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玲 张瑞丽 杜小静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保定 07000)
当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5%〔1〕。关注和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成为重要课题,其中有关老年人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它将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PWB与人本主义有共同之处,着重过程,认为幸福是活动的副产物,关注幸福感的本质和涵义。PWB继承了实现论的思想,以Ryff〔2〕为代表,反对把快乐等同于幸福,认为幸福不是纯粹的主观体验,强调人的潜能实现与发展,其概念模型是人的心理技能的良好状态。
PWB可被视为行为能力或主观生活品质评价之后的权衡综合判断,包括心理健康、个体认知上的生活总体满意以及情绪的体验。有学者认为PWB是物理过程或者对身体的健康、高品质生活的关注〔3〕。有学者将PWB定义为特定的组分或过程,比如情感启动〔4〕。还有学者认为PWB是认知过程,将生活满意度作为幸福感的预测因子。Ryff认为PWB是精神的发展过程如生活的目标感等,从而产生了积极的结果;是自我和社会化的过程如拥有积极的自尊和自我掌控感,并与他人产生积极而有意义的联结〔5〕。由此可知,PWB的概念涉及情感、身体、认知、精神、自我和社会化的过程,从而把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导向一个开阔与深刻的境界。
2.1 需求满足理论 强调幸福感来自个人需求的满足,当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不幸福的感受。包含意识与潜意识两种不同层次。相关理论如下:①活动理论:活动理论强调PWB是人类主动、专注地参与活动时的产物,个人通过工作、休闲、运动等活动或人际交往发挥潜能并满足个人需求,继而产生愉悦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此即幸福的感受。此外Criks 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指出唯有当个人选择的活动和自身的能力志趣相投,才能带来幸福感。②目标理论:本理论假设人都具有一个内隐的需求模式为行为基础,个人理想的达成会带来幸福感,是一种比较稳定且长期性的满足。类似理论包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识、审美、自我实现需要,当层次需求达成后,幸福感便会产生。③苦乐交织理论:主张此理论的学者认为,快乐和痛苦其实来自同一根源,因此无所匮乏的人不能体会真正的幸福。若个人长期陷于需求被剥夺的不幸福感受中,一旦需求满足,所获得的PWB就越强烈。
2.2 Waterman的个人展现理论 Waterman认为幸福发生在人们从事与深层价值最匹配的活动中,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个人依据真实自我努力生活,实现自身的各种潜能,由此产生了一种状态,Waterman将这种状态称为“个人表现”。由此,Waterman将幸福分成两种:一种是个人表现的幸福,即个人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自我得以表现,进而有助于达到自我实现的体验,一种实现自我的愉悦;另一种是尽情享乐的幸福,指在活动中自己的生活或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可以通过自身技能的发展,体验到自我之实现。
2.3 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SDT)Ryan和Deci的SDT是以实现论为幸福感中心概念的理论模型,其定义一方面包括自我实现,另一方面试图指明自我实现的意义和途径。能够灵活地适应社会环境,它主要研究人的内在成长趋向和先天心理需要。通过归纳,Ryan和Deci得出了三种基本需要即能力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需要,通常能培养理性的幸福和主观的幸福。这三种基本需要,不仅是推动个人成长和整合自然倾向所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建构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必要。因此这三种基本需要被SDT理论认为是幸福感的三个基本因素。
Ryff以人生全程发展理论、个人成长理论、高层次心理功能、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卫为范畴,参考多位心理学家的理论,整合出成功老化的综合模式-PWB模型,包含六个心理维度:自我接受、同他人的积极关系、环境控制、自主性、生活目标和个人成长。Ryff研究发现老年人环境掌控的情形较好,自我成长、生活目标的情形比较差。Ryff与苗元江〔6〕以1 108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的PWB。结果显示老年人在环境掌控、与他人的正向关系两方面表现较好。以上可看出,对于老人PWB的研究,除包含了生活上的满足之外,也纳入个人的成长及能力的展现。研究发现,各年龄段幸福感水平大体相同,但各因素则有不同,例如生活目标和个人成长9分值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而掌控环境和自主性的得分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Ryff指出PWB结构可能会随着历史、文化、阶层、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改变〔7〕。
4.1 人口学变量与PWB 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和年龄老年人PWB存在显著性差异〔8〕。翁树对认为老年男性PWB较女性高。受教育程度、有无信仰影响老年人的PWB。兴趣爱好越广泛的老年人PWB水平越高。一项研究〔9〕多元回归显示:身体健康、婚姻状况、社会支持、家庭规模影响老年人PWB。50~102岁人的PWB受收入水平、经济条件的影响〔10〕。退休对5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PWB有积极影响〔11〕。David等〔12〕认为破旧的居住条件影响老年人的PWB,有研究〔13〕发现居住环境越好,PWB越强,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主观评价影响其PWB。高红英〔8〕也认为养老环境满意状况对老年人PWB有影响,养老环境的态度反映老人对于生命、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我的接纳和不断地完善自我。
4.2 身体活动与PWB Gill〔14〕认为尽管身体活动影响老年人躯体健康,但对老年人PWB影响更大,尤其对老年女性,较高水平身体活动自述PWB较强。McAuley等〔15〕报告目前研究均支持身体活动与PWB积极相关,然而这些研究缺乏明确标准的测量方法,尤其针对老年人。有研究〔16〕显示身体活动方案能够提升老年人的PWB,小强度的身体活动更有利于老年的PWB。Yael等〔17〕应用社会认知理论解释身体活动对于无临床疾病老年人的PWB有显著影响。锻炼模式或许也是身体活动影响PWB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不同的身体活动项目对于PWB的影响尚没有研究者报道过,有可能经常参与人际交往的身体活动项目较个人的身体活动项目更有利于提高PWB。长期参与集体项目的身体活动的老年人的PWB有可能与长期自己锻炼的老年人之间有差异〔18〕。
4.3 社交与PWB 许淑莲等〔19〕报告老年人心境、人际交往的量和满意度,疾病、文体活动满意度、工作学习对PWB有一定影响。心境、疾病和人际交往(主要是家庭关系)对超老年人影响最大。对老年人来说,人际交往的多少与满意度往往是人们所忽略的,但却是影响其PWB和心境的重要因素。高红英〔8〕认为家庭关系状况、人际关系状况、亲密朋友数量影响PWB。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亲密朋友都反映社会关系的状况。社会关系好、朋友多的老年人获得较高的PWB。Ryff通过对中老年人的访谈发现,良好关系是他们幸福感构成中最重要的方面〔20〕。
4.4 其他因素与PWB 老年人PWB还受很多生活情景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搬迁、人生目标、自我提升和应对策略。Kling等〔21〕研究发现,搬迁前后老年女性的 PWB有显著的提高,尤其表现在环境控制和个人成长方面,而好的PWB水平则有助于老年人对搬迁的适应。此外,营养状态是影响老年人PWB的重要因素,控制年龄、性别、ADL依赖及就餐地点后,良好的营养状况预测较高的PWB,专业人员应关注老年人营养保健以确保PWB〔22〕。社区居住的老年人,调整人口学特征和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后,发现失眠症状与PWB显著相关〔23〕。老年人躯体疼痛的应对策略与PWB密切相关〔24〕。有研究〔25〕认为PWB与积极老龄化相关。高红英〔8〕研究发现日常生活无困难的老年组PWB水平高于有困难的老年组,日常生活受限损害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自尊和自我接纳。同时,影响他们帮助他人的行为和自己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Nilsson〔26〕的队列研究表明75岁以上老年男性整体心理幸福感问卷(PGWB)得分与10年生存率强烈相关,预期寿命及性格特征影响二者关系。研究评明PWB缓冲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影响,与良好睡眠直接相关,关系可能为双向〔27〕。
有研究测量老年人PWB时,常以是否表现出“成功老化”作为目标,因为老年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即是成功老化,无所缺憾。由于PWB的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才逐渐引起关注,所以目前对PWB的测量工具仍未有定论。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老年人PWB的测量工具。
5.1 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 近来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逐步引进到我国老年人群〔19〕。该量表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对PWB进行了界定,84个项目,包括自主性、环境掌握、个人成长、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的、自我接纳6个分量表。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28 3,要求被测者依据自己的体验在这些项目上做出6级选择:很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Ryff量表较积极情感或生活满意度涵盖了更广泛的幸福感定义,她的学术文章为量表内容提供了更广泛而中肯的观念依据,远远优于其他测量措施。
5.2 美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忧郁量表(CES-D),Bradburn情感平衡量表(ABS)〔9〕应用于老年群体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有效性〔28〕。CES-D与 ABS二者有重叠也有区别,ABS意指短暂的幸福感,即时事件和社会环境作为幸福感的归因。CESD是测量非临床人群精神病理学的诊断工具,反映了幸福感更稳定的构成与内部状态〔29〕。CES-D包括20个条目,4个分量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躯体症状、人际交往困难。Likert 4分制,分数越高,PWB越低。ABS包括10个条目,积极情感5条目,消极情感5条目。PWB的测量既体现自我个性稳定等方面,也反映由于社会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短暂的情绪波动状态。
5.3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Watson、clark、Tellegen等编制的简式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该量表共20个项目,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各有10个项目,对采取频率和程度两种不同的作答形式的量表均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2003年,黄丽等对该量表进行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各项信度效度指标达标,说明适用于中国人群。
5.4 由Ryff PWB量表派生出的中国城市居民PWB量表 国内邢占军等以Ryff PWB量表为基础派生出中国城市居民PWB量表,其信度和效度,从总体上看要优于原量表。原因可能在于这些题目离我们的文化背景更近,或者反映了PWB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因素。该量表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效标效度不高、题目偏少且分布不太均匀等,但这一量表还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的,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发展完善。
5.5 《综合幸福感问卷》 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在致力于适合我国居民的本土化量表的编制。如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高红英使用《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对南昌市社区老年人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证明在老年人群中的适用性〔8〕。《综合幸福感问卷》(MHQ)是在整合主观幸福感(SWB)与PWB(PWB)理论框架与测评指标的基础上,建构的多方位、多测度、多功能的、本土化的测量幸福感的量表。包括一个指数(幸福指数)、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和PWB)、九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其中九个维度采用7级评分,共计50个项目,幸福指数采用9级评分。通过对《综合幸福感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量表适用于老年人幸福感的测量。使用《综合幸福感问卷》在南昌市社区老年人中的调查,信度分析和实证数据与理论模型的拟合良好,得到幸福感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该量表适用于老年人幸福感的测量,弥补国内老年人幸福感测量的空白〔30〕。
5.6 整体 PWB问卷 Dupuy〔31〕提出,可用于评估老年人PWB,包含22条目,6维度:焦虑(5条目)、抑郁(3条目)、积极幸福感(4条目)、自我控制(3条目)、整体健康(3条目)、活力(4条目),采用6级评分,得分越高,PWB越强。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非常好。
不同文化之间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西方是以个人主义文化为主导的,而中国则是以集体主义、家庭主义文化为导向的。在西方社会中,可能更加看重于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而中国则可能更加注重集体和家庭的稳定与前进。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很有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当前PWB的概念界定和实证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西方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理论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不能否认,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可部分地适用于我国,但是在中国文化下,中国人幸福感的具体维度和结构未必与西方所得出的相一致。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上,而对PWB这一更能准确体现个体生活状态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老年人的PWB究竟是怎样的,还需要心理学家进行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检验。提高老年人的PWB,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对于健康老年化、积极老年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2009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http://cws.mca.gov.cn/article/tibg/201006/20100600081422.shtml.
2 Ryff CD.Happiness is everything,or is it?Explorati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J Personal Soc Psychol,1989;57(6):1069-81.
3 杨子珍,许慰高.9~10岁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智力与行为问题测查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64.
4 Sliver LB.Child psychiatry〔J〕.J Am Acad,1989;28(3):309.
5 Suominen S,Helenius H,Blomberg H,et al.Sense of Coherence as a predictor of subjective state of health:results of 4 years of follow-up adults〔J〕.J Psych Res,2001;50(2):77-86.
6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感〔D〕.南京师范大学,2003.
7 邓永青,周建初.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2003;5(6):83-4.
8 高红英.南昌市社区老年人幸福感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Merril Silverstein,Vern L.Does intergeneerational social support influence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older parents?The contingencies of declining health and widowhood〔J〕.Sot SC Med,1994;38(7):943-57.
10 George A,Kaplan,Sarah J,et al.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The Role of income,income change,and income sources during the course of 29 years〔J〕.Ann Epidemiol,2008;18:531-7.
11 Ehsan Latif.The impact of retirement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Canada〔J〕.J Socio-Economics,2011;40(4):373-80.
12 Phillips DR,Siu OL,Yeh AG,et al.The impacts of dwelling conditions on older persons'p 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Hong Kong: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J〕.Soc Sci Med,2005;60(12):2785-97.
13 Brown V.The effects of poverty environments on elders'subjective wellbeing:a conceptual mode〔lJ〕.The Gerontologist,1995;35:541-8.
14 Gill DL,Williams K,Williams L,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older women〔J〕.Women Health Iss,1997;7(1):3-7.
15 McAuley E,Rudol DL.Physical activity,aging,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J Aging Phys Activity,1995;3(1):67-96.
16 Krawczynski M,Henryk O.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ssociated with a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mer for persons over 60 years old〔J〕.Psychol Sport Exer,2000;1(1):57-63.
17 Netz Y,Wu M,Becker BJ,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vanced age: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J〕.Psychol Aging,2005;20(2):272-84.
18 段健芝,李晓东.身体活动对PWB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9):1206.
19 许淑莲,吴志平,吴 振,等.成年人PWB的年龄差异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
20 吴双磊.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及与PWB的关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1 Kling KC,Seltzer M,Ryff CD.Distinctive late-life challenge:implications for coping and well-being〔J〕.Psychol Aging,1997;12(2):288-95.
22 Seija Muurinen,Helena Soini,Merja Suominen.Nutritional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Eur e-J Clin Nutri Met,200;5:e26-e29.
23 Hamilton NA,Gallagher MW,Preacher KJ,et al.Insomnia and well-being〔J〕.J Consul Clin Psychol,2007;75(6):939-46.
24 Lohmann R,Heuft G,Schneider A.Pain,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late life〔J〕.European Journal of Pain,1998;2:43-52.
25 Phillips SO.A study of family support,friendship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older women in Hong Ko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2002;55:299-319.
26 Nilsson I,Ohrvik A,Lonnberg I.Low psychological general Well-Being(PGWB)is associated with deteriorated 10-year survival in men but not in women among the elderly〔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11;52:167-71.
27 Andrew Steptoe,Katie O'Donnel,Michael Marmot.Positive affect,psychological well-being,and good sleep〔J〕.J Psych Res,2008;64:409-15.
28 Himmelfarb S,Murrell S.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five mental health scales in older persons〔J〕.J Geront,1983;38:333-9.
29 Diener E,Emmons R.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J〕.J Person Sot Psychol,1984;47:1105-17.
30 苗元江,高红英.《综合幸福问卷》在老年人群中应用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27-9.
31 Dupuy H.The psychological general well-being(PGWB)index,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Clinical Trials of Cardiovascular Therapies〔J〕.Le Jacq,1984;9:1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