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飞 王淑玲 厉娜
青岛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03
世界主要经济体围绕海洋开发的竞争日趋激烈,海洋新产业与新科技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的前沿阵地。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海洋科技是发展海洋强国中十分关键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用于评价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及发展程度,尤其是要实现与国外沿海城市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对比,这对沿海城市科技创新的规划及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科技是包含众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技术领域,包括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物理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化学等;海洋技术是海洋开发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和使用的设备等,包括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技术、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观测技术、海洋预报预测技术和海洋信息技术等。海洋科学指导和加快海洋技术的发展,促进海洋技术与海洋开发利用更加紧密地结合,从而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1]。
对科技实力进行指标分析并做出系统评估的活动最早始于美国,1972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其第一份《科学指标》。目前,有关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的研究及其评价层出不穷,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GCR)、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WCY)、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科学、技术和产业计分表:知识经济基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知识经济状态指数、欧盟的《欧洲创新计分牌》(包括《全球创新计分牌》)和英国罗伯特 哈金斯协会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WKCI)。
国内对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0》。北京科学研究中心、北京科技统计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研究发布的《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等。但针对海洋科技竞争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卫梦星与殷克东通过对海洋科技及其综合实力的界定,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了由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海洋科技投入水平、海洋科技产出水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这5方面组成的海洋科技综合实力评级指标体系[2]。白福臣构建了由海洋科技投入能力、海洋科技产出能力、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组成的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多层灰色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1个沿海省和直辖市的海洋科技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3]。曹先珂借鉴国内学者对科技竞争力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设置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海洋科技产出能力和海洋科技产出效率三个大类指标,建立海洋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4]。伍业锋和施平建立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评价体系,并利用2003年的海洋科技机构数、人员数、人员比例和承担课题数及种类等统计数据对沿海11个地区进行评价[5]。
上述这些研究对海洋科技的实力或竞争力评价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尚未与国外沿海城市或者大区进行对比,很多指标无法应用于全球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具有通用性、可操作性的全球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对国际沿海城市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比对分析。
本文在参考 OECD的《科学、技术和产业计分表:知识经济基准》、APEC的知识经济状态指数、欧盟的《欧洲创新计分牌》(包括《全球创新计分牌》)和英国罗伯特 哈金斯协会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WKCI)以及国内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0》、《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的基础上,综合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海海洋统计年鉴、国内外公开的统计年鉴及与海洋科技相关的统计资料,初步构建了由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创新产出三部分组成的全球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这几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前,由于海洋科技产业与陆域经济的产业划分存在显著不同,且相关统计数据不完善,统计口径也不一致。因此在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尚未涉及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对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贡献及贡献率。指标设置见表1。
表1 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人力资源是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引领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包括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指标,指涉海的研究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学院等在编的研究系列与工程系列人员,不包括管理人员;国外的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还包括个人研究机构中的专家学者。
设备资源是支撑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可用于标识海洋研究与开发活动中的财力投入情况,也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海洋科技创新实力及现有水平。本文统计数据中涉及的设备资源包括专用于海洋科学考察船数量(千吨级以上)、高性能超级计算机(万亿次/秒)、海洋深水实验池。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是推动海洋科技资源变为现实科技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海洋科研创新成果是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结果,是衡量一个地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与绩效的重要标志之一。海洋科技论文、海洋专利是科技产出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创新产出包括海洋科研论文中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数量、年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量以及年专利公开数。其中,海洋科研的范围包括海洋科研领域是指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球物理、水下声学、海洋遥感、水产、渔业、海洋工程。
文中应用的数据主要来源如下:(1)城市中各研究机构网站,用于收集在编人员、科研设备等统计情况;(2)国内外公开的统计结果,包括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统计年鉴、海洋年鉴文献分析数据、城市科技领域统计数据、海洋领域统计数据等;(3)专利统计数据来源于法国Questel公司开发的专利检索及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orbit专利数据库。(4)文献统计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数据库平台web of knowledge。
本文将各城市中与海洋相关的科研机构设为科研机构因子,通过上述的数据来源,将该因子中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以及创新产出指标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再将这些因子综合分析得出某个城市的指标数据。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科研城,具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法国的布雷斯特则是法国科研中心,并引领和辐射整个欧洲的海洋科技力量。因此,本文首先对青岛和布雷斯特进行了比较。表2给出了青岛与布雷斯特在2011年全球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比较结果。
表2 2011年青岛与布雷斯特指标数据
目前集中在青岛的海洋科研类人才达1300人,占全国同类人才的40%。海洋科研类人员大部分集中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布雷斯特的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达652人,约占法国同类人才的30%,人员主要集中在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布雷斯特中心、西布列塔尼大学欧洲海洋研究所。其中,西布列塔尼大学欧洲海洋研究所是法国唯一一所大学可以培养各领域海洋科学人才的学校。这与驻青的中国海洋大学类似。从该指标可以看出,青岛和布雷斯特都是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集聚的地区。在数量上青岛是布雷斯特的两倍左右,一方面与中国人口基数大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统计口径的影响。但该指标仍能反映出青岛具有良好的创新资源基础,具有提高海洋科研水平的巨大潜力。
海洋科学考察船是海洋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其本事也能够体现海洋科技创新水平。青岛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其中千吨级以上的有7艘,青岛集中了大部分的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布雷斯特海洋考察船千吨级以上的有7艘,其中2艘的长度在60米至100米,5艘的长度超过100米。青岛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是“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核定总吨位4711吨,总长99.80米,采用了多项国际先进的船舶技术。
超级计算机可以大大提高海洋科研工作的效率,目前,中科院海洋所拥有10万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中国海洋大学正在建设一个30万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布雷斯特拥有一台23万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计算机发展迅速,因此,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是其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重点是要提高有效的利用率。在这一方面,青岛与布雷斯特仍存在差距。
海洋深水实验池可用于研究深海海洋环境模拟与实验技术、深海工程结构物的性能、先进水下技术与装备开发的和其他深海工程项目等,这对于海洋工程创新体系具有重大作用。目前青岛尚未建有海洋深水实验池,国内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建有一个海洋深水实验池。布雷斯特建有海洋深水实验池,其最深深度可以达到20米,是欧洲最深的海洋深水实验池,该水池中还可以加入一个长50米、宽3米、深2米的拖曳式的水槽。近几年,青岛科研创新领域才开始涉入水下机器人等研究,因此在海洋深水实验池建设上有所欠缺。
青岛的SCI收录的论文数量为968篇,EI收录达864,几乎为布雷斯特论文数量的四倍,青岛专利公开数达555件,为布雷斯特专利公开数的18倍。2011年青岛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SCI论文平均数为0.74篇/人/年,约为布雷斯特的2倍,2011年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EI论文平均数为0.66篇/人/年,约为布雷斯特的1.5倍。由此可见,青岛的科研成果在数量上具有极大优势。初步具体分析青岛在科研创新成果中远超出布雷斯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青岛的SCI、EI论文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发表的较多,驻青科研机构中独立发表论文较少;(2)青岛的SCI、EI论文影响因子相对较低,顶级刊物如《nature》、《science》发表数量寥寥无几;(3)国内对论文的重视及相关政策激发了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发表论文的热情;(4)目前青岛专利公开数基本上都为国内专利,国际专利较少。
总体来看,青岛与布雷斯特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青岛在人才的储备、科技创新的成果方面的表现都非常显著,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数量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已经远超过法国的布雷斯特,但成果的质量与自主创新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海洋科研设备与相关资源上,仍与布雷斯特有所差距,需要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建设海洋深水实验池等。因此,在海洋科研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以便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本研究仍需要进行大量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增加对比城市,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内沿海城市对比、亚洲沿海城市对比以及全球沿海城市对比。二是增加指标数据,特别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投入方面的指标。
[1]韩立民,刘晓.论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开发的作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 (3):57—60.
[2]卫梦星.海洋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8):101-105.
[3]白福臣.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159-160.
[4]曹先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沿海省市海洋科技竞争力比较与分析[J].海洋技术,2007,26(2):84-89.
[5]伍业锋.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分析与排名[J].上海经济研究,2006,(2):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