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可人
今年7月,杭州市决定不再考核淳安县的工业经济总量等指标,淳安县由此成为浙江全面取消工业考核的第一个县级市。此前,余姚、庆元等地已取消了对部分山区乡镇的工业经济等指标考核。
山区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型,考核体系的调整有助于山区积极把握“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伴随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发达地区对于山区反哺效应增强,山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尤其是生态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人口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山区GDP重要性下降,生态重要性趋于上升。山区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逐步下降,同时山区生态功能趋于强化。据预测,全省山区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年均价值约3500亿元以上,包括水土净化、水土涵养、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等方面创造的价值。同时,山区已经成为居民休闲养生好去处。“十二五”以来,丽水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均超过30%。
——山区实物经济比重下降,服务经济比重趋于上升。山区物质生产无论是在全省还是就其自身,所占比重均趋于下降,但服务经济在山区经济中的比重持续较快上升,对于促进山区乃至全省经济转型的作用凸现。2000年以来,全省25个山区县第三产业比重从33.5%提高至39.6%。2012年,山区县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29.4%,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以农家乐、生态旅游等为特色的服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山区与平原经济差距上升,社会发展差距趋于下降。山区与平原的发展差距仍较大,且今后仍将继续增大,然而随着转移和补偿支付力度的增强,山区社会发展水平与平原地区的均衡度将趋于提高。当前,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千人医务人员拥有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等社会发展指标的差距,均明显低于两者人均GDP差距。
——山区常住定居人口下降,旅游暂住人口趋于上升。随着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加快推进,山区人口向外转移、外出就业将继续增加,常住人口、年轻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山区游客数量加快增长,停留时间逐步延长。2012年,衢州地区和丽水地区国内旅游人数合计已占全省12.6%,大大高于两地常住人口占全省7.8%的比重。
强化新的考核体系对山区转型期全面引领,加快形成山区生态更加文明、生活更加美好、生产更加高效的科学发展格局,是题中应有之义
尽管实施差异化考核的改革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但是如何就山区特点合理调整考核内容,仍有待加强研究基础上提出科学方案。在本次对淳安的考核体系调整中,原来作为传统考核重头的工业经济指标,将被以生态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指标取代,形成了在新趋势下以生态为重的科学考核架构,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这意味着,淳安将不再被GDP所困,能主动在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力,寻求山区发展更多可能性、更大赢面。
强化新的考核体系对山区转型期全面引领,加快形成山区生态更加文明、生活更加美好、生产更加高效的科学发展格局,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是确立以提升生态价值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从经济增长为主向经济生态并重发展转变。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着力完善生态补偿,加强生态资源资产化相关体制机制保障;着力构筑生态品牌,提升区域软实力和无形价值。
二是确立以提升新型城市化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从城市空间无序蔓延向有序拓展转变。优化城镇布局,构建大疏大密、大开大合的城镇结构体系。优化城市形态,打造以同心圆集中布局为主、组团布局为辅,具有较高空间利用率和运行效率的城市结构。优化城市形象,打造城在山中隐逸、山在城中展现的自然靓丽城市风貌,形成山区特有的以自然山水为基底、以城市为图的“图底关系”。
三是确立以人为本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发挥山区环境优美、生态安全、生活节奏疏缓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修身养性的发展氛围。积极发挥自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创作素材题材丰富的优势,激发人们创新热情和灵感。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实现山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山区本地与外地人口之间均衡享有公共服务、平等享有发展机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