教学反馈与评价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虽然就这些问题本文在前面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性的解说,但是这些只言片语只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加强科学研究,为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安全问题构建完善的管理理论将是今后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3 重视考试改革,建设有效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模式

虽然考试改革的呼声随着考试作弊和舞弊的泛滥而不断升温,然而就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改革而言,所有的改革举措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触及传统和现行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的单一模式,即只重视改革高校内部考试外在安全管理的管理模式。构建取消高校内部考试,实现由“学习为了考试”到“考试为了学习”的转变,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模式似乎过于激进,虽然它代表了高校内部考试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就目前高校外部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等条件而言,强化高校内部考试的教育和教学价值而弱化高校内部考试的管理和工具价值,建构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外在和内在安全问题的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视乎更切合实际,尽管这种双重管理模式看上去有点保守,但它是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如前所述,高校内部考试的外在安全管理模式已经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相对成熟;与此相比,高校内部考试的内在安全管理模式显得举步维艰,因为要把考试主体考试作弊和舞弊的动机转化为其学习的动力仍然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体制机制的支撑。无论如何,以建立高校内部考试的内在安全管理模式为主,高校内部考试的外在安全管理模式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因为这种双管齐下的双重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管理模式。

3.4 注重人才培养,创造和谐的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环境

如果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经济主义和学历主义盛行等导致考试道德失范是高校内部考试作弊和舞弊的罪魁祸首,那么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方法,课程设置的内容、结构、评价等是否高校内部考试安全主要问题的元凶值得人们深刻反思。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2]高校人才的知识构成、智能结构、思维模式、心理素质、道德情感等都应当由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但是事实上,现行高校内部的考试目标、模式、方法无形中替代了教育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上述功能,其结果是考试的模式决定了培养对象的知情意行模式。尽管高校内部考试理应只是促进教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已,事实上它不但没有完全发挥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功用,反而成了造成高校内部考试安全主要问题的内在根源。毋庸置疑,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而非制造弄虚作假者的天堂,高校内部考试考的不仅是考试对象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应该考的是考试对象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本状况。因此,高校内部考试改革必须把强化高校内部考试的教育和教学功能而弱化高校内部考试的管理和工具功能,引导考试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放在首位;同时,建构不以考试结果为中心而以培养对象发展为中心的科学而富有创造性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为解决高校内部考试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有利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所以,注重高校人才培养,是高校内部考试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管理原则,因为它不但能为其创造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更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和谐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1]边际.考试改革与考试安全[J].中国考试,2004(10).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猜你喜欢
舞弊作弊考试
作弊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28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
作弊等
没作弊
小主人报(2015年10期)2015-09-18 01:57:32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