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忠林 问鸿滨
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49
2006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重要精神,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简称《大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1],之后各高校逐渐将国防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然而,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整体层次较低,其中科学研究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这严重地制约着国防教育的发展。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成果的积累与应用是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作为探索,基层推进科学研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1 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机构定位。基层国防教育单位是一个承担着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教学与科研。因此,各院校国防教学单位应将自身定位为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机构,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和学术研究机制,强化自身教学与科研的双职能,不能有所偏废。在实践中,迫于教学量的压力,很多院校的国防教育单位就退而求其次,“重军训、教学,轻科研”,将机构定位于单纯的公共课教学,淡化和忽视“学术研究功能、科研功能”[2]。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不利于机构的发展。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相互促进作用无需赘言。但就国防教育的课程建设而言,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成果的积累与应用是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拓展、教学方法的改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材建设四项一起构成该课程建设腾飞的引擎。
1.2 树立科学严谨的科研风气,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科研风气和学术氛围必须从基层单位建立伊始就要树立和培育,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要不断地强化。“科研道德是人们从事科研活动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3]“科学严谨”,这是对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用科学与严谨的态度、方法待之,这要成为各级科研工作者的共识和规范。作为科研工作者,要认真、耐心进行研究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破坏学术规范,坚持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出成果。作为基层单位,要着力营造这种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使其成为一种集体的规范,引导、监督集体和个人科研工作的正常、有序和健康进行。
2.1 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支持与监督的力度。“学校科研文化的建设与学校领导的视野密切相关。”[4]为了促进国防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上级主管部门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远大的战略发展眼光”,加大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从政策、规章制度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动教师科研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政策、制度中除了要鼓励基层单位发展科学研究外,还要具体规定相关科研任务、规章制度(包括监督机制)、奖惩细则等。
2.2 基层领导者要发挥榜样、教师和督导员三重作用。榜样的作用,即要求领导者首先自身具备过硬的科研基本功,成为队伍的表率,激励和带动成员提升科研能力。教师的作用,即领导者要传授成员一些科研经验,指导成员摸索适合的科研方法,并及时帮助大家解决科研中出现的问题。督导员的作用,即要求领导者要监督大家的科研工作,培育科学严谨的科研风气,严把科研质量关,逐步提升整体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2.3 整理成员力量,发挥集体合力。“科研团队是高校开展科研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对加快人才成长、整合科研方向、培育特色学科、促进学科交叉并催生重大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义。”[5]在国防教育科研中,应集单位成员的合力申报攻关项目、课题等,以期成为今后科研拓展的突破口。反过来,长期在项目、课题上发挥集体合力,也有助于整体和个人科研水平的提升。
2.4 出台相关内部政策,鼓励教师投身科研。这就需要单位灵活应对:可以规定各成员的科研量,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在年终考核中,对于完成或超额完成科研任务的个人予以各种奖励,对于未完成规定科研任务的个人要提出批评,并予以相应的处罚,通过一奖一惩来调动和激发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可以为部分教师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解决制约经费不足问题,推动科研的深入发展;也可以调整各教师的课时量,让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发挥特长等。
“研究型教师是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4]国防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投身科研,努力成为教学与科研的双优人才,这也是《大纲》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即要求国防教育者完善自我,“以适应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1]
3.1 教师应端正态度,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重视和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水平要上新台阶,还要从科研活动中找突破口。其次,科研不仅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不仅可以学习、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重要的是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思维方式,产生对教育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实现自身的成长。”[4]最后,重视科研也是个人职称晋升的需要。因此,教师应端正态度,培育科研兴趣,以一种主动的姿态投身科研。
3.2 教师应注重积累,注重论文的写作。积累是论文的写作的前提。积累的东西既包括他人的研究成果,也包括自身的科研素材。后者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寻解决途径,并将各阶段的想法记录下来,进行梳理。其次,确定论文的切入点,力求创新。对某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时,不落入他人的窠臼,要勇于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论文的写作要认真细致,科学严谨,注意规范,质量重于数量。
3.3 教师还应积极参与一些课题或项目。论文的写作考验的是作者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但是,课题或项目的完成则是对申报人综合能力的检验。因此,为了全面提升科研能力,教师应积极参与相关课题或项目。在相关课题或项目的申请立项过程中,有时不仅需要个人的能力,也需要他人的协作,还可能需要集体的合力。个人只有在更广阔的合力空间中才能不断地提升科研水平,而协调众人完成某一项目也是综合科研能力提升的表现。
科研“成果的应用,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它的最终归宿”[6]。科研成果就是要最终服务于生产、教学等相关实践,指导后者科学、有序地深入发展。国防教育科研工作亦是如此。
要转化、应用科研成果,第一步就应定期通过各种期刊、网络等信息平台收集和汇总国防教育科研成果,并分阶段以档案的形式管理。第二步就是要将收集、汇总的资料按照内容的不同进行梳理、分类,可大致分为“军事理论教学研究”、“军事技能训练研究”和“其他”三大门类。第三步就要分析、甄别、提炼研究成果的内容。这一环节十分关键,要求先认真阅读这些科研成果,从中挑出对己现在有用的内容,并将其加以提炼以备下一步的转化、应用;而对于内容偏颇者,则将其暂时归档,如果有可能话,则以其为切入点,经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汇总成文予以发表;而对于现在还无法应用的,则要认真归档备案,以备以后提取。
科研成果必须通过实践这个环节, 接受实践的检验。国防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认真准备,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注重时效性,以期尽快地服务于国防教育学科的发展。第三,要研究出一套相应的成果应用方式和方法,并且在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实现科研成果的顺利应用。第四,经常检查应用后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这是一个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科研成果的应用有许多隐形东西,存在一个适应性问题,而这往往在应用前是看不出来的,它们会随着具体的实践而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操作者时时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以后的应用做好准备。最后,科研成果的应用要制度化,力求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从而使科学研究真正地促进本学科发展。
作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科研工作者切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弄虚作假,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待之;其他相关方面也应通力合作,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基层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教体艺,2007,(1)
[2]黄卓.发展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58-160
[3]赵健.论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91-93
[4]吴增强.论学校科研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6,(1):36-38
[5]安雪飞,李鸿玉,张立珊.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5):20-21
[6]方觉.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J].科研管理,1981,(4):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