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奇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09级音乐学专业 山西临汾 041000)
音乐赏析是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就是经过感悟、体验和再造想象,把听到的音响在脑中整合成音乐语言要素,从中感觉到活生生的形象,进而把握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内容。音乐欣赏的范围通常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声乐中的合唱、独唱、重唱、表演唱;二是器乐中的合奏、独奏、重奏、齐奏等。要想完整地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就要明确音乐欣赏对赏析者的意义,提高相应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欣赏效果。
1.有益于陶冶情操
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够带给赏析者艺术造诣的升华,使其道德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赏析者在审美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识中不健康、不正确的成分,逐渐变得高尚起来,进而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于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的艺术财富、人文精髓,能够使审美活动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引导赏析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消除错误的审美观,从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美的观念是同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连的,它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其影响极为深远。赏析者通过对音乐作品体裁、题材、形式、风格、内容思想性,作曲家创作意图,具体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逐渐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音乐形象,领会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音乐艺术的精髓,养成审美鉴赏与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有益于培育创造性思维
由于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因而音乐赏析需要艺术想象力,让赏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则便难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从赏析中得其境界。音乐赏析不仅需要艺术想象力,而且也发展艺术想象力,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感知。音乐赏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创造,要借助储存的知识和经验,也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手段,这就使赏析者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从而培育创造性思维。
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似乎很容易,甚至有人认为只不过是听听热闹而已,其实,音乐欣赏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而且要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人们通常把欣赏的层次划为官能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阶段不无道理,因为官能欣赏仅仅局限于乐曲的好听,这种欣赏是肤浅的,只有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阶段,才能较全面地领略音乐的内涵,获得艺术享受。
1.作品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北背景
一个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只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极深刻地理解它的思想感情。此外,作者由于生活时代、环境和经历及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艺术特色。
2.民族特征
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有着强烈的民族特征。例如,有些作品只是概括地体现了民族语言的某些特点,有的则和具体的民间音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白毛女音乐中的《扎红头绳》一段,就是保持了山西秧歌《拾麦穗》的基本曲调。
4.音乐语言
作曲家创作乐曲,如同文学家写诗作文一样,有自身表情达意的体系,这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如旋律、节奏、拍子、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要从以上要素中表现出来。
“观千剑而后识器,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且要选择古今中外生命力强、感人肺腑的佳曲,感受其富有魅力的音调、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确切的表达内容与音乐语言、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等等。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要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所以更应该多听。多听民族音乐,会深刻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美,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优秀音乐作品本身都是美的,可博闻广听,就是要扩大听的范围,主动接触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让脑海里既有中华民族各类音乐,又有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各时期民族乐派的印象。赏析之前可查阅相关的知识性资料作参考,对作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结合音响带来的美感,便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真挚的感情、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主题。
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对音乐的了解就是对这些音乐内涵的认识过程。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个阶段去单纯地探究音乐知识而置音乐内涵于不顾。借助一些音乐欣赏名曲分析等一些辅助工具,认真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是必要的。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了解音乐史,要知道音乐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表现形式;还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内容,如贝多芬和瓦格纳在音乐创作上的不同风格和思想;另外还需要知道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比如曲式。其实曲式就是乐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鸣曲式。一般说来,在古典音乐的曲式中,以奏鸣曲式为最多。奏鸣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乐曲的基本形式,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大都采用的是这种形式。奏鸣曲式有一个乐章,也有三至四个乐章的。曲式当然不仅仅只是奏鸣曲式,曲式还有很多种。如变奏曲,用一个主题进行各种演变:A-A1-A2-A3-.....AZ,对变奏曲的了解可以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一个主题变化为七个变奏;又如回旋曲,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由一个主题多次重复:A-B-A-C-D-A……等,其中A代表主题,而B.C.D……等则代表变化,每一次变化之后又回到主题。对这个曲式的了解可聆听莫扎特的《A小调钢琴回旋曲》。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永远是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永远是无止境的。
1.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10期
2.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