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坚持把水利现代化试点工作摆到全市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融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过程,精心谋划,上下联动,有序推进,取得较好成效,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致力于水利设施建设,城乡均衡化发展水平得到提升。①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推进下六圩港枢纽工程建设,建成20 m3/s双向提排闸站主体工程,投入试运行。实施九圩港一期工程整治,完成提水闸站水下工程,驳砌河道4.8 km,投资近1亿元。着手市政府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八圩港(新世界招商市场段)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拆房还河,计划拆除房屋面积6.9万m2,疏浚整治河道1.1 km,投资5亿元。②加强河网水系整治。实施农村河道轮浚,疏浚整治乡级河道6条(段)、村级河道150条(段)。结合沿江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优化、调整、归并河网水系布局,新开明湖、新桥湖、生湖、东阜湖等人工湖,水域面积达1 000亩(66.67 hm2),河湖调蓄能力明显提高。实施农业开发区水系配套工程,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科学布局水系,疏浚整治乡级河道1条、村级河道14条。③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一期),更新改造灌溉站113座、排涝站1座、涵洞5座,新建衬砌渠道46.1km,2座闸站水下工程通过县级验收。
二是致力于防灾减灾并重,水利安全化保障水平得到提升。①推进防洪治江工程建设。在认真做好前期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上,按100年一遇标准,启动长江堤防全线达标升级改造,实施十圩套闸下游2.6 km堤防加固改造。完成十圩套闸除险加固水下工程并通过泰州市级验收,水工建筑物的抗洪稳定性得到提升。②实施沿江水系及堤线调整。结合沿江开发实施水系及堤线调整,新开公兴河,着手焦港、和尚港、下六圩港、联兴港内港池堤线调整,沿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③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建成防汛防旱决策中心,防汛防旱指挥系统、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着手全市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河流、泵站、闸涵等数据信息采集,正在进行系统集成工作。
三是致力于管理措施创新,水利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①严格水资源管理。认真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管理。配合做好泰州市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创建相关工作。不断加大引江调水力度,着力构建江河连通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格局。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集中整治,至2015年全市入河排污口计划削减一半以上。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委托泰州市水文局编制完成《靖江市长江雅桥港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和《靖江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泰州市水利局初核。②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农村河道“四位一体”综合管护和“河长制”联动互补机制,全市河道实现“无盲点、全覆盖、精细化”管理。开展农村机电泵站现状调查,探索农村机电泵站“有专人管理、有专项资金、有专修队伍”的管理模式。③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机构健全、职能明确、政策落实、队伍精干、能力提升、服务到位”的要求,全面完成3个水利站服务阵地建设,在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致力于体制机制完善,水利现代化保障水平得到提升。一是工作“制度化”。泰州市政府出台《2013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和《泰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指标评价体系》,将各市(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文件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靖江市政府下发《靖江市水利现代化行动计划》,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各镇(园区、办事处)的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形成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合力。二是投入“多元化”。充分整合现有水利国有资产、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以资源换资金,通过水利融资平台公司融集水利资金6亿元,市财政已先行注入资本金1亿元,并从2013年起,逐年安排1.5亿元还本付息,直至偿贷结束。三是人才“专业化”。大力实施“人才兴水”战略,招录水利工程类、机电控制类等专业人才14名,引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特需人才1名。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水利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