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霄
2013年6月20日,中国金融业的“惊魂一日”,注定将载入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2%。面对银行间市场如此高度紧张的“钱荒”,政府和央行以前所未有的淡定,没有像以往那样及时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缓解银行的饥渴,让人唏嘘不已。
引起“钱荒”的原因可以归结为:(1)资本外流。据商务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达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对美国投资额几乎翻了两番,同比增幅高达290%。(2)央行收紧银根。4月份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攀升至16.1%,M2存量攀上100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自5月中旬起开始加大对同业市场流动性调控的力度。5月份央行共发行3个月期央票920亿元,6月份前20天发行220亿元.虽然发放的规模不大,但这样的发行规模完全可用正回购操作来替代。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央行发行票据,说明了其收紧信贷的意图。从5月中旬开始,同业市场资金价格开始逐步上升,6月20更是高至13.44%,创六年来的新高。(3)外汇占款增速减慢。5月外汇占款规模迅速下降,当月新增外汇占款仅668亿元人民币,远低于此前3000亿-4000亿元的月均增量。外汇占款增量的减少伴随着同业间可拆借资金规模的减少。(4)假期因数。6月初为端午节假期,估计居民现金需求将因此增加3000亿-5000亿元。由于现金是基础货币存量的组成部分,现金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同业市场可拆借资金的同规模减少。(5)货币超量发行及房地产行业资金的囤积。至2012年末,中国在GDP不足美国60%的情况下,广义货币M2存量已近美国的1.5倍,中国货币资金非常充足。
近期出现的“钱荒”也是资金长期以来流入楼市的一种短期效应。我国常年有接近一半的“货币”未进入流通领域,这也反映了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囤积。
“钱荒”直接导致深圳综合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的大幅度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度上升;导致银行减少贷款业务,致使实体经济受到影响。“钱荒”多米诺效应一环扣一环,当整个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受到“钱荒”之后,影子银行体系也将面临冲击,对依靠影子银行获得不少项目融资的房地产业影响也不容忽视。倘若房价大幅下跌,不仅影响到开发商的利益,更会波及土地所有者——政府。可见,“钱荒”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对银行经营、实体经济乃至经济转型升级都可能带来深刻影响。
如何从中警醒,从长计议,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着力解决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必须加快调整银行发展模式。银行要调整资产负债表,在流动性和安全性、盈利性之问合理地做些匹配,不能为了利润而牺牲流动性,不顾金融风险。应该将中间业务的重点,放在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代理和咨询顾问等方面,减少对信托理财类等表外业务的过分追逐。调整信贷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把资金逼进实体经济,使发展更稳健。取得客户的信任,增强市场信心,避免银行挤兑现象发生。
——必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此次“钱荒”或许正好是个机遇,来倒逼金融加快改革。其中,包括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理财产品的清理、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步伐等。在当前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压力背景下,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金融热、实体冷”的问题,通过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性的货币政策相结合,在金融体系里面把影子银行相关的虚高的那一部分挤下去,让信贷流向实体经济,比如“三农”、小微企业或是政府鼓励支持的行业产业,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出口增长乏力、经济增速放缓是一大趋势,各方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提升,对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更为关注。当前释放出的政策信号表明中央意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大力气,这将有利于推动浙江经济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有利于化解经济运行中蕴含的潜在风险,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战略新兴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