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莉玲 刘 青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 30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发神经系统损害,临床上以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最为常见,但甲亢合并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多发于年轻女性患者中,两者的治疗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甲亢合并脑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例甲亢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3例,男3例;年龄20~50〔平均(38.1±11.9)〕岁,其中20~30岁6例,30~40岁7例,40~50岁3例,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肾病史。所有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标准,甲亢的诊断依据《内科学》的诊断标准。其中入院前确诊甲亢13例,且近期暂未接受甲亢药物治疗,但检查为脑梗死时均伴有甲亢症状,经检查确诊为甲亢合并脑梗死,住院后确诊3例,多数患者未接受甲亢正规治疗,合并甲亢危象者1例。16例中有10例以“心悸、乏力、消瘦、多汗”为主诉入院。3例以“恶心、头晕、头痛”为主诉入院,3例以“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入院。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偏瘫及眼征,颈部可闻病理性杂音9例,双手平举震颤阳性10例,突眼征6例,言语障碍3例,左侧肢体瘫痪2例,右侧肢体瘫痪1例,共济失调2例。
1.2 辅助检查 16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功能均增高异常改变。游离甲状腺素3(FT3)8.22~50.00 pmol/L,(参考值3.10~6.80 pmol/L),FT4 25.37~100.00 pmol/L,(参考值7.60~20.89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03~0.100 IU/L(参考值0.27~4.20 mIU/L)。同时,所有患者都在发病2~3 d内经头颅CT或MRI检测确诊,结果显示:额叶低密度改变有4例,顶叶低密度影有3例,颞叶低密度影有4例,枕叶低密度影有2例,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有10例,放射冠区低密度影有9例,侧脑室低密度影有1例。其中单一部位梗死灶者5例,多部位同时梗死灶者11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9例,房性期前收缩4例,心房颤动3例,ST-T段改变4例,大致正常者2例。
16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甲亢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脑梗死治疗和减慢心律、抗心律失常治疗,选用奥扎格雷、疏血通、甘露醇、尿激酶、甲巯咪唑(他巴唑)及丙硫氧嘧啶等药物治疗。经治疗,15例患者明显好转,T3、T4、TSH、FT3、FT4基本恢复正常,后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但有1例患者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脑梗死范围扩大,出现脑疝,治疗无效而死亡。
通过上述对16例甲亢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试验观察分析发现,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所有患者年龄偏小,患者偏向于年轻化,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肾病等常见的致病因素,所有患者均未接受甲亢正规治疗,或治疗后复发。
关于甲亢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参考有关文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自身免疫异常。甲亢属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近来研究脑血管病也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改变。一些抑制因子和抗凝因子通常见于各种免疫性疾病中。它可以抑制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产生,并可影响前列环素受体及血管内皮细胞。这些都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Kodama等〔1〕研究发现甲亢患者血清中除存在抗眼肌可溶性自身抗体外,并提示有其他免疫复合物沉积。此外,尚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之说。这一系统任何环节发生异常,均可迅速出现体内某些功能改变。(2)甲亢能量代谢率增高因素。甲亢时引起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紊乱,细胞内分解微粒活性物质增高和氨基酸释放增加,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红细胞变形性,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比积增加,血小板黏附作用增强,可促进血管内微栓子形成,从而导致脑灌流量和脑循环下降。(3)甲亢时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上升,同时受酪氨酸水解酶作用,把儿茶酚胺转变为去甲肾上腺素,致使小动脉痉孪〔2〕。血黏度增高长期痉挛易引起血管内膜损伤,黏附血小板随之聚集,形成栓塞,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生。(4)心脏因素。甲亢时分泌大量甲状腺素,增加心脏正性变时性改变,除引起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耗氧量增加外,也引起心肌肥大,心脏负荷过重,心功能减退,瓣膜病变,可造成心律失常和附壁栓子形成或脱落而发生脑栓塞〔3〕。本文4例发病前后均有心律失常史。有报告测定甲亢时心钠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心脏薄出量下降,血容量不足,影响脑循环,产生脑缺血缺氧而发病。
综上所述,甲亢是导致中青年脑梗死的另一重要因素,治疗上除常规对脑梗死进行治疗外,应积极配合结合甲亢的治疗,抑制甲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本组患者通过对甲亢及神经系统损害的治疗,甲亢病情得到控制,随着甲亢病情的好转,神经系统损害均有所好转,可见,甲亢的治疗是脑梗死恢复的关键所在,在临床上不容忽视,应引起关注。
1 Kodama K,Sikorska H,Bandy-Dafoe P,et al.Demonstration of acirculating autoantibody against a soluble eye-muscle antigen in Graves’ophthalmopathy〔J〕.Lancet,1982;2(8312):1353-6.
2 许继平,李爱云,范正明,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血清T3、T4变化的临床意义附304例分析〔J〕.天津医药,1992;20(1):50.
3 蒋 瑾,陈 楠,付 凯.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中X线表现的意义〔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2):106-7.