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的实践

2013-01-27 00:47李红彦
中国水利 2013年19期
关键词:玛纳斯县水源地片区

李红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水利局,832200,玛纳斯)

新疆玛纳斯县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最西端的县,东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30 km,全县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32个民族,总人口28万人。自2007年以来,玛纳斯县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围绕建设“宜居城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绿色生态玛纳斯”的目标,按照“硬件过硬,管理到位,水价合理,水质达标”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目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共建成玛纳斯河、塔西河两大供水体系,年供水量从146万t增长到1095万t,建成统筹城乡供水工程5处,受益人口达14万多人,特别是玛河片区凉州户等七乡镇饮水工程的实施,使近10万城乡居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矿泉水。

一、创新理念,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

围绕县委提出的“均衡凤城,幸福玛纳斯”的新目标,玛纳斯县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民生水利的重要措施,按照 “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规划。

1.统筹编制城乡供水规划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水质、统一供水方式、统一供水服务、统一供水价格的“五统一”思路,统筹城乡供水,玛纳斯县先后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

2.科学设计城乡供水体系

突破传统的供水模式,对全县城乡154处分散供水设施进行整合,规划建立了“二二五”供水体系(两大水源地,两大供水体系,5个集中供水工程)。两大水源地,即将旱卡子滩乡十户窑子村确定为玛河片区(含城市片区)水源地,将石门子水库确定为塔西河片区水源地;两大供水体系,即将全县14个乡镇(场站)、135个村划分为玛河片区、塔西河片区两大供水体系;5个集中供水工程,即凉州户等七乡镇和塔西河流域片区、六户地镇、北五岔镇、清水河乡等5个集中供水工程。通过科学划分供水体系,形成了标准统一、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模式,有效破解了分散供水运行成本高、服务质量差的难题。

3.科学定位发展方向

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方向不动摇,逐步将集中式供水工程由5处整合为3处,将受益群众扩大为16万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基本形成“统筹城乡、覆盖全域、布局合理、水质保障”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

二、创新模式,推动城乡供水设施一体化建设

依托项目,整合资金,加大城乡供水设施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将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捆绑使用。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2612亿元(城市4 550万元、农村8 06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 375万元,区、州、县配套6 737万元、福建援疆资金500万元,全县基本实现了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跨乡镇连片、跨区域集中”的全新供水模式。

三、创新机制,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

1.理顺体制,统一城乡供水管理机构

成立了玛纳斯县供水站,供水站下设“一站三厂”(供水站、玛河片区供水厂、塔西河片区供水厂、城市片区供水厂),核定全额事业编制15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30人,并将原自来水公司更名为供排水公司纳入供水站统一管理,实现了一个主体(即供水站)统一管理城乡供水,切实解决了城乡分割、布局分散、重复建设、规模偏小、设施落后、粗放管理等问题,促进了全县供水工程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和统一管理。

2.整合资源,统一城乡供水管理网络

以整合现有供水资源为突破口,将城乡供水体系全部移交供水站进行统一管理,把全县各乡镇137处小型饮水工程作为城乡供水工程备用水源进行统一维护,将全县供水系统的技术人员整合统一开展保障服务,形成了统一的城乡供水管护服务网络。

3.分类计价,统一城乡供水收费管理

实行城乡供水价格听证会制度,推行“用水定额,超额加收水费”的阶梯水价模式。对计划内与计划外生活用水实行分类计价,确保安全饮用、有偿收费,让城乡各族群众用上放心水、明白水。

4.建章立制,统一城乡用水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制度。建立了“三证三卡五公开”(供水证、卫生许可证、管水人员健康证,工程管理卡、水质管理卡、运行管理卡,公开水价、水费、水量、水质、监督电话)和“四表”(水源地装总表,片区装分表,村庄装巷表,集中农户装户表)管理制度,全面推广使用磁卡式水表,有效地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确保了城乡用水统一管理。

四、安全运行,推动城乡水质一体化监控

1.完善水源地保护体系

把改善供水条件和安全供水作为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的重中之重,合理划分两大供水系统水源地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同时县政府出台了《玛纳斯县水源地保护办法》,科学论证各片区水资源量和水源水质,强化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人为污染现象的发生,确保饮水安全。

2.完善自动化监控体系

实施了自动化系统管理,在供水站建立了中心控制室,通过网络通信、智能自控、远程图像无线传输等技术,对3个水厂、4个清水池及28个监测监控站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和控制处理,并通过对供水管道压力、余氯、流量等信息的采集,对全县供水管网进行可视、可控、可调的远程管理,实现了供水管理自动化。

3.完善水质监测检验体系

不断加强城乡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在已建成的供水厂出水口、清水池设立了水质监测点,投入55万元建立水质化验室,配备检测化验仪器,并在州水科所委培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验,建立详细的检测台账,确保水质监测到位、水质检验到位。

五、严把质量,推动城乡供水工程一体化监管

在城乡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安全至上的原则,认真落实“四方例会”制度,积极创新项目计划安排机制、工程建设管理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机制等机制建设,严格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着力打造一批优质工程。

六、成果共享,城乡供水一体化效益凸显

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群众不但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而且实现了“减、增、改、促”的目标。“减”就是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目前,玛纳斯县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引发的地方病降低了90%以上,仅此一项,比未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前每人每年节省医疗费用180元。“增”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每户解放了20个以上的工日,仅此一项就可使农民增收1 600元。“改”就是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不但让农民和城市人一样能喝上足量、洁净的自来水,而且带动了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促”就是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不但避免了水事纠纷,而且促进了邻里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让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改善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猜你喜欢
玛纳斯县水源地片区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玛纳斯县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