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保重点建设工程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2013-01-27 00:53张文捷
中国水利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水保项目区管护

张文捷

(江西省水利厅,330009,南昌)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对改善革命老区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江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已取得的成效

在水利部和财政部的关心支持下,自1983年江西兴国县列入第一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治理后,到2008年已扩大至兴国、宁都、瑞金、广昌等 16个县(市、区),至今江西省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2012年,16个县(市、区)90个乡镇656个村,通过五年综合治理,项目区总产值比2007年增长57.9%,农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增长86.0%,人均产粮比2007年增加90 kg,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比2007年减少62.9%和64.5%。

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各项目区坚持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御体系。项目区127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37 247 hm2下降到110 909 hm2,下降了53.3%。项目区植被覆盖度由2007年的53%上升到76.4%。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流域植物品种增加,林相单一的状况得到改善,初步形成乔、灌、草多层次结构的植物群落,改变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面貌,群落由逆向演替转变为顺向演替,野生动物的种类也不断增多。

②综合利用水土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统一。各项目区本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相结合,使项目区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比例趋向合理,实现了生态治理与经济开发双赢。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较好调整,新增林地面积近 4万 hm2,草地面积 0.32万 hm2,未利用土地面积从约4万hm2减少到0.46 hm2,土地利用率达到92.1%,小流域经济初具规模,人均粮食产量达到自给有余,农村人均收入增加2 202元。

③蓄水保土、削峰滞洪,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挥了保持水土治理江河的根本作用。已竣工验收的小流域,自上而下系统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层层拦蓄径流泥沙。如琴江河项目区所在的石城县,2012年8月4日日暴雨量达140.8 mm,灾后实地调查,凡通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基本可以保证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经治理小流域所在的乡镇受灾程度轻微,未治理小流域所在乡镇受灾严重。

二、江西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体会

1.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

一是提高了对重点建设工程的认识。兴国县委、县政府始终抓住水保工作不放松,“搞好水土保持就是保护家园”“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水保兴国、兴国水保”等理念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二是明确了责任。项目区所在的16个县 (市、区)都成立由县长、乡(镇)长为组长的县、乡两级重点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将重点建设工程列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和落实各级领导任期内重点治理任务目标责任制和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汇报制度,层层签订治理任务责任状,形成了政府工作有目标、领导心中有位置、干部肩上有担子、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将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纳入到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四是注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各重点工程项目区抓住工程在江西省实施的机遇,积极争取政府加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在县、乡机构改革精简大潮中,16个县(市、区)水保机构不撤不降、个别县还有升格,编制不减,财政预算普遍有增加。五是落实了小流域行政管理责任制和技术负责制,每条小流域都有一名县领导挂帅,一名局领导挂点,一名技术人员技术负责,全面推行了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和技术负责制。

2.突出解决水土流失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耕措施相结合,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综合治理,发挥整体防治效益。二是积极探索了小流域规划、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小流域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成功模式。如信丰县橙乡项目区按照“水保先行,脐橙飘香”的发展思路,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政府通过整合投入项目资金3 200多万元,吸引台信、恒丰、绿然等果业公司8家,治理大户160多户,吸引民间资金近亿元,促进了信丰0.33万hm2甜橙基地建设。三是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为契机,重点建设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生态和谐、人居环境优美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新村镇规划建设中积极主动参与,以生态文明理念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靓丽新村。

3.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各项目区充分发挥中央资金“催化剂”的作用,在继续大力推行股份制、租赁、承包和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形式办水保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深化水土保持投资体制的改革,完善投融资金融机制,建立产权认证及转让机制,积极引导大户、专业户以及外资开发水土资源,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和各行各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用工投劳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增加了水土流失治理投入。重点治理16个项目区,利用中央补助,通过政策支持和利益驱动,已积聚各方面资金17 439.86万元。

4.实施封禁治理、多能互补、封治结合,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江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5年来,实施封禁治理面积134 614 hm2,占实施总治理面积208 070 hm2的65%,封禁治理已成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项重要措施,起到了费省效宏的作用。一是项目县均出台了封禁管护制度,开工的127条综合治理小流域中,全部落实了封禁管护公约、管护责任人及管护范围,并建竖了封禁管护碑牌,对毁坏林草、破坏水保设施的行为制定了严格处罚措施。二是山上治理与山下开源节能相结合,多能互补,推广沼气池,改造省柴灶、节能灶,实现多能互补,减少生产、生活、建设因用能对植被的破坏,确保“禁得了”。三是封治结合,促进地表快速覆盖。在封禁管护的基础上,按照亚热带植被演替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林草补植,如在中度水土流失区,以补种灌、草为主,在轻度流失区以补种阔叶乔木为主,取得了投资省、见效快的效果。

5.注重宣传教育,为重点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项目县(市、区)始终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重点治理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水土保持基本国策和水土流失是当今中国头号环境问题,大力宣传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防洪减灾、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如石城县琴江河项目区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组织“水保知识宣讲团”到全县的新农村建设点宣传水保知识。进入赣南,到处可以感受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浓厚的氛围,机关干部、大户、专业户、外商以及广大群众自觉投身于重点治理开发的场面,随处可见,层出不穷。

6.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强化监督,依法行政

按照重点治理县要成为监督执法模范县的总体要求,16个县 (市、区)坚持以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抓手,在查处违法犯罪上出重拳,实现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16个县共有专兼职水保监督员287人,管护员(联络员)1 100多人,围绕配套法规“五完善”、机构履责“五到位”、监督检查“五规范”、管理制度“五健全”等建设目标和具体要求,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多部门配合,联合执法,使广大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治理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7.走科技兴水保路子,不断提高重点治理科技含量

一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治理经验。通过对赣南30年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水土流失治理十大模式,如“猪—沼—果”循环经济生态治理模式、“封禁+补种+管护”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等。这些治理模式在16个项目区应用实践和大力推广,提高了重点治理科技含量。二是各项目县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研究与转化。三是加强科技园和生态示范园的建设,大力推广运用实用科技成果,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如兴国县在含田小流域建设一个124.2 hm2的水保生态示范区,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和科普、试验,为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创办兴国水土保持警示教育示范基地。

三、江西实施新一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思考

根据近期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显示,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达2.65万km2,其中中度以上的有1.16万km2,还有崩岗4.8万余处。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既是革命老区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①抓好组织领导。一是完善领导机构。切实按照“水保统一规划,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建管模式,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建立完善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水保干部专门抓的工作格局。二是严格目标考核。把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治理任务列入市、县、乡政府责任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三是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负其责、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②抓好前期工作。一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科学配置,综合治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二是严格按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要求和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深入项目区,就项目选址、群众意愿、措施布设、产业发展等反复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分析,确保规划科学。三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促进增收放在突出位置。以水土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抓好工程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责任主体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和工程建设公示制。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加强工程建设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二是建立责任明确、群众参与、监督制约、管护到位的机制。全面推行用工投劳承诺、群众代表监督等制度,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使重点建设工程成为 “阳光工程”。三是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的治理思路,建设一批综合治理精品小流域,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四是积极推广应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科技水平。

④抓好建管机制体制创新。一是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国家水土保持补助资金“药引子”作用,奖优罚劣,对项目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探索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新途径,推行群众投工承诺制和工程建设公示制,调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在大力整合农林水、果业、扶贫等涉农资金的基础上,努力吸引民间资本办“水保”,真正实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三是落实管护机制。工程竣工后及时搞好产权确认,促进土地流转,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积极探索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运行管护,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四是建立工程绩效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制定江西省实施细则,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及效益提升。五是坚持一手抓治理开发,一手抓预防监督。以开发建设项目为中心,以“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落实为突破口,将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审批纳入行政审批联办事项,通过加大水保宣传、执法巡查和典型案件查处力度,有力促进水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1]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R].2013.

[2]刘宁.在2013—201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启动视频会上的讲话[R].2013.

[3]江西省水土保持科研所.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江西省2008—2012年建设规划[R].2007.

猜你喜欢
水保项目区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