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赟
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3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全面进入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激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物质、能源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人类开始从主要依赖物质和能源的社会步入物质、能源和信息三位一体的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各种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它们支撑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科学研究、网络教育、能源、通信、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信息成为人类社会必需的重要资源。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和重视未来的信息社会,发达国家借助掌握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本国产业结构重组,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我国社会在思想文化、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多元结构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必须按照国家既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引导和强有力的约束。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践中,存在大量全局性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目标,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产业结构和国民素质、实现观念和体制的转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全局的、长远的、基础性的任务。企业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力军,应该主动创造条件,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把计算机列入了重点发展领域,但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停留在科学研究工具的水平上。把它引入管理领域,当作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手段一直是一个空白。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有了很大改变,信息技术逐步在企业的各个领域获得应用,如从业务流程到管理流程,从单项应用到集成综合,从日常工作到管理决策,从企业内部到企业之间,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从未有过的巨大作用。
20年来,我国企业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会计电算化阶段。二是财务业务一体化阶段。三是从财务管理软件或制造资源计划(MRPII)转向企业资源计划(ERP)阶段。
总体来看,近几年采用了管理软件的企业,大都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监督,堵塞了漏洞,取得了良好的投入产出效果,将过去传统的“人盯人”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程序式的、规范的科学管理,使管理水平很大地提高。实践证明,推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有益于转变企业思想观念、转换企业运行机制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缩小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技术。没有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只能是空洞的概念和原理,是不可能实现的。从ERP的发展过程(MRP、MRPII、ERP)可以清楚地看出,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ERP得到更高程度的实现,推动其思想向前发展,从而又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共同向前发展,所以必须依赖计算机。
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必须依靠一个基础平台,那就是计算机网络,实现企业内的信息共享,以提高竞争力。
计算机网络是由各自具有自主功能而又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相互连接起来以便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组成的复合系统。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当今新一轮计算机发展热潮的到来,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将促进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真正具有信息化的需求欲望,而不是赶潮流,赶时髦。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巨大,技术高新,利益复杂,难度很大,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只有出于当前工作和未来战略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和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例如: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各部门数据要共享,对市场需求要迅速做出响应等等,有了这些要求,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就有了内在动力。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ERP系统要求我们的公司,应该具备财务、管理、营销、物流等方面的企业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的转型来说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好各个环节,打通各个环节之间的阻碍,优化企业资源,使企业资源共享,实现良好的扁平化的沟通环境,使企业有高效率的作业环境,使生产,销售,物流,彼此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以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化企业。
但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仅靠软件的应用还远远不够,优秀的管理软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水平和专业人才,技术与管理同步进行,这将是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的流程,提高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等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手段,来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1]成思危.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5~28.
[2]罗超理,李万红.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8~59.
[3]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4.
[4]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132.
[5]庞庆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灰色关联分析[J].情报杂志,2006,25(6):61~62.
[6]孙建军.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2~44.
[7]甘立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4~35.
[8]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