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3-01-28 04:12陈迎春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3期
关键词:邵东县水保项目区

陈迎春

(邵东县水土保持局,湖南 邵东422800)

(责任编辑 张培虎)

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邵东县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内陆县。经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确认,全县1996年水土流失面积62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2%,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视。1993年,县委、县政府批准县水保站由偏远的灵官殿镇搬迁至县城,1999年,县水保机构改站设局,加强了全县水土保持机构建设。1998年以来,利用国家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力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 km2以上,有效地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改善了治理区生态环境,提高了治理区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1 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思路

1.1 确立“大封禁,小治理”原则,科学防治水土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以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强烈责任感,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民心工程”、“生存工程”、“发展工程”和“基础工程”,列入全县工作的重点,组织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水保等部门实地调查,掌握项目区乡镇社会经济、林草结构及管理和管护现状,精心编制《邵东县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区工程实施方案》和《邵东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把“大封禁、小治理”确定为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原则。

“大封禁”就是对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的绝大部分实行封山、禁牧、禁伐、封育保护治理,依靠大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小治理”就是对侵蚀特别严重的小部分水土流失剧烈区域,辅以人工治理,通过补植、补播,修建排水沟、渠、拦沙坝,崩岗治理等生物或工程措施,为生态自我修复创造条件,加快植被恢复速度。

1.2 加强“三个加大”,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广大干部群众“守土有责”意识和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以多种形式对水土保持进行全方位宣传。一是在主要交通干线、厂矿、重点封育区和项目治理区设置固定宣传标志牌,全县共树立标志牌、碑1 155 块。二是每年利用3月1日“水土保持法宣传日”、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和3月22日—3月28日“中国水周”出动宣传车,宣传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推介典型事件与水保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力度。对新上的生产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要求业主必须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经水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动工,严格推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后,必须经水保部门验收水保设施,签署验收合格意见后,方可投产使用。

三是加大水保规费征缴力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自2008年6月1日起,由县公安局和县水保局双重把关,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按火工炸药用量征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费;委托县政务中心收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同时,实行联合执法,加强水保规费征缴。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累计征缴水土保持“两费”500 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执法效果,有效地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

2 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管理

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确保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就必须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指挥机构。为此,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林业、水利、国土、交通、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水土保持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和落实各项治理目标任务。乡镇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指挥部,由乡镇长任指挥长,负责乡镇项目的具体实施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

2.2 在“大封禁”上做到“三个建立”

一是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封山育林的目标、任务、范围、措施、责任,制定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建立专业护林队伍,形成“县指导、乡统筹、村自治、民监督”的护林机制。

三是建立疏导用燃渠道。在封育保护治理区,由政府出资修建沼气池,发放节煤灶,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后顾之忧,从源头上杜绝对植被的损坏。

2.3 在“小治理”上做到“三个结合”

在治理中把治理水土流失与治穷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与绿色产业结合。

2.4 在项目管理上做到“两个规范”

一是规范质量标准。县水保局在项目实施时,狠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始终以创优质精品工程为重中之重。首先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期限、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标准、验收方法等内容的承包合同。施工单位按合同要求交纳履约保证金后方能进场施工;工程完工验收时,扣除一定的工程质量保证金,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进行,达不到标准的不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拨付剩余资金。

二是规范管理措施。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积极推行“三制两书一表”,坚持“五统一”,从而保证工程从立项审批、实施、竣工验收到资金拨付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2.5 以市场机制激励“四荒”开发

一是推行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治理开发责任制,实施“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模式,规定荒山每公顷150 ~4 500 元、出让使用权50年,山塘每公顷45 000 ~75 000 元、出让使用权20年,并办理公证手续。

二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允许治理开发成果转让,让开发者放心投资治理水土流失。

三是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为投资者创造条件,保障其合法权益。为此,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林业部门按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每年1 hm2补助稻谷2 250 kg、现金300 元,连续补助8年;县农发行优先放贷,县水利部门优先解决其引水灌溉等。牛马司镇光荣村友民水果基地投资人,拿出多年在外经商的积蓄30 万元,回家乡建精品果园40 hm2,栽植布朗李等多种名优水果,并购养200 头黑山羊,让曾经是“山光草木稀,地薄产量低,晴天土如火,雨天地剥皮”的荒山呈现“青山、绿水、果香、羊肥”的新景观。

2.6 突出样板示范,增强辐射效应

为使国家有限的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邵东县水土保持局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建立样板示范区,以起到重点突破和典型引路的作用。近年来,相继在火厂坪镇、野鸡坪镇、黑田铺乡、周官桥乡建立8 个综合治理示范区,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目前,全县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形成茶叶、油茶、杨梅、楠竹等7 个规模产业区。

3 水土保持成效与体会

3.1 水土保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邵东县累计投入水土保持治理资金2 700 万元,在茶石、桐江、黑田铺等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 km2,营造水保林925 hm2、经果林659.7 hm2,完成封禁补植8 643.9 hm2、保土耕作46.7 hm2、坡改梯159.71 hm2,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 122 处,推广沼气池120 座、省柴节煤灶1 600 个,建苗圃基地8 hm2、各类标志牌(碑)823 块(座)、监测小区3 个,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首先是水土流失明显减少。1998年,治理区年径流系数为0.312,2005年为0.059,仅为1998年的20%;1998年项目区侵蚀模数为2 031 t/(km2·a),2005年下降到1 035 t/(km2·a)。其次是区域环境改善,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条件,项目区逐步形成了乔、灌、草多层次的植物群落,顺向演替的态势已经形成。

3.2 水土保持工作体会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大封禁、小治理”是水土保持取得成效的根本;依法治理、防治结合是水土保持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全民参与、群策群力是水土保持取得成效的力量之源。

猜你喜欢
邵东县水保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元旦献诗
明年要订《文萃报》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